撰文/陳世慧(經典雜誌副總編輯)
攝影/劉子正(經典雜誌攝影)
說真的,我是有一點後悔,自己好像太早退休了!」聊到退休,今年六十五歲,個性爽朗的林君儀,笑著直說。
十年前,擁有一家小貿易公司的她,因為三不五時要飛往世界各地參展,疲於奔命的結果,是她苦撐到五十五歲,領了老年給付後,便迫不亟待地把公司收了。
一開始,瞬間卸下了重擔,她像隻放飛的籠中鳥,每天都快樂得不得了。「旅行、放空、學這學那,感覺終於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了。」林君儀說。只不過兩年過去了,當忙變成不忙,不忙淪為閒,索然無味的日子,又開始讓人感到無聊。
林君儀的例子,絕非孤例。根據政府公布的國際勞動統計,從二○○九年到二○一四年,台灣的法定退休年齡雖是六十五歲,但台灣男性平均退休年齡為六十二點八歲,女性為六十點七,在調查的三十五個主要國家之中,不只比最晚退休的韓國人平均早了十年,比起日本,也年輕了六、七歲。
若再以勞動參與率(以下簡稱勞參率)檢視,相較於日本在五十五至五十九歲的人口之中,仍有百分之八十一點一留在勞動市場,韓國有百分之七十二點六,美國也有百分之七十一點五,台灣的百分之五十五點一,明顯遙遙落後。
向來以勤奮著稱的台灣人,何以喜愛早退?勞動部人力勞動署組長蘇昭如以為,除了少部分像林君儀那樣渴望從忙碌中脫身,或是基於個人健康、家庭等因素的人外,如果不把被動的失業人口算在內,早退族還可以粗分為幾類。
「二戰後的嬰兒潮世代,受惠於七、八○年代全球經濟的蓬勃發展,擁有相對豐厚的資產,才有辦法提早離場;政府為了加速公務體系的世代交替,一度推出五五專案,公教人員只要滿五十五歲申請退休,就可以加發五個基數之一次退休金;
最後,勞保破產的說法引發人心惶惶,種種因素,都促使許多人只想早早把退休金領了,入袋為安。」蘇昭如說。
問題是,個人的理性選擇,有時會導致制度的不理性,許多看似自主的生涯規畫,累積多了,也會改變國家的發展和走向。
早退就是一個例子,而如果再加上少子化將導致年輕勞動力供給的下滑,或近年年輕人選擇延畢或繼續升學,推遲了進入職場的時間,形成「晚進」的現象,在這一早、一晚間,勞動力短缺的危機,是遲早會發生的事。
勞動力拉警報!
事實上,國發會便指出,台灣的工作人口在二○一五年達最高峰的一千七百三十八萬人後,將逐步下降,到二○六○年,只剩下九百六十萬人;屆時,因為稅收減少,國家的財政及保險支出將面臨嚴重負擔,政府更無力照顧民眾;而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也可能設法選擇逃避支付退休金。
不用等到那麼久,這裡有個數字,就足以讓人警惕。根據勞保局的老年給付領取資料顯示,以二○○四年為例,有十二萬一千六百六十六人申請老年給付,平均領取的老年給付總金額為九十一萬四千四百七十四元。若未能順利取得來自雇主部分的退休金,即使這個人一個月只花費一萬五千元,這筆錢,還是只夠他用五年。
五年,代表這個人如果選擇在六十五歲退休,也就是在他七十歲的時候,除非有其他收入或者積蓄,否則已然坐吃山空。
前陣子引發熱議的日本《下流老人》一書便預測,未來的社會,每個人除了要保持健康,以避免大筆的醫療費用侵蝕老本外,隨著現代人平均健康餘命越來越長,在晚年繼續工作,恐怕將勢不可免。
但從正面看待,在晚年繼續工作,未嘗沒有優點。許多研究顯示,工作帶給人的正面回饋,除了薪資收入外,也包括個人與外界互動時,可保有一定程度的社會參與,獲得較高的心理健康與生活滿意度。就這點而言,不管有無經濟需求的老人,工作都同樣有好處。
二○○八年,預見沉重的提領壓力,台灣效法各國,修正《勞動基準法》,將法定退休年齡由六十歲往後延到六十五歲;二○一四年,為了鼓勵失業或退休的高齡者重返職場以補充勞動力,勞動部除了著手草擬《高齡就業法》外,更成立了全台第一家銀髮人才資源中心。
「我們的服務對象,是以中高齡者為主,有下限沒上限,只要年滿五十五歲,有意願工作,我們都會傾全力協助。」中心主任余璦君說,有別於一般民間的人力銀行,只要坐等公司行號上網登記需求就行,中心一方面透過網路宣傳,讓高齡者得知有此一可利用的求職管道;另方面,「不是所有工作都適合高齡者,所以我們每個月都會設定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關鍵績效指標),一家家地拜訪企業主,開發職缺。」余璦君說。
在中心同仁的努力下,短短兩年多,他們已創造了一萬多個職缺;在前來求職的三千多人中,成功地為一千七百多人找到工作,媒合率超過五成。然而,一旦知道台灣現有累計的賦閒人口(退休早、就業難的人口),大約一百零一萬人時,這個數字,就顯得還有極大的進步空間。
更重要的是,不管是開發職缺,或是高齡者求職的過程中,台灣社會對年齡的歧視,都遠比想像中來得更深、也要更普遍。
年齡歧視普遍存在
根據勞動部《就業服務法》規定,雇主不得有年齡歧視,否則將處以罰鍰,但在許多高齡求職者的經驗中,歧視依然無所不在。
畢業於台北工專,今年六十九歲的張隆興(化名),忘了自己是第幾次來到這裡。三十年前曾是台商派駐大陸第一批台幹的他,做過工程師與廠長,還跟時任福建省領導的習近平照過面、握過手;對於過往輝煌的經歷,他不刻意強調,只是說,「自己還算聰明,從小會考試。大陸薪資起漲,跟著台商回台灣後,我也馬上考取導遊執照,搭上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的列車,跟幾家大旅行社合作得不錯。」
但在大陸觀光客銳減,導遊工作近乎停擺後,當自覺身體還很健康,不喜歡賦閒在家的他想再上班時,卻被年齡的門檻絆住了。
「先前我是自己找工作,常常雇主一看到我身分證上的生日,便低下頭來,語氣也不對了。」張隆興搖頭。
但真正令他難受的是,高頭大馬的他,充沛的活力,讓他在當導遊時,年齡常被猜錯,「至少小個十歲吧!」就算張隆興沒有這麼說,我也這麼覺得。可是即使如此,甚至他什麼都不挑,當保全也行,在配對時,他還是會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
除了張隆興外,過去擔任會計部門主管的莊女士,遇見的則是另一種狀況。曾經掌握公司大小帳的她,對數字極其敏感,「再複雜的帳給我一看,馬上就知道哪些地方有問題。」
也因為如此,退休後的她雖然經濟無虞,「但我總覺得自己累積的經驗,放著不用,實在可惜。」有回,她經過中心門口,好奇地一腳踏進來,發現它是做什麼的之後,「我好高興,心想,說不定在這裡可以找到貢獻專業的第二次機會;但正式登記求職後,才發現大部分企業釋出的工作,都跟我的經驗無關,並不適合。」一雙瞇瞇眼,笑起來有著小女孩氣息的莊女士說,「比起再投入一個內容我不擅長,薪水比過去一半不到的工作,我實在是寧可繼續待在家裡。」
對此,銀髮人才資源中心主任余璦君表示,對年齡的成見與工作內容無法符合求職者的期待,確實是他們成軍以來,碰到最棘手的問題。很多雇主都同意拜醫療科技進步之賜,現在的高齡者都很健康;但談到是否因此有意雇用時,他們的態度馬上轉趨保留。
「上了年紀的人反應慢、記性差、學習能力下滑、不好管理……」中心的業務督導員沈俊宏,以其長期在第一線開發職缺的經驗說道,「很多雇主都像是帶小抄似地,會反射性地倒背如流。」
「碰到這種情況,我們不會刻意否認,而是請企業主,試著從正面的角度,去看看高齡者的優點。」沈俊宏常以電影《高年級實習生》裡的勞勃狄尼洛為例,說明比較起年輕人的容易浮躁,發生點小事就拍拍屁股走人,高齡者不只EQ好、閱歷豐富,高度的穩定性,也有助於降低企業的流動率。
至於媒合的結果無法讓高齡者滿意?「這就和一般人找工作一樣,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專業要求;不同的求職者有不同的期待,很難盡如人意;我覺得為求雙贏,雙方都要調整心態;企業雇用高齡者,降低流動率,省下來的管理成本,說不定更多;求職者要能理解雇主經營企業是有風險的,用人時小心翼翼,也是必然,所以如果真有心工作,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讓自己符合勞動市場的條件,絕對是必要的。」沈俊宏最後說。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各國中高齡勞動力參與率】
【2009-2014年各國平均實際退休年齡和官方退休年齡】
[Not a valid template]↑ 位在永和的銀髮人才資源中心,提供高齡者就業諮商與教育訓練。從3C產品教學到實地參訪工作場所,課程十分豐富。
[Not a valid template]↑ 曹小姐(中)退休後擔任看護。由體力尚佳的年輕老人照顧資深老人,可補長照在人力上的不足。
[Not a valid template]↑ 自報社退休的廖大順,早年考有的職業駕照,成為他二度就業的助力。
[Not a valid template]↑ 由台中市政府委託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辦理的「不老食埕」,極具實驗性質。高齡者緩慢卻禮數周到的服務,常讓客人一試成主顧,再度光臨。(攝影/安培淂)
[Not a valid template]↑ 在新烏路旁販賣竹雕鴨子的陳復源,作品皆出自本人之手。過去就是木工師傅的他,老來持續此一專長,賣多少沒關係,重要的是樂趣與來自客人的讚歎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