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居芮筠(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劉子正(經典雜誌攝影)
當微風拂過樹梢,葉片彼此磨擦的窸窣聲,彷彿幕簾被揭開時的滑動聲;參天大樹兀立在四周,比人造樹幹真實的背景布幕;蘭溪內斂的低吟令人安心,為即將演出的戲劇伴上沉穩的和聲。太陽升至頭頂上方近九十度角,天光灑下,spotlight!
一群十三來歲的少年身穿布衣、戴上以瓦楞紙自製的頭套,跟幾位身聲劇場的成員,透過吟唱、器樂和肢體表演,合力完成這齣洪水寓言的作品《在大水之中》,呼籲人類保護環境,以免遭到大自然反噬。少年們是新店花園新城的赤皮仔自學團學生,今天是戲劇組的成果發表。
身聲劇場擅長於各種空間環境演出,但首次與這麼多孩子在溪邊野地,並將大量表演內容交由少年承擔。團長簡妍臻是赤皮仔的表演藝術老師,謝幕之後,她沒想到自己會感動到吃不下飯!「孩子獲得成就感,我覺得環境幫了很大的忙!同樣的戲劇如果放在學校禮堂,那種感動可能會不一樣。」
沿著蘭溪上溯一小段,三兩家庭因受不了酷熱溼溽的天氣,全身浸在溪水中,享受片刻沁涼。蜿蜒於花園新城東北的蘭溪,長年來皆是居民的生活命脈,如今將深具教育意涵的劇本拉到居住的社區中實踐,除了讓親友體會環境在學習中的意義,也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我相信將來他們記得的可能不只自己的表演,還有這個環境。」簡妍臻欣慰地笑了笑。
用社區力量做微型教改
遺世獨立的花園新城群山環抱、小溪潺潺、古道綿延,一向吸引文人墨客進駐。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孕育出自成一格的教育理念。
三十多年前,一群家長就組成了共學團體,在家中創立通泉草家庭文庫,在台首推繪本親子共讀;此外,由社區媽媽組織經營的媽媽幼兒園(後依序演變為森林幼兒園和通泉草幼兒園),也為花園新城鋪上創新教育的沃土。
跟許多花園新城家長的情況一樣,李慧美的兒子從烏來的種籽實小畢業後,遍尋不著可以維持良好學習胃口的國中。幸好社區累積了不少學習經驗,幾位家長很快地因共同理念而凝聚在一起,透過不斷地開會、溝通、提案,於二○一二年成立了全台第一個社區型「中學」──赤皮仔自學團,期望孩子能像原生的殼斗科樹種「赤皮」一樣,有著堅韌的質地,以及高度的實用性,象徵豐富的創造力。
有專業背景的家長就分擔教職,同時也延攬住在附近地區的老師來支援。赤皮仔提供的學習有別於一般國中的填鴨式教育,而著重於自主規畫、團體合作、生活能力與人際互動。
由於地緣關係,花園新城居民關心的焦點,與這裡的土地有很強的連結,因此也希望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立基於自己成長的環境。「學習的地方就是生活的地方,不是好像把孩子打包成包裹,丟到另一個地方去,讓學校去滿足他的所有需求。」李慧美說。
細雨輕輕地順著髮絲滑落,空氣中散逸著泥土的味道。赤皮仔的計畫主持人鄭婉琪和生物老師亮傑,帶著學生在有花園新城「後山」之稱的四分子步道,踏查當地的生態與地質。山壁旁的積水順勢蜿蜒成一條小溝,鄭婉琪陶醉地說:「我們社區的人在五月時很喜歡來四分子散步,因為有油桐花和螢火蟲,非常漂亮!」
不過,按照食物鏈原則,有水才有蝸牛、有蝸牛才有螢火蟲。原本去年因部分住家要求,農業局打算在此做兩面光的排水溝,以防止雨水將柏油路沖壞,但為了保有自然生態,鄭婉琪和關心的朋友透過溝通協調,才讓部分步道維持原樣。接下來,他們計畫帶著孩子了解水流方向,甚至做石砌工法固土,兼顧生態與行路安全。
鄭婉琪的兒子黃岳涵,一路上向同行者介紹筆筒樹的生存狀況。在赤皮仔,除了基本的國英數課程之外,還有一門課叫作「社區專題」,以文字、攝影或紀錄片,記錄社區裡的人、事、景、物。黃岳涵選擇原生種筆筒樹作為研究主題,「因為這是我們山上的植物,如果正在死亡,就想幫忙調查記錄。」做好的報告,黃岳涵還會寄給相關學者,請對方提供意見。
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畢業的鄭婉琪說,她關心台灣教育已有二十餘年。自從教改推動之後,她就不斷思考學習的目的和孩子的需要。多年前,她曾經和朋友嘗試在偏遠廢校申請公辦民營的中學,但最後被認為經費不足而沒有通過。爾後靠著家長的支持,鄭婉琪索性直接在社區裡辦學,期望給孩子理想的在地教育。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Not a valid template]↑ 高雄鳳山五甲社區自治幼兒園的孩子,將一日的學習行程繪製成海報,並在過程中培養繪畫、寫字和自主學習能力。
[Not a valid template]↑ 台北松山社區大學規畫「從週遭環境玩社區營造」課程,號召松山區居民美化後巷空間。精忠里里民拼貼彩繪瓷磚,讓原本擁擠的防火巷呈現新氣象。
[Not a valid template]↑ 松山社大將貨車改裝成「環境教育彩屋」,深入社區作行動教學,如停駐在自來水博物館園區,故事媽媽透過繪本,帶孩子認識水資源。
[Not a valid template]↑ 松山社大與復建里合作闢建社區農場,供居民學習樸門農法的同時,亦可就地施作。
[Not a valid template]↑ 台南社區大學與海尾朝皇宮合作成立台江分校,推動「大廟興學」。學員在廟內學習宋江陣。
[Not a valid template]↑ 台北瑞芳的山城美館裡,社區民眾學習敲擊以海邊撿拾的浮球和棉麻布製作的「不一鼓」。培養在地文化,學習方能百花齊放。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