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流台灣】頭前溪 良田到矽谷的脈動

撰文/林乙華
攝影/杜志剛(經典雜誌攝影)

與溪在此匯合成青白色的濁水,風持續強烈地吹著,緩緩轉動海濱風力發電機的風車。南寮漁港,交織了凋零與振作的氛圍,「凋零」來自因海港淤塞而廢置的無奈,「振作」則是增設觀光設施,引人再回顧它曾經繁榮的企圖。

然而,不管我們對海埔地做什麼,不論這裡是古代的大商港,或是現代的觀光漁港,頭前溪始終選擇這片沙洲結束它的島上旅途,回歸海洋。

二月末,身為新竹地區第一大河的頭前溪,從下游看起來其實不夠大器,溪水少得遮不住身子上堆積的消坡塊與石頭護堤,夾岸兩旁不是蔥蔥林蔭而是水泥堤防。但它流經的地方:南寮、頭重埔、六家、樹杞林、軟橋、五峰、大隘、桃山、清泉、爺巴堪、霞客羅……,地名卻敘述著時間長河刻畫出的人文地理發展面貌。

即使頭前溪不算台灣島上名列前茅的大溪,但新竹平原從過去北台灣大城──竹塹,到今日台灣高科技重鎮──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以下簡稱竹科),始終吸吮著它的奶水繼續成長。

在地質構造上,新竹縣市屬於「西部麓山帶」,是較中央山脈更為年輕的山脈,山的高度多在數百公尺至二千多公尺之間,由東向西逐漸降低,以丘陵地形與平地接壤,未來地勢將繼續抬升成為台灣新的中央山脈。而今日新竹人口主要聚集的新竹平原,就是由頭前溪沖積而成。

頭前溪流曲線呈西北向東南的走向,抵達竹東市中心東北方的河道後一分為二,向東延伸的支流稱為油羅溪,朝南方走的則是上坪溪。

往東的油羅溪,在九讚頭鑽進大山背山、油羅山及沙坑山夾留的山谷之中,過了尖石之後,再度分成兩條支流,油羅溪向東走至那結山、鳥嘴山與李棟山,另一條支流那羅溪則止於南邊二千一百公尺的霞山。

上坪溪經過軟橋後便進入山區,溪流順著五指山、鵝公髻山、鳥嘴山、比林山形成的山稜,向東方山谷延伸,在比林山及面托油山間的谷地再度分成兩條支流,東為霞客羅溪,南為爺巴堪溪。最後,霞客羅溪終止於檜山,爺巴堪溪則在鹿場大山之下。

我們抵達樂山林道,將車子停在林道旁,自山旁的竹林小道鑽進。台灣溪流總是發源於山區,溯源絕對少不了「攀爬」,而在台灣的攀登活動中,溯溪是技術挑戰性最高的項目,上游溪谷仍是地形多變,瀑布、深潭、峽谷、大石、倒木盤踞,但也是整條溪流最美的部分。

因鹿場大山高過檜山一百公尺,我們決定探勘爺巴堪溪,而根據水利署的資料,其源頭位置亦是鹿場大山,主流長度六十三點零三公里。然而九二一地震之後,這帶山區一直處於不穩定的狀況,最大的威脅不是地震而是土石流,修復完成的山區道路在艾莉颱風過後,再度坍方。位在大鹿林道上的觀霧,也在今年一月一日才重新開放。

在大鹿林道到樂山林道間的爺巴堪溪,曾有台灣大學和清華大學登山社溯行過,這條溪也是多地形的路線,根據他們的紀錄,瀑布地形達六個之多,爺巴堪溪右股支流,最後在接近樂山林道的軍方抽水站後,即成多處伏流。而另一支隊伍的右股支流溯行紀錄,則在三叉支流選擇中間主流上溯,但沒多久就沒水了。

來自雪山山脈的活水

約走了一個小時,隱隱約約聽見潺潺水聲,精神為之一振,果然步道南側的山面有個山溝,約五公尺寬,有條不及一公尺寬的水流著,石壁仍有些濕潤。絲絲水流並未因冬季久旱而停歇,可見必定有固定的供水源,據GPS定位判斷,高度在海拔二千一百公尺。

山溝中較堅硬的岩壁多覆蓋著青苔,溝中倒木橫布,其中多數還是連根拔起的杉木,看來是因崩塌一起墜入溪溝中的。
同行者都是登山好手,徒手攀爬這樣的地形並不成問題,於是直接順著水流來處攀爬上去。我們小心翼翼地在碎岩上攀爬,山溝一階一階地越來越瘦窄,水量也越來越小,最後岩壁終於不再濕潤。石台上有一小水潭,有水從岩縫中先濕潤了苔蘚,再滴落水潭中。下午二點四十五分,GPS定出此處方格座標為259312, 2710649,經緯度為北緯24度30分 06秒、東經121度05分31秒,高度為海拔二千一百八十公尺。

水潭上方是八十度左右的陡壁,其上攀附些許青苔,有些已經枯黃,現在應該是最為乾涸的時節,反而透露最根本的源頭,雨季時水必定會從更高的地方流下,但應該不會超過二千三百公尺,因為根據地圖顯示再上去就是稜線。

源頭處可一眼遠望至出海口,翻山越嶺後進入新竹平原,平原的綠田零零星星被樓房、高速公路、工廠等現代建築取代。

現在頭前溪除了是枯水期外,其實大部分的水已被引進人工圳道內了。距離匯流口不遠、台灣高鐵正從上穿越溪床的隆恩堰,就是頭前溪主要的引水處之一。自攔河堰以上,水如絲布覆蓋著寬河面;經過堰堤後的溪水,則像是被捲成束狀的細流。溪水被送到河岸邊的分水口,再由這裡調控分配去淨水廠和灌溉溝渠。管理隆恩堰分水工的謝欽表示,現在水的分配順序是民生用水、竹科用水擺第一,灌溉用水其次。若水量不足時,下游水田則配合休耕。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頭前溪小檔案】

身為新竹母親河的頭前溪,源頭位於爺巴堪溪上游的雪山山脈鹿場大山,高度為海拔二千一百八十公尺,從上游的尖石、五峰等山地鄉,到下游的沖積平原,餵養無數生命。在漫長的時光之流中,新竹縣市的地質結構,屬於比中央山脈更為年輕的「西部麓山帶」,板塊擠壓而形成的山地,高度多在數百至二千多公尺之間,由東向西逐漸降低,終以丘陵地形與平地接壤。下游地區農業興盛,灌溉竹北地區的隆恩圳,建於清康熙年間,是竹塹的重要米倉。

居民族群沿溪呈現多元:河口地帶以最早來開墾的閩南人為主,下游為閩客合居,中上游則是客家庄,山區居民則有賽夏族與泰雅族原住民。

一九八○年代,台灣第一座科學工業園區落腳竹北,帶動起新一波的島內移民潮,新竹的正式躍上國際舞台,成為全球積體電路產業的重要聚落,而其生產線命脈的工業用水,就是引自頭前溪。從孕育往日的北台灣大城竹塹,到撐起今日的高科技產業重鎮,頭前溪欣然給予,默默見證新竹的百年流轉。

  • 發源地:雪山山脈鹿場大山
  • 北緯24度30分03秒;東經121度05分30秒
  • 高度:2,180公尺
  • 主流長度:63.03公里
  • 入海口:新竹市南寮附近
  • 主要支流:上坪溪、油羅溪
  • 流域面積:565.94平方公里
  • 平地面積:約187平方公里
  • 山地面積:約379平方公里
  • 流經地區:新竹縣:芎林鄉、竹北鄉、竹東鎮、橫山鄉、五峰鄉、尖石鄉、新竹市
  • 年降雨量:1,267百萬立方公尺
  • 年逕流量:611百萬立方公尺
  • 豐/沽水期:623/366百萬立方公尺
  • 蓄水設備:寶山水庫、寶二水庫、上坪攔河堰、隆恩堰
  • 氣象: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溫度約攝氏22度,流域冬季主要受到東北季風的影響,夏季則吹西南風。流域內年平均雨量約2,239公釐,降雨集中在四月到九月,旱季為十月至隔年三月。
  • 地形:上游為「麓山帶」地質構造,地勢陡峭崎嶇,溪谷、瀑布羅列其間;流域內山岳由東南向西北遞次傾斜,依序分為山岳、丘陵、台地及沖積平原,大山背山為兩大主流上坪溪與油羅溪的分水嶺。下游的新竹平原,乃由本溪與鳳山溪共同沖積而成,年含沙量約250萬公噸,大量漂沙南移導致海岸堆積,溪口沙洲仍不斷擴大。
  • 珍稀動植物:
    ● 哺乳類:山羌、小麝鼩、台灣彌猴、赤腹松鼠、蝙蝠等
    ● 鳥類:鳳頭蒼鷹、大冠鷲、紅隼、彩鷸、領角鴞、黃嘴角鴞、八色鳥、台灣畫眉、台灣紫嘯鶇
    ● 魚蝦類:白鰻、鱸鰻、台灣纓口鰍、台灣間爬岩鰍、短吻鐮柄魚、革條副橘、羅漢魚、粗首蠟、花鰍、泥鰍、鯰魚、脂鮠、棕塘鱧、日本秃頭鯊、明潭吻蝦虎、極樂吻蝦虎、今叉舌蝦虎、短吻紅斑吻蝦虎等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為頭前溪上游溪谷地形多變、坡度陡峭,沿途瀑布、峽谷、大石、倒木橫生,九二一地震後更是破碎難行,溯源之行因此備受挑戰。(攝影/林乙華)
[Not a valid template]↑ 南寮舊港漂沙淤塞,衝擊造船廠營運,身為第二代的謝仲哲,考慮將造船廠轉型為展示館。
[Not a valid template]↑ 蜿蜒的柯子瀝溪是灌溉竹東的主要河川,也是天然疆界線,其上方為竹東鎮,下方則是新竹市。(攝影/彭永松)
[Not a valid template]↑ 賽夏族人稱之為「巴斯答隘」的矮靈祭十年大祭,於新竹縣五峰鄉大隘舉行。現場氣氛肅穆且禁忌神祕,部分祭儀只有族人才能參加。(攝影/黃丁盛)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