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人生】行善.孝親.吉祥月

撰文/釋證嚴

人的民間習俗,農曆七月是「鬼月」,在中元節信眾都以「三牲五禮」辦普度。就佛教而言,七月是「吉祥月」、「孝親月」,普度則是為了「救倒懸」——救拔地獄的罪苦眾生。其實不只在中元節普度,我們無論何時何地,就應護生與解救苦難。

我們常宣導「行善、行孝,不能等」,推廣孝親、齋戒與救濟的理念;對於祭祀,只要戒慎虔誠,以清香、水果供奉即可;不但能減少殺生,將燒金紙的錢用於救濟、拔苦,也是符合現代環保意識。

此外,佛教徒也稱七月為「孝親月」,源自目犍連尊者感念母恩,救度墮入惡道的母親。我們在歡慶節日之際,也要學習目犍連尊者的精神,及時孝順父母親,進而弘揚孝親人文。

在台灣,慈濟人常前往監獄、看守所,為受刑人傳達富有孝親精神的音樂手語劇。期盼這些受刑人都能徹底改過,才會有希望的未來。

之前,慈濟到辛巴威關懷的團隊回來並做分享:「辛巴威」當地語意為「石頭城」,遍地奇石堆疊,呈現天造之美,雖然可以吸引觀光,但是不利於居住、務農,因此糧食與飲用水相當缺乏。

許多孩童因為衛生環境惡劣,頭部患有白癬。當地有位台商朱居士心想:只要用心付出,就能為這片土地做些事。於是他為孩子義剪,再噴上治療頭癬的藥物。

若要徹底改善他們的生活,就必須從教育做起。當地有一所自由小學以天地為教室,石頭為課桌椅。一班多達一百三十餘位學生,必須擠在一起,才聽得到老師講課;有的學生借大石頭遮蔭,仍用心聽講、作筆記,唯恐遺漏老師傳授的知識。

因此,朱居士與台灣前去的慈濟人帶著當地的志工、家長,為這群勤學的孩子們援建七間簡易教室。雖然孩子們在簡易教室讀書,不免悶熱,但是相較於原先在露天席地而坐已好得多。

農曆七月的「普度」,應是「普」濟苦難,「度」化眾生──讓他們脫離苦難,回歸寧靜的心靈。我們時時盡孝、行善,即是日日普度,自度度他。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