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世慧 / 攝影/黃世澤 / 第257期2019.12 【水啊】「飲」安 自來水的一國兩制 水是生命之泉,但從水源地保護、自來水水質把關,到家戶水塔、水管的清洗與保養,政府單位口中「合於標準」的自來水,何以總令人不放心? 0
撰文/陳世慧 / 第257期2019.12 【編者的話】257 上勝町回收分類的成功,有太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儘管很多人覺得城市才是大宗垃圾的製造者,位處偏遠的上勝町人口少又高齡化,立足點相差太遠,然而,只要想到即使是城市,也是由許多社區所組成,如果各個社區都能做到,城市,又何患不行? 0
撰文/陳世慧 / 攝影/安培淂 / 第255期2019.10 【水啊】「治」水? 韌性城市的不任性方案 淡水河五號水門的歷史畫面中,大雨過後,水門內外泥濘不堪。多年之後,泥濘不再,但台灣因處颱風必經之路,水患,仍然是無法逃避的命題。 0
撰文/陳世慧 / 攝影/黃世澤 / 第253期2019.08 【水啊】 看不見的建設 從衛生到再生的汙水下水道 地底二十公尺深處,工作人員正彎腰埋設管徑一米五的主幹管。汙水下水道,是城市潔淨的幕後功臣,讓回收後的汙水、汙泥,可變身再利用。 0
撰文/陳世慧 / 攝影/安培淂 / 第251期2019.06 【水啊】從河說起 城鄉河川的復育之路 假日的台中綠川,居民、遊客紛杳而至。臭水溝搖身受歡迎的景點,水泥河堤之外,透過生態的恢復淨化水質,是城鄉河川的下一個追求。 0
撰文/陳世慧 / 第252期2019.07 【編者的話】252 相對於「新客」是十九世紀後才抵達馬來西亞的華人,自漢代、宋代以降,便前往大馬各地與當地女子結褵的更早期華人,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將個人身上看不見的文化,透過信仰、慶典、習俗等看得見方式的維持,並與當地文化交匯、融合後,終至形成一種「既非華人、又異於當地」的新本土文化。迄今這些生活方式,仍見於吉蘭丹、登嘉樓、馬六甲和檳城等地;而呼吸吐納於其中的那群人,他們共同的名字,就叫作「土生華人」。 0
撰文/陳世慧 / 攝影/安培淂 / 第250期2019.05 【匠心獨具】門神彩繪師洪平順 典型中的非典型 雲林北港金碧輝煌的武德宮,左右門神王靈官與普化天尊不怒而威,畫師洪平順自十九歲轉戰廟宇彩繪,如今是該領域名符其實的「人間國寶」。 0
撰文/陳世慧 / 第251期2019.06 【編者的話】251 擔心全球極端氣候常態化下,未來的人類,極可能面對糧荒,挪威在二○○八年時,特別在北極圈內建造了一座斯瓦爾巴世界末日種子庫,庫存了高達一百萬種農作物的種子樣本。在台灣,屏東高樹鄉的辜嚴倬雲保種中心,成員跑遍世界五大洲,蒐集保存了全球熱帶及亞熱帶植物共三萬三千種,只為了,除了確保自己看過的植物,下一代也能看得到外,無論是基於糧食生產,或防風保安,我們都需要未雨綢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