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居芮筠(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劉子正(經典雜誌攝影)
向晚時分,台北市中正區的西南隅,相隔腳程不到十分鐘的兩個地方,在同一片夕陽籠罩的天空下,卻折射出兩種光譜。
一邊是寬敞明亮的南海學園。建國中學和國語實小這兩所明星學校比鄰而坐,學生魚貫而出,揹著吉他或調色盤前往下一站,繼續為自己的人生上色。對他們而言,夢想彷彿近在咫尺、唾手可得。對街的歷史博物館,正舉辦某個畫展的開幕酒會,從禮服裡散發出來的香水味在空氣中飄盪。這裡是印象中的台北,有錢人的上流社會。
另一邊,則是隱身於稠密的國宅之間,名不見經傳的「樂活園地」。廚師阿瑋從他掌管的廚房裡走出來,懷裡捧著一盤圓鼓鼓的小水餃,笑盈盈地獻寶:「這是我們自己包的水餃哦,有沒有很專業!」一群小朋友蜂湧而上,嘴裡不停嚷著「好好吃哦!」一陣唏哩呼嚕之後,又隨著老師進入教室,繼續做課後輔導。
隔壁的圖書館,入夜之後依然發著光,讓民眾在下了班後仍有充裕的時間借還書。課輔班的孩子在下課休息時間進來翻閱兩本書,也是常見的事。除了基本館藏之外,這個十五坪左右的小空間,卻首創先例,與台北市立圖書館連線,上網登錄後,只要下樓來,就可抱回所有市圖的書。「全家就是我家、就是你家!」樂活園地發想者──忠勤里里長方荷生,對孩子這麼說。
這群孩子看起來很滿足,只是不知道,他們的夢裡,是否裝得起建中?
「以前他們的功課,五科加起來不到一百分。」方荷生猶記二○○五年剛開辦社區課輔班時,還得天天打電話抓孩子來上課。這群師長眼中最「牛」的孩子,多半難以正經地向人作自我介紹,那種不具名的身分背後,藏著共同的宿命:家庭功能失調。不是單親,就是隔代教養、外配家庭,或者家暴,且大多是低收入或中低收入戶。
說起「社區第一」,方荷生可不會搬出二○○五年獲台北市政府社會局評鑑為優等社區、或二○○八至二○一○年獲台北市政府評鑑為優等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之類的功績;他最惦記的是,忠勤里名列中低收入戶第一、老人人數第一,甚至曾是青少年犯罪率第一。
忠勤里面積不過約零點零八平方公里,卻住了七千多人!其中,超過六十五歲的老人有一千四百位,將近全里民的五分之一,而獨居的有一百位。另外,身心障礙者五百多位,外配三百多位,低收與中低收入共約三百六十戶。社區裡的忠義國小兩百七十多名學生中,近一半來自高風險家庭。
而誰還記得,忠勤里所在的南機場地區,亦是全台第一棟國民住宅所在地。
從鬼屋變樂園
戰後,隨著大量政治移民和城鄉移民湧入台北,致使違建叢生。為了安置違建戶,政府於一九五○年代起,在南機場陸續蓋建了多處整建住宅。以西式建築工法,雕塑出快速、經濟、安全的居住系統,加上時髦的飛天旋轉樓梯、首見的抽水馬桶與街燈,南機場公寓堪稱當時最新穎、現代化的建築明星!
然而半個世紀後,當四周高樓林立,這一群五、六層樓高,每戶八至十二坪大的昔日之星卻也隨之黯淡。有辦法的都搬走了。斑駁的巷弄,終究只能收容落魄的靈魂。曾經的「豪宅」變成電影《功夫》裡的「豬籠城寨」,擁擠、髒亂、治安堪虞,人稱台北市的貧民窟。
社區裡的兩棟廢棄將軍宅,大概怎麼也想不到,有天竟然還能重見天日!
隸屬於國防部的將軍宅,在人去樓空之後,四周用鐵皮圍起來,寫上「國有土地不得進入」。人進不去,垃圾可不管那麼多,廢墟立刻成為絕佳的垃圾場,不但發出惡臭,還不時發現針頭和塑膠管,加上院子裡草樹叢生,社區居民龍桂英回憶說道:「兩間空屋好像鬼屋一樣!陰森森的很恐怖!」
當時,方荷生在社區裡做獨居老人送餐和國小課輔的服務已行之多年。有感於據點不夠大、服務有限,他便向國防部提出使用將軍宅的申請。由於史無前例,光會勘和開會就多達三、四十次!
好不容易,許可下來了,但,可別奢望一毛錢。方荷生索性號召社區志工和致力於兒少課輔的環宇國際文教基金會,透過義賣和募款,自力將廢宅整建成現在的樂活園地。
除了增設圖書館、國中課輔班、社區廚房,還開辦電腦班、瑜珈課、烘焙班等才藝課程。偌大的空間,再安置幾部運動和復健器材;另外,又募集了各種玩具,供學齡前的兒童借用;甚至擺上格子鋪,讓社區居民在沒有租金的壓力之下,販售小玩意兒,賺取零用錢。
由於南機場有著名的夜市,出入人口複雜,不時也有小混混來吸收新血。環宇基金會副董事長林景德說:「如果這裡夠溫暖,孩子喜歡來,自然就會遠離那種環境。等他夠成熟,不再受誘惑,能往正確的方向走,就夠了。」社工謝韶彧補充說:「我們讓各年齡層的人使用這個空間,並透過長期的陪伴,希望為孩子建立正常家庭的成長歷程。」
南機場從一個毫無公共設施的局促社區,蛻變成提供多項服務,促進鄰里情感交流的所在。相較於一般社區大多只能提供單項的點狀服務,忠勤里經過多年社造的累積,將關懷的管道擴張成一個網絡,由點到面地服務里民。不為別的,只因這個社區有需要。
今年五十四歲的方荷生,年輕時因好奇心重,而頻頻換工作;但如今為了身邊人的需要,這個里長的角色,竟一扮就是十五年!當初他要選里長,妻子陳鳳珠還不忘提醒:「你要想清楚哦!不要做一做又不做了!」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Not a valid template]↑ 半世紀前,南機場整建住宅剛落成,建築體和街道乾淨整齊。今夜市進駐、違建突出、四周新式國宅拔起,熱鬧與沒落並存。
[Not a valid template]↑ 九十歲的楊光前,賃居於八坪大的南機場公寓。因格局狹隘,月租相對低廉,故吸引弱勢集中落腳。
[Not a valid template]↑ 南機場樂活園地的圖書館,原為廢棄將軍宅,由社區居民整建成提供多元服務的空間。
[Not a valid template]↑ 民國五、六十年間,台北市為安置違建及公共工程拆遷戶,在南機場興建大批整建住宅,今忠勤里包含南機場一期。當時雖工法新穎,但為求快速建屋和減低造價,形成小坪數、高密度的居住空間。隨時代沒落,成為人們眼中的貧民窟。
[Not a valid template]↑ 南機場社區的低收入、中低收入戶和獨居老人比例偏高,中華救助總會不定期派人至社區義務幫他們理髮。
[Not a valid template]↑ 適逢母親節,南機場社區舉辦為媽媽洗腳的活動,傳遞報恩與回饋的觀念。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您好:) 我正在寫一篇論文,其中有寫道南機場公寓的歷史,請問我能引用你們的照片介紹嗎?(我會附上這邊的出處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