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141

撰文/王志宏(經典雜誌總編輯)

月中旬,全台灣為著健保費是否漲價、衛生署長是否走人的話題而沸沸揚揚,《經典》的【杏林筆記】專欄作者賴其萬教授卻在某個早上打電話來,說他這期的專欄多寫了,原本是一千來字的篇幅,他寫到凌晨兩點多,一發不可收拾,應該有三千多字。他當時提到了是寫Dr. Landsborough,我一時無法會意過來,僅是納悶著,賴教授一向謙沖自牧,是一個溫和的學者與長者,什麼樣的主題能讓他情不自禁?我迫不及待地打開Email,詳讀全文,原來是寫甫於三月二日於英國往生的蘭大弼醫師。我回電給賴教授,感謝他的文章,告知我們全文照登,也一併轉載其子的追禱。

「南門媽祖宮,西門蘭醫生。」這是二十世紀初流傳在彰化地區的一句俗諺,蘭醫生指的是蘭大衛,這位從十九世紀末即來到台灣中部從事醫療宣道工作,也是彰化基督教醫院的創建人。他於一九三六年退休返回英國時,有千餘人替他送行。蘭大衛醫師回到英國後沒錢購屋,後繼承了無後嗣兄弟的遺產,才買了一幢磚房,並將之命名為「Formosa」。兒子蘭大弼克紹箕裘,取得倫敦大學醫學博士後,也在一九五二年抵台行醫。蘭大弼醫師從小就在彰化長大,蘭大弼醫師曾說:「高貴的儀器固然重要,但身為一位醫生,一顆憐憫、溫柔、謙卑、吞忍的心對待病人,更重要。

蘭氏父子與其夫人兩代四人,雖是外籍人士,但對台灣之現代醫療奠下廣厚的根基,更於醫德上樹立了崇高的典範。而蘭大弼醫師於一九九一年於美國接受台美獎時更用台語說出:「我是彰化長大的英籍台灣人!」對台灣之熱愛更令人折服!

同樣是三月的截稿前夕,台灣被大陸的沙塵暴侵襲,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是正常值的二十倍,環保署全台七十六個空氣品質監測站中,就有二十五站的每立方公尺懸浮微粒濃度超過一千微克,打破有史以來紀錄。沙塵暴是當代環境變遷的明顯表徵,與蒙古和黃土高原的嚴重沙漠化更是息息相關。人為的過度放牧、濫墾與氣候的變化,都是沙塵暴肆虐的主因,而《經典》以黃土高原的變遷為封面故事,一年來數度深入黃土高原,追溯記載人與土地間的消長故事,而今日的黃土高原,是否是明日的台灣?誰也說不定,只是我們若對大自然的態度仍不思索改變,仍是一味地揮霍與無節制,缺水遷村的窘境,我們將很快面臨!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