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198

撰文/王志宏(經典雜誌總編輯)

是生命的泉源,從飲用、灌溉、運輸到休閒,人們因而群聚,城市因而成型。但也會因為人類的濫用,河水會枯竭,河流會淤積改道,甚至成為城市的排汙納垢之處。從歷史遞嬗中,我們很容易發現,文明的成就之一,就在於城市如何與河流共存共榮。

〈城市,沿河而生〉是【想望家園】系列中,《經典》試著以塞納河穿流而過的巴黎,與格拉斯哥興衰與共嘗試重生的克萊德河,兩條河兩個不同規模的已開發城市,敘述著不同的故事。如此的對比是希冀有大小河川蜿蜒而過的台灣城市,或能從中窺見美麗未來,如何重新思維與作為,「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的兒歌將不會僅是童年追憶的過去式,應是現在進行式與未來式。

【中國線上】專題談的也是水,也就是用相對水資源豐富的南方,引流部分江河之水到缺水的北方,所謂的「南水北調」即是。這個已被定調的大型工程實有太多「人定勝天」的強勢理論,但未來局部環境變遷是否會有連鎖的生態反應而釀災,現在的科技實在無法也無能斬釘截鐵地預測。由於過度的城市人口集中,消耗大量的水資源,犧牲鄉村來成全城市的不公平作為,某方面似乎就是這個模式的通則。為何不能抑制城市的過度浪費,而減少環境負荷,或許才是避免未來環境災難的另一個思維。

【空間記憶】本期所談到的〈萬華歷史空間保存難題〉,相較於上期的大稻程老街,是兩個不同的處理方式;後者的活化,新世代的注入,將原本風華褪色的老街逐漸爭鮮風華起來,而歷史較更為悠久的萬華老街中的剝皮寮卻在不同執政者的作為下,成為一個僅餘軀殼的硬體,時間被僵停,人文活動被凍結。《經典》一直強調空間是一個軀殼,人文才是靈魂,【空間記憶】的立論則應是修舊如舊,人文長流!

去年的台灣年度字是「黑」,在電子媒體的無所不用其極地渲染下,台灣彷彿成了一個黑心食品、商人、政客的群聚處。《經典》卻大大不認同,再而三過度「揚惡隱善」的偏頗報導,僅會抹黑台灣的現狀與讓我們不見未來!

【人文風景】專題談的是學者顧瑜君在花蓮成立的五昧屋,如何影響社區,如何影響小孩的動人故事。我們應該相信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文!

新年順心。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