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人生】八分飽 二分助人

撰文/釋證嚴

間苦難偏多,雖然人人都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有些地方的生活卻很窮困,連年饑荒;相較下,台灣豐衣足食,有餘的人是否願意付出愛心助人?

我曾對一位慈濟委員說:「妳去抓一把米來。」她把米抓來後,我要她數一數,總共有幾粒?她不解地問:「師父,您為什麼要我數一把米有幾粒?」「妳算就對了。」於是她算了算,一共是一千三百五十四粒。

我請她將米裝進碗裡,再問她:「這碗米,可以煮多少飯?」她拿起碗來看了看說:「能煮成一碗飯。」試想,倘若一鍋飯原本能供應四個人溫飽,而這四人都願意只吃八分飽,就能共同省下一把米,將這多出一碗飯去供應另一個人。粒米雖小,但是積少成多也能行善。

在緬甸有一家人,真正身體力行實踐這「八分飽,二分助人」的理念。二○○八年,納吉斯風災重創世界糧倉──緬甸,造成當地許多家庭面臨生計困難;慈濟人投入災區賑災,除了濟貧、救急之外,還進行長期關懷──援助當地農民稻種的同時,也帶領他們接觸佛法。

當地有位農民,在明白道理後,就自我啟發,農耕時堅持不殺生,一改過去灑農藥除蟲的耕作方式,每天用虔誠的心,到田埂上輕聲細語地唸「靜思語」給稻種聽;沒想到稻子不但長得很好,產量也比往年豐盈。他稱這些稻米為「福種」,意思就是有福的種子。

豐收後,他將生活所需以外的稻子,分享給許多比自己更窮的貧農,讓他們有種子耕作,而不必向人借貸徒增還息之苦。他說:「我雖沒有能力捐錢,但能捐米。」這一家四口每天煮飯時,都從一餐所吃的米中,再抓出一把米來,放在一個「米撲滿」中。待「米撲滿」存夠了,便捐給更窮困的人,雖然他們的生活並不富裕,心中卻充滿愛。

緬甸這一家人的故事,透過大愛台廣播,也傳到台灣監獄的受刑人耳中,產生善的共振。因為監獄中規定不能帶錢在身邊,只能使用郵票,所以許多人響應捐郵票。有位受刑人說:「我現在每餐都少吃二片麵包,希望把錢省下來捐郵票。」另一位受刑人也說:「我每天都少抽一根菸來捐郵票,也希望透過這一次的因緣戒菸。」只是一捨卻能有數得──不但能做善事,還讓自己更健康。

可見行善並不困難──看到苦難人飢餓時,能生起一念悲憫心,願在自己有餘時,及時給他一碗飯,為其解困脫苦,這一分點滴的愛,正是善的表現,也是人間最溫馨的景象。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