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黃子珊(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劉子正(經典雜誌攝影)
「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我愛你有幾分⋯⋯」華燈初上,泰國南部合艾(Hat Yai)市一家中餐廳裡,駐唱歌手駕輕就熟地唱著《月亮代表我的心》。舞台上霓虹燈交錯出刺眼燈光,台下食客酒酣耳熱。入夜後的合艾,卸下白天的寧靜純樸,似乎才要開始它的一天。
五十歲的張鳳英,已在此駐唱多年。清秀的臉龐上,曾經的飽經風霜不著痕跡。張鳳英老家在泰北一個叫蓮華村的地方,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位於金三角地區,是國民黨孤軍撤退至泰北的其中一個落腳點。
身為孤軍後代,張鳳英註定有不一樣的童年——母親過世得早,父親老、病、殘,又吸鴉片,她九歲就獨自跑到曼谷工作。為打工養家,小小張鳳英十年沒回過家,「台灣曾發給孤軍一筆錢,但有人中飽私囊,父親一毛錢也沒拿到。」張鳳英父親原來在中國已有妻兒,但至晚年都回不去見上兒子一面,抱憾而終,「我最可憐父親。」提起父親,她忍不住哽咽。
孤軍後代,天涯歌女
張鳳英這一家又何嘗不是四處流散。那些年,為生活所逼的孤軍兒女,紛紛踏上開往南方的長途車,一路顛簸到城裡謀生。沒有合法身分的泰北姑娘,大多走進餐廳或歌舞廳,當起「天涯歌女」,「村裡人還看不起我們,說我們是出來賣身的。」
一九四九年,國民黨殘部三軍和五軍帶著家眷,開始往緬甸、寮國撤退,一路又與苗共、泰共交戰,最終在泰北山區落腳,赤手空拳開始刻苦的新生活。及至國際間發起送愛到泰北的活動,難民村的生活才有所改善。目前台灣的明愛會、真頓大和尚和慈濟等團體依然在此服務,包括照護清邁(Chiang Mai)省熱水塘村安養院最後的老兵。
烈日當空,車子駛進安養院,老人見有訪客,立即用濃濃的雲南腔熱情回應:「台灣來看我們,很高興啊!」離開沙場後,有人沒結婚,有人沒親人,現年七十歲的查金旺則是沒了左腳,「地雷炸的。我十四歲就當兵啦,說是每戶要一個男丁,大哥要養家,我就去了。」並非外人想像的壯烈理由,這些在大時代下命運如蟻的人,如今只能用餘生在走廊上閑坐,等待偶爾來聽他們說故事的人,「這裡的老兵就剩二十幾位了。」
孤軍逐漸凋零,倒是自孤軍在此拓荒後,緊隨而來的雲南老百姓,經過一甲子繁衍生息,已把泰北清邁和清萊(Chiang Rai)兩府七十幾個華人村落,膨脹成有數十萬人口的地區。
熱水塘村的王顯富算是早到的一位,「我是流浪過來的。」文化大革命那年,他跟家人從雲南徒步到緬甸,待過大大小小的城鎮,挖玉石、採礦、趕馬,最後抵達泰北——王顯富的流浪地圖,也是眾多雲南鄉民的複刻版。為躲避動亂也好,為尋找機會也罷,他們的數目早已遠遠超過孤軍和其後裔,「現在還是每天有人從邊境進來。」
在異鄉的荒山野嶺,他們在克難的環境中一如既往過節祭祖、興學辦校,把泰北打造成華人傳統氣息最濃厚的地區,「過年比我們台灣還熱鬧!」在此任教兩年的台灣老師郭淑瀅說。據說,由於泰北華文水平較高,早期在曼谷中文報館當打字員的,「幾乎都是泰北的孩子!」
如此成績,須歸功數十年來「自我囚禁」於深山任教的本地和海外老師。清萊省茶房村光復高中校長顏協清是孤軍後代,完成台灣函授大學課程後,他決意留守老家的孩子,「一開始缺乏教材,只好把《三字經》一字一句寫出來送給學生讀。」一步一腳印,光復高中已是少數受官方承認的華文學校,只是師資依舊缺乏。雖然長期不乏台灣老師到泰北培訓、支持,但始終杯水車薪,「我最近寫信申請一百位,還沒下文。」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泰國華人小檔案】
- 人口比例:約740萬,占泰國總人口11%
- 聚居城市:曼谷、清邁、清萊、合艾、宋卡、普吉島
- 宗教:佛、道、孔教為主,部分基督宗教和伊斯蘭教
- 籍貫:主要為潮州人,另有雲南人、閩南人、粵人、客家人、海南人等
- 語言:泰語為主,其次為潮語、雲南方言、華語及其他方言
- 遷徙歷史:
華人與泰國接觸已有二千多年歷史。在暹羅於13世紀建立首個王朝素可泰王朝以前,已有華人在暹羅定居。唐、宋以後,中國與南洋通航大開,鄭和抵達暹羅之時,當地已有相當規模的華人社區。
1722年,清廷開放廣東、福建、浙江三省港口,允許華人在暹羅造船運米返鄉,開啟了華人大批遷居暹羅歷史。1767至1782年,華泰混血兒鄭信在位時,鼓勵潮州人移民,再掀起一波移民潮。鴉片戰爭後,大批閩粵苦力踏浪而來,參與開採錫礦、橡膠和胡椒種植、鐵路建設等。
19世紀末起,從陸路抵達泰北邊境的雲南移民逐漸增多,包括逃避清政府迫害的回民和回族商人。1949年,一群國民黨殘部和家眷退至泰北定居,文革後至今,依然有雲南人陸續從緬甸輾轉遷入。由於長期通婚,且沿用泰文名字,擁有華人血統之確實人口,難以統計。
[Not a valid template]↑ 泰國圍棋發展蓬勃,企業家蔡緒鋒(圖右)是重要推手。合艾精武門學生習武之餘,亦須學習拳法之中文寫法,以習得招術精華。
[Not a valid template]↑ 夜間到華校上課的泰北孩子,至八點才結束一天的學習生活。
[Not a valid template]↑ 曼谷巷弄的華人商鋪內,祖先牌位、華人神明與泰國佛像各安其位,融合在地、複雜多元的信仰歸屬,勾勒出泰國華人社會豐富的文化面貌。
[Not a valid template]↑ 傳統潮語潮劇在泰國大起大落,如今餘有二十幾個流動戲班。在廟口演出前,青囊玉樓春劇團演員依慣例敬香謝神。
[Not a valid template]↑ 普吉島峇峇娘惹族集華人、在地與西方文化於一體。
[Not a valid template]↑ 供奉齊天大聖的廟宇,置身於鬧市密集的商鋪之間。在泰國社會的開放與包容裡,華人文化總是找得到安身的位置。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