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志宏(經典雜誌總編輯)
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傳播和學習人類文明成果——各種知識、技能和社會生活經驗,以促進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性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產生於人類社會初始階段;狹義的教育專指學校教育,即制度化教育。【兩岸流動】的教育篇──〈教科書外的價值追尋,從「認識」開始〉,是《經典》嘗試在廣義與狹義間嘗試解讀兩岸在教育上的差異。這也是《經典》少見雙掛名作者:作者之一李政亮曾留學中國,甚至執教於當地大學,深入中國大陸的教育體系,對當地學生的思維,特殊的身分,自有其深入與特定的觀點。而《經典》的撰述趙中麒與攝影劉子正再補綴中國學生在台灣的求學與大陸台商學校學生的現實面。實際上如此大張旗鼓,也是期望兩岸能互相了解對方,不同的教育制度與體系,型塑出不同意識型態的人。而如果我們僅以單方面的教育背景投射於對方,期望有著相同模式的回應,那萬一因而衍生非必要的誤解而猜疑,將不是雙方所樂見的。「認識」正是「兩岸流動」的目的。
四年前的七月,馬來西亞的檳城與馬六甲,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其主因為:
一、經歷東方與西方的貿易與文化在馬六甲海峽超過五百年的交匯和發展。
二、亞洲、歐洲賦予兩城多元和獨特的文化遺產,包括有形文化遺產和無形文化遺產。
三、通過政府建築物、教堂、廣場和城堡,馬六甲見證十五、六世紀馬來蘇丹王朝、葡萄牙與荷蘭的統治。
四、擁有住家與商店特色的建築群,喬治市呈現了十八世紀末的英國統治時期。
五、與東方或東南亞其他地方相比,兩城的建築與文化景觀都是獨一無二的。
簡言之,多元文化的相融與保存是兩城市雀屏中選的原因。而《經典》挑選檳城,也因其與台灣有更多的雷同。而從檳城的現在,我們應該省思為何四百年來台灣的傳承,我們如何輕忽荷、西、日在台灣的古蹟與文物;我們如何拆毀祖先遺留的建築;短視近利式地拆除勝保存,喜新而厭舊的集體個性,讓我們無法涵養底蘊,讓我們無法傳承門風!《經典》一直如此相信「沒有過去,是看不到未來!」
【想望家園】借鏡全世界,構築台灣永續家園。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