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南島新世界】美拉尼西亞 戰爭遊戲規則
三千多年前,南島人以載滿貨品的獨木舟在美拉尼西亞建立一套新的遊戲規則;二次戰後,西方白人也以「船貨運動」讓這些住在曼奴斯島上的居民,從潟湖一一往陸地搬遷。而今這坐既孤立又融合的島嶼,該如何駛出一條「美拉尼西亞之道」?
三千多年前,南島人以載滿貨品的獨木舟在美拉尼西亞建立一套新的遊戲規則;二次戰後,西方白人也以「船貨運動」讓這些住在曼奴斯島上的居民,從潟湖一一往陸地搬遷。而今這坐既孤立又融合的島嶼,該如何駛出一條「美拉尼西亞之道」?
一個個捕魚架羅列在蘇門答臘島緊臨赤道的西北海域上。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自二十世紀初對抗荷蘭殖民命運,這兩億四百萬南島人組成的現代國家便擺盪在分離與統一的衝突中。
世界版圖劃歸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傳承的六千公里外東南亞島嶼形塑的南島洲,一種全新的南島民族認同,就像馬拉加西人的微笑,正在待廢百舉的島上綻放,讓馬達加斯加島不再侷限於世界的邊緣。
自十八世紀,探險家庫克發現太平洋上的「南島國度」,許多人開始找尋南島語族。穿過漫漫時間長河,散居島嶼上的人們,對於四千多年前的祖先已不復記憶,他們心中唱的是一首首島嶼之歌。
近千尊的石像矗立在面積只有一一八平方公里,距離陸地至少二千公里以上的孤島上,放眼望去,大海就在他們的四周,莫怪復活節島人會稱自己的島為世界的肚臍,而那些石像更是南島人島嶼生涯的一個最大謎團。
位於復活節島行加瑞爾(Hanga Nui)的東加歷奇(Ahu Tongariki)毛伊像群。毛伊石像是復活節島的傳奇,復活節島民於西元一○○○到一七○○年間利用島上拉拉庫火山(Reno Raraku)的石材,建造了約千尊的毛伊石像,他們建造的目的為何?產生什麼後果?為何在十八世紀戛然而止製造,這都是專家要解開的謎。
台灣有著三十多萬個操南島語言的原住民,是「南島語族」分布的最北界,近年更有學者指出台灣可能是「南島語族」的原鄉。《經典》的採訪小組於兩年前開始出發找尋「南島語族」,在漫長的找尋過程中,我們看到、聽到了「多元並容」的新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