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域經緯】越南茶?台灣茶? 尋找消失的進口茶

撰文/潘美玲(經典雜誌文稿召集人)
攝影/陳弘岱(經典雜誌攝影)

馬偕醫生《台灣遙寄》一書中提到,十九世紀時,有一、兩萬安溪人每年從廈門跨越黑水溝來台經營茶業,按著節令,從清明到秋分,如候鳥般春來冬返,往來海峽兩岸。雖然辛苦,但收入不惡,有些候鳥甚至變成留鳥,在島上定居了下來。二十一世紀的台灣,也有一群茶農跨海南下,進入中南半島,改吃起另一種南洋茶飯!

台灣製茶將近一百五十年,一九六五至一九八○年曾是外銷出口的高峰期,「福爾摩沙烏龍茶」(Formosa Oolong Tea)更曾揚名海外,烏龍茶儼然成為代表台灣的形象產物。然,自一九八五年開始,台灣自外進口紅、綠、青茶類,數量從最初的三百零九噸,至今高達三萬噸。

每年進口的三萬噸茶葉中,越南茶占了七成,而在國界模糊的今日,許多進口的越南台式烏龍茶,其實是出自台灣茶農之手!唯一啟人疑竇的是,兩萬多噸越南茶在進入台灣海關之後,卻彷如鹽巴融入水,去向成謎?甚至報載盛傳越南茶冒充台灣茶,牟取暴利?

尋找台茶第二春

進入越南,從胡志明市沿著一號公路往北進入二百公里處的林同省。沿途看到家家戶戶門前耙曬著一大片赭黃色澤的小豆點,定睛細瞧,原來正曬著剛收下來的咖啡豆。印象中的越南是個咖啡國度,位於中部的林同省,海拔高度八百到一千公尺,年均溫攝氏二十度,日夜溫差大,是越南最重要的農業大省之一,也是越南咖啡的主要產區。

「在林同省的夷靈縣,十家就有九家種咖啡,但在台商進駐之後,許多咖啡園也紛紛改種起茶樹。咖啡容易照顧,施肥、除草、收割一年只要一次,相較之下,製茶的工序一步接一步馬虎不得,製程就要『厚工』很多。每年十一至十二月的咖啡收成季,除了事先預約的合同工,一般茶農大多面臨雇不到工的窘局。」曾任越南台商會會長的金露茶園老闆娘呂佳真邀我們坐下來,一邊泡茶一邊閒聊越南種茶的點滴。

她告訴我,早期越南政府為了吸引外資,提供了種種優惠,例如土地租用前十五年費用減免、茶葉出口免稅等配套措施。但這幾年因為當地通貨膨脹、肥藥等原物料高漲、工資及不定時的罷工問題,利潤與優勢已大不如前。最近此間吵得沸沸揚揚的則是,越南政府認為台灣茶農賺了大錢,但在出口單價上卻高價低報,除了強制提高出口報價,亦擬追溯既往,要求台商補稅及繳交罰金。面對越南政府的朝令夕改,台商頗多怨言。

事實上,早在二十年前就有機靈的台灣茶農進入此地探試水溫,試圖開展台茶第二春。由於種茶、製茶需要大量的人力及繁複的作工,相對於台灣日漸高漲的生產成本及內需市場的改變,越南土地便宜、工資低廉,成為產業外移的首選。特別在台灣九二一之後,當時的大地震損毀了台灣主要茶區,台灣茶業遂大量外移至越南、印尼及大陸等地。

另一家同樣位於夷靈縣的鈴木茶廠,台商蔡民賢與張朝榮前年才從日商手中接下一百二十四公頃的茶園,同其他台商一樣,他們將越南當成另一處台灣茶的生產基地,但卻不打算將茶葉大量回銷台灣。「在台灣,一談到越南茶,就是低價劣質的口碑,價錢賣不上去,買家一方面要求品質如台灣茶,一方面又死命壓低價錢,割頸競爭惡性循環。」

蔡民賢表示,未來鈴木茶園打算主攻高價位的有機茶,透過貿易商將茶銷往歐美。「歐美市場不會因為商標上註明越南,就對其持有負面評價,他們在意的不是產地,而是產區。只要確定種植地點不是在過去美軍噴灑落葉劑的產區,農殘檢驗符合歐盟標準,就可依品質賣到好價錢。」此外,他也看好廣大的越南本地市場,除了有四倍於台灣的人口,一般新富階級的消費實力亦不容小覷。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翻開一頁台茶史】

熟悉台茶貿易史的人一定不會忘記約翰.杜德(John Dodd),1869年以兩艘帆船載運21萬斤的烏龍茶由淡水航向紐約,開啟了台茶直銷歐美市場的首頁。
1868~1895年間,茶葉出口占總出口值54%。茶產業成為台灣農業發展時期的主要創匯產業。日本殖民台灣的五十年間,制訂諸多茶葉管理規則,為台茶奠下健全的產業基礎,光復之後,「北茶南糖」成為台灣賺取外匯的第一名產業。
台灣外銷茶市場由烏龍茶、包種茶、紅茶三茶各領風騷,除了日本的日東紅茶在台開拓茶園專製紅茶,之後引進炒菁綠茶技術,茶葉大量外銷摩洛哥、利比亞等國,從日本引進的蒸菁綠茶(煎茶)技術,也讓綠茶出現外銷榮景。台灣是世界上少數從不發酵茶、部分發酵茶、全發酵茶都能外銷的茶商,出口茶足跡遍及世界各地。
1980年以前,台茶以出口為主,行銷全球逾一百三十餘國,外銷量占總產量的85%,近二十年來,急速轉成製造包種烏龍茶供應內需,外銷量減少,僅占總產量的15%。相較1971年曾有近23,000公噸的外銷量,如今出口量僅剩2,580公噸,不到過去的十分之一。
以生產外銷茶為主的北部茶園面積也大量縮減,產區轉移至生產烏龍茶的中南部茶區,茶園北消南長,以南投縣的生產面積最大(7,294公頃),新北市(1,524公頃)次之,總生產面積為14,530公頃

[Not a valid template]↑ 台灣早期外銷以茶葉為主,一般市井小民也多賴茶維生,圖為工人撿選茶葉,準備銷往美國市場。(圖片/經典資料室)

[Not a valid template]↑ 大勒市山區,是越南最著名的花卉及高冷蔬果生產中心,一般人鮮少知道越南也有海拔超過一千公尺的茶園。 (攝影/劉子正)
[Not a valid template]↑ 一般以為咖啡是越南國飲,其實鄰近中國的越南北方也相當喜歡喝茶。 (攝影/劉子正)
[Not a valid template]↑ 拼配是變化茶飲口感及穩定質量的方法,實驗室裡研究人員正依比例調配出不同風味的泡沫茶飲。
[Not a valid template]↑ 台茶技藝世界第一,優異的台灣特色茶也是行銷台灣的觀光大使。
[Not a valid template]↑ 台灣茶飄香在越南。繼台灣茶種移種越南土地,當地一般新富階級也開始興起一股品茗烏龍茶的熱潮。(攝影/劉子正)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