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南島新世界】密克羅尼西亞 尋找失落的航海記憶

帛琉首都科羅與大島的村落之間
經常得靠船往來
密克羅尼西亞曾經島民互動頻繁
自從命運在西方人的手中流轉之後
既有的交際網路已經完全被阻斷
島小而脆弱的密克羅尼西亞人
得重回海上重建一套新的價值體系

撰文/林志恆
攝影/蕭耀華

洋使我們結合在一起,而不是分開我們。」密克羅尼西亞聯邦(The 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FSM)的憲法,重新定義了一般人對海洋阻絕一切的看法。一九八六年,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結束美國託管而獨立的時候,血脈裏,仍然潛流著老祖宗那種與海洋相融的天生本領。

小島的原貌

密克羅尼西亞的島嶼非常小,小得連多數的世界地圖都懶得在上面點上一點。在這片比中國大陸還廣闊的海域裏,散布著兩千多座島嶼,但總面積加起來還不到台灣的十分之一。

數以千計的島嶼、環礁撒在西太平洋上,彷彿星雲一般,後來文化地理學者把它命名為「密克羅尼西亞」,也就是取其「小(Micro)島(nesia)」的意思。
 
我就像幾世紀之前的島民一樣,從搖晃的甲板上慢慢接近小島,這裏的島嶼孤懸在深不可測的太平洋海床,珊瑚礁脈沿著島嶼邊緣往外海伸去,環抱著晶藍色的礁湖。穿過礁脈缺口,得以行船進入平靜的礁湖。

踏上陸地,高聳的椰子樹環列在白色沙灘,飽滿的椰果掛滿樹梢;巨大的麵包樹老椏虯根、枝葉茂密;一旁低矮的薯蕷園、芋頭田,環繞在聚落周遭。沿著海岸線走,紅樹林懸浮空中的呼吸根,像船錨一樣牢牢抓住泥灘地,一尺一寸向外海擴展生存領域。

不論生存空間有多狹小,密克羅尼西亞島民的生命力就像那落海生根的紅樹林,總有辦法在海陸之間,取得生計的平衡。
由於四周被水包圍,每一座島都是完整而自給自足的。海洋是這裏的一切,是一種護城河、一種屏障、一種食物和希望的來源、一種擺脫困境的途徑;海洋不只是一個地方,而是許多地方,海有獨特的氣氛和位置,甚至有通路,大洋上布滿被命名的古老水路,這是聯繫島與島之間的途徑。 

密克羅尼西亞的門戶

七三七客機盤旋在關島上空,遠遠望去,島嶼細細長長的,像一隻大腳印,也有人說像一顆帶莢的花生。它位於馬里亞納群島最南端,是密克羅尼西亞的最大島。

這隻大腳印的南邊,小村落躺在起伏的山坡、河流之間,北邊被平坦的美軍基地占去了大半,直到飛機要降落時,西岸杜夢灣(Tumon)、首府阿加納(Agana)的摩天高樓才赫然矗立眼前。

機場大廳裏,來去匆匆的島民,各自代表著不同的密克羅尼西亞世界:咬著檳榔、唇紅齒也紅的雅浦人、帛琉人;粗壯高大、占關島最多移民人口的楚克(Chuuk)人;穿著華麗、因富藏磷礦而致富的諾魯(Nauru)人;遠道而來、連續跳了好幾個島的彭培(Pohnpei)人、科斯瑞(Kosrae)人、馬紹爾(Marshall)人及吉里巴斯(Kiribati)人,以及關島本身的原住民查莫洛人(Chamorro)……。來自不同島嶼的島民,操著截然不同的口音。

穿過擁擠不堪的機場,車馬駢溢,兩旁盡是高級旅館、公寓大廈、超級市場、購物中心,建築粗大的線條和典型的美國城市沒有兩樣,它是整個密克羅尼西亞西化最深的島嶼。

這裏就是所謂的「密克羅尼西亞門戶」,除了每年一百多萬的觀光客,其他密克羅尼西亞的島民也相繼湧入這個十五萬人口的「大都會」討生活。將近一萬九千美元的國民生產毛額,比起大部分島嶼還在一、兩千美元之間掙扎,關島一直以區域的老大哥自詡。

從某些角度來看,關島是密克羅尼西亞的精神象徵。它的繁榮經驗,是其他島嶼仰望的標竿;它的殖民史,曾經是整個密克羅尼西亞的共同縮影。 

找回失落的記憶

世紀之交,我在小島之間穿梭跳躍,看到「淹腳目」的美元,改變了大多數島民的消費觀,但是並沒有幫助他們越過現代化的那堵牆。水電供應不穩定,漫漶不清的殘破道路,貧乏的公共設施,少得可憐的工作機會,原本就貧瘠的天然資源,小孩在美式教育體系中忘了母語,以及十分不足的醫療照護。

反倒是可口可樂、百威啤酒(Budweiser)、史班姆罐頭肉(Spam)等美國牌子的食物大舉入侵,島民吃得津津有味,但同時也讓他們罹患高比例的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壓,而這些疾病在以前是很少見的。

雅浦島的八旬老婦林達,曾經這樣告訴我:「有人想改變我們的風俗習慣,然後生活得像美國人一樣。以前,我們自己種芋頭、山藥,到山裏採香蕉、椰子、麵包果,到海邊捕魚,到處都是食物;現在,年輕人沒有錢就活不下去。」

她的孫女布蘭達正在唸八年級,接受美式教育,學校裏唯一能接觸到的雅浦傳統,就是那打扮鮮豔,跳起來人人目射神光、威風抖擻的雅浦舞蹈。我曾見過一群雅浦女孩子人人手持棍棒,一邊高哦低吟,一邊吶喊著:「划呀!划呀!划著你們自己的獨木舟!」

十六世紀,歐洲探險家來到雅浦海域,雅浦人划著獨木舟和他們相迎,歐洲人問起這座島的名字,雅浦人舉起槳回答:「Yap!」雅浦語的Yap,就是槳的意思。

過去,小島居民划著獨木舟接近島嶼,眼看自己的家園從地平線緩緩升起。今天,我仍然感受到密克羅尼西亞人彼此之間,有一股力量隱隱流動,他們已經習慣搭著現代的飛機,在島嶼之間跳來跳去,他們似乎在找尋什麼,但是始終找不到一條聯繫彼此的橋樑。

也許,他們該重回大海,找回航海家的記憶。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Not a valid template]↑ 雅浦被公認為密克羅尼西亞最傳統的島嶼,傳統建築中的男子會所、石幣,都是它的特色。
[Not a valid template]↑ 關島每一個村落都有自己的守護神祭典,這是結合了天主教、西班牙、查莫洛文化,轉換成新的關島傳統。
[Not a valid template]↑ 關島被視為「密克羅尼西亞的門戶」,如今是一個十五萬人口的都會,許多小島島民都跑來這裏討生活。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