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志宏(經典雜誌總編輯)
月前到緬甸一趟江湖之旅,先是在更的宛江上,接著在茵萊湖中,間隔了十八年一直沒有機會再踏進這個國家,唯《經典》對緬甸的關注倒是不曾間斷。十八年前曾認為這個國家應該很快會有變革的機會,但軍政府仍是蠻橫跋扈,翁山蘇姬前後被軟禁了十五年。時間可以是最好的見證,再踏入發現鄉村真是沒有多大的變化,但值得一提的是報禁是解了,網路是開了,也許這次軍政府真的是準備改變了。六十多年前,緬甸的仰光市在亞洲更一度以最美麗和清潔的城市而聞名。李光耀在建國初期,便曾親自率領團隊到仰光這個「東南亞花園城市」學習城市規畫。但因為五十年的鎖國與內戰,如今緬甸成了最貧窮國家之一,錯誤的領導人,讓緬甸蒙塵許久,但真正受苦的卻是底層普羅百姓們。
《經典》的【台灣綠食堂】從黃豆開始,讓讀者了解市售的食物,不是洗乾淨,煮熟入口即可。我們強調如今的台灣人吃飯不再是求溫飽,看色澤,而是要用腦袋。在食品檢驗不夠周延,在進口商與生產方不夠透明,台灣徒然有全世界最好的健保系統,每年耗費大量國家預算,但台灣人仍然不是最健康,更不是最長壽的,問題在哪?答案應是明顯的。
而本期所談的米,除了台灣米種的變革之外,更突顯出了政策上的荒謬不合理:蓬萊米多到堆在倉庫裡任其霉餿,而在來米卻要仰賴進口。俗諺說:「吃飯皇帝大」,現在應該呼籲:「吃飯的問題,比皇帝還大!」
本期新推的專題系列:【我們是台灣】,實是源自去年的【唐風綢繆】的續曲,當我們嘗試尋找華人文化精萃,竟然得在東南亞諸國異地文化中去爬梳探索,我們旅遍各國,採擷數百年來華人文俗如何綿衍,傳統風俗如何被呵護。而我們也當然知曉,台灣這幾年或是因為民主制度,或是社會氛圍,或是文化創意,或是人情風俗……竟成了馬來西亞、香港,更是中國大陸等華人稱羡的寶島,而相對於早期台灣的傳統文化諸如歌仔戲等被執政當局蓄意貶抑成低俗不入流,但如今電音三太子與迎神廟會的陣頭都成了台灣的著名圖騰。台灣的過去與現在,當我們進入已開發國家之林,人文的深層律動,更是我們所必知。《經典》決意再傾全力來聆聽、來發掘、來歸納台灣的種種,這就是【我們是台灣】的發軔。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