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企畫專題:南島新世界】復活節島 世界的肚臍

近千尊的石像矗立
在面積只有一六六平方公里
距離陸地至少二千公里以上的孤島上
放眼望去,大海就在他們的四周
莫怪復活節島人
會稱自己的島為世界的肚臍
而那些石像就是他們的精神象徵
是祖先橫越大海的榮耀
更是南島人島嶼生涯的一個最大謎團

撰文/黃馨慧‧蕭耀華
攝影/蕭耀華

此地名為「世界的肚臍」

許台灣讀者聽過大拉帕島的不多,但若說它就是復活節島(Easter Island)的話,大家應該就不會太陌生了。

小島之所以名為復活節,純屬偶然:三百多年前第一個荷蘭人登陸的當天,欣逢基督教的復活節,而不是聖誕節或愚人節。之後來到的西方冒險家,莫不對島上林立的巨大石像,百思不解,嘖嘖稱奇,從此小島便以耶穌復活的偶然之名,成為世界最偉大的奇蹟之一。

只不過對島人而言,此地既非偶然亦非奇蹟,從島上放眼天下,大海宛如鼓腹,小島就在正中,故名為「世界的肚臍」。島人相傳開山祖應是從奧斯亞群島(Iles Australes)中的拉帕島(Rapa Island)移民至此,且由於新島面積較大,故又稱大拉帕島,島上繁衍出來的子孫,理所當然就是大拉帕人。

大拉帕人幾乎悉數聚集在這個島上唯一的小鎮裏,彼此相熟直到祖宗八代,當我在街上提及自己住「馬汀家」時,無人不曉,就像馬汀在晚飯桌上,也能對另外那三千個大拉帕人的過去和現在,如數家珍。如此緊密的人際關係,使得當地的治安非常良好,我幾乎每晚都能獨自來到海邊,享受燦爛的星空。

根據現有的考古學資料,大拉帕島開始有人住,也不過是公元第五世紀以後的事,至於大拉帕人究竟從哪裏來,則眾說紛紜。

淪落成世界邊緣的一滴苦淚

大拉帕島三百年來和外界的接觸,讓這顆大海中央的肚臍,淪落成世界邊緣的一滴苦淚。十八世紀初期荷蘭人發現小島之後,島上土地一度為來自大溪地的法國資本家大量搜購。這些土地後來被該資本家的大溪地助手所繼承,在一八六六年出售給智利政府,至今仍為該國領土的一部分。

一九六六年以前,智利政府在島上設立海軍基地,採取嚴格的封鎖政策,島民失去行動自由,晚上被關回漢加洛亞城裏過夜,「那時候大拉帕人簡直比他們養的羊還不如,」定居島上已有十年的德國女作家史蒂芬妮說:「羊還可以自由地在島上到處亂跑,但島民卻只能在固定的範圍裏活動。」這樣的禁錮直到一九六六年,島上一位小學教師發表公開信,抗議智利政府不人道的封鎖政策後,情況才逐漸獲得改善。

「毛伊」

「毛伊」為大拉帕語,稱島上舉世聞名的巨人頭像,其石料皆採自島東南方的另一座死火山口拉諾拉拉庫(Rano Raraku)。如今當地看來仍彷彿是一座露天工場,尚餘數百尊毛伊,有的已竣工,有的未完成,這些風格化的半身人像其尖形頭部拉得很長,前額傾斜,眼窩深陷,鼻梁高聳狹長,嘴唇細薄,下頷如斗。

島上現存的八百八十七尊毛伊中,最小的不過一公尺左右,最大的則可以高達二十幾公尺,重達二十餘噸。平均起來看,毛伊的身長約四點五公尺,重約十三到十四公噸,即使在僅使用最原始的石器、毫無藉助金屬工具的狀況之下,能雕刻出這樣的石像已令人咋舌;更不可思議的是如何將毛伊移動到數十公里外的海邊,推上好幾公尺高的石造平台「阿胡」(ahu),然後把由另外一個礦場所製造重達一公噸的巨大山形紅色髮髻,放到毛伊的頭上去。

用毛伊給自己蓋了一座監獄

然而八百八十七尊毛伊中的二百八十八尊,就是這麼不可思議地被移到海邊並豎立了起來,換句話說,以當年島上的人力物資,竟然達成了三分之一的搬運工作!而另外九十二尊毛伊目前的位置,「看起來就像正在搬運當中!」長期從事毛伊研究的美國考古學家范蒂白(J.A.Van Tilburg)在報告中指出,此外還有四十七尊顯然從來沒有被移動過。

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有人說是用繩子拉,有人說是用木頭滾,也有人說是用獨木舟載,甚至有人說是外星人的傑作,大拉帕人的神話則乾脆宣稱,毛伊是自己走過去的!無論如何,問題至今尚未得到證據確鑿的解答。至於毛伊因何而存在這個更大的問題,連在大拉帕人還記得的神話裏也找不到解答。坊間外星人之說甚囂塵上,不過一般學院裏的研究者咸認應與當時島上的宗教信仰有關。

在南島的終點發現起點

根據生態學家的計算,大拉帕島上的自然資源,可以養活三千人口,至多也只到五、六千人,超過這個數字的話,不免發生嚴酷的資源爭奪戰。然而在大拉帕島上曾經發展出來的輝煌文明,有嚴格的階級制度來組織日漸增加的人口,所追求的信仰價值致使島民競相豎立巨石,付出的代價就是人類和自然環境的失衡,最後導致巨石文明的毀滅。

除了這個內部的衝突因素之外,大拉帕島在近現代的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所受到的毀滅性衝擊更大。島上人口驟減,主要就是十九世紀後半葉,祕魯有機肥工業大量擄掠島民所造成。大拉帕島的教訓值得所有地球上的居民深思。如果我們也體會到地球其實是宇宙中的大拉帕島,我們的自然資源有限,則現代的工業和經濟發展所鼓吹的競爭精神,是否會導致人類現代文明的自我毀滅?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復活節島基本資料】

島名:智利屬復活節島
面積:一六六平方公里
人口:三千人
主要城鎮:漢加洛亞
語言:大拉帕語、西班牙語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Not a valid template]↑ 傍晚時分,兩個島民在達海(Tahai)海邊,毛伊石像下吹風聊天。一千五百年前,他們的祖先完成一段西方探險家不敢置信的航程,來到大海中的孤島。四、五百年前,他們又豎起這令人嘆為觀止的石像林,但也在短短的一、二百年內毀去島上的森林。重新豎起的毛伊石像看見一切,它看到復活節島如何從世界的肚臍淪為世界邊緣的一滴苦淚,也將見證毀滅之後的重生。
[Not a valid template]↑ 復活節島東南方,拉拉庫(Rano Raraku)火山口旁,當地話稱為「毛伊」的石像。此地是島上毛伊石料的來源之一,有露天工廠之稱,現場還留有成品、半成品和雛像上百尊。這些代表氏族、祖先榮耀的石像如何被開採、塑立一直是個謎。
[Not a valid template]↑ 黃昏映照下的東加歷奇Tongariki)毛伊石像群。它們是復活節島毛伊石像群的代表作,是復活節島最輝煌時代的象徵,當時人口一度達到六、七千人,推測那是十五、七世紀的事。不過就在歐洲人來臨之際,孤島的資源有限,部落戰爭頻傳,眾多石像倒臥。一九九二年透過日本財團與智利大學合作,倒地毛伊石像紛紛重新被豎立起來。
[Not a valid template]↑ 午後禱告,是瑪麗亞每日例行的功課。她每日帶著兒子到海邊,灑掃神龕,再面向刻有魚造型的木造十字架禱告,祈求主賜予她捕魚為業的先生出海順利,魚獲豐富。復活節島居民三千,全信奉天主教。
[Not a valid template]↑ 戴帽的毛伊群。究竟毛伊頭上的東西,是帽子還是髮飾或髮髻,學者專家還沒有定論,但他們相信這是南島人在太平洋移民過程中,所培養出來的那股強烈競爭意識下的產物。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