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潘美玲(經典雜誌文稿召集人)
攝影/陳弘岱(經典雜誌攝影)
從廈門啟程一路往北,在進入漳平與龍岩市交界之後,一路曲折,彎道之多,使得車上的乘客一下子扭左腰、一下子扭右腰地盤山飛馳而行,三個小時之後,終於抵達永福鎮。途中,我的腦袋裡一直思索著這樣一個問題:「怎麼會找到這裡來種茶?」
大陸有個阿里山
兩百年前的黑水溝,海象詭譎危險多變,跨海而來的唐山公們有「六死三留一回頭」的險境,因此提到「唐山過台灣」多是「心肝結歸丸」。但兩百年後,時移勢轉,海峽彼岸的台商有人笑謔地說,今天是「台灣過唐山,不來肯定完」。
八○年代之後,因台灣的土地與勞動成本太高,台茶生產面優勢不再,和許多不得不離開台灣尋找新出路的茶農一樣,來自彰化縣田中鎮的謝東慶,考察過東南亞印尼、越南、泰緬等地,最後讓他決定選擇福建省龍岩市永福鎮的理由是,他發現這裡是種植反季節蔬菜的區塊,而他聯想到在台灣最適合栽種高山蔬果的梨山、阿里山,也正是生產高質量茶葉的最佳環境。
行前在台灣就曾風聞茶農用頗不以為然的口氣討論起福建省有個「大陸阿里山」。阿里山應該是大陸同胞對台灣的絕美想像之一,高山茶在中國也特別受到高端市場的青睞。
今日的永福鎮已經成為大陸台灣高山茶主要生產基地,是台灣茶農在中國種茶最集中的一處,人數超過百人以上,設有近二十家大大小小的台灣茶廠,總栽種面積在兩萬畝到三萬五千畝。中國甚至有以「大陸阿里山」為歌名,由大陸女歌手常思思傳唱的MV,除了商借當地茶園拍攝,主角更指名了就是一九九六年第一個闖進永福鎮種茶的謝東慶。
二○○四年來到此地種茶的陳宏安,在台灣是獲得南投比賽茶特等獎的優秀製茶師傅,他表示「經濟規模」是中國與台灣茶業最明顯的差異之一,「千畝茶園」在此地只是稀鬆平常之事,雖然據大陸官方宣傳「台灣同胞在永福鎮共種植了從海峽對岸帶來的軟枝烏龍(青心烏龍)四萬五千畝。」其實是被灌水誇大了,但不管是不是統戰,他倒是親身感受此地政府對茶農的高扶植度。一九九六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曾前來茶園視察,二○○八年中國國務院並成立了「漳平永福國家級台灣農民創業園」專案輔導,顯示中國對兩岸政策中的海西經濟特區發展的重視。
茶種與茶人的遷徙
提起台灣茶與中國茶的淵源,起始之說無不將線頭指向對岸:清嘉慶年間,柯朝自福建武夷山引來茶苗,試種於台灣北部魚坑,是最為廣為人知的起源說;其他的引進之說還包括鹿谷鄉初鄉人林鳳池在福建取得青心烏龍種,後來在台發揚光大成為台灣凍頂烏龍茶的始祖;以及清光緒年間,張迺妙、張迺乾自福建安溪引入正欉鐵觀音一千株,在木柵樟湖山種植成功。
台灣茶樹的人工栽植要追溯到兩百年前,對岸中國福建移民來台的墾殖,而閩北與閩南則是台灣茶種的主要來源出處。中國沿海產茶省分的福建、廣東移民,也隨著茶遷徙來台,落腳在台北、桃園、新竹、苗栗等地。
從植物學的角度來看茶種的遷徙與變化,「橘逾淮而為枳」會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早期的茶種跨越了黑水溝,移種到台灣土地,接受不同的氣候與生長管理條件,還會是一樣的茶嗎?
早期先民引進台灣的品種主要為青心、黃柑、白毛猴、蒔茶和雜種(大冇)等十餘種。而在諸多前輩與後進之中,青心烏龍似乎是特別適合海峽彼岸的環境,在台灣的表現最為突出,無論在日治時期或國民政府至今,在不同時代皆被列名為熱門品種。
除了從對岸引進茶種,台灣亦自日治時期設立製茶試驗場,並於一九一○年開始對茶樹品種加以選拔、育種,從戰後的一九六九年至今共育成台茶一號到台茶二十一號的新品種。
其中又以一九八一年育成的台茶十二號(俗名金萱)與台茶十三號(俗名翠玉)的兩大品種最為成功,與青心烏龍、四季春並列為台灣四大當家品種。台茶專家陳煥堂笑稱這在台研發育成的金萱與翠玉為「外省第二代」,或者換一個更前瞻的說法是:「本省第一代」。
提到台茶的種植、產製與商業化過程,一定不能跳過福建省安溪縣,除了是著名鐵觀音茶種的原鄉,安溪茶人從定期造訪台灣製茶、賣茶,到落地生根、開枝散葉,在台灣,安溪茶商也特別有名。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Not a valid template]↑ 烘乾之後進行包揉,中國茶業規模幾乎是一般台灣茶的放大版。
[Not a valid template]↑ 以岩茶著稱的武夷山,是中國茶樹品種王國。
[Not a valid template]↑ 安溪中國茶都裡的買家試茶一景,一旁的批發零售交易熱絡。
[Not a valid template]↑ 將不同檔次、香味的毛茶拼堆成新商品,大陸稱為「搞堆」。
[Not a valid template]↑ 易武茶山海拔約一千四百公尺,山林的經濟價值隨著茶價暴增。
[Not a valid template]↑ 廈門國際茶業展裡的揀茶枝表演,匯集兩岸茶企洽談招商,廈門打造「世界茶都」的企圖心旺盛。
[Not a valid template]↑ 從青心烏龍到金萱、翠玉,台灣土地上的茶種,隨著歷史更替迭生變化,不變的是台灣茶人對茶的執著與自信。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