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恐龍原鄉之走入西方看恐龍

撰文/張碧慧(經典雜誌編輯)
攝影/蕭耀華(經典雜誌攝影召集人)

龍存在於地球上已經是億萬年前的事了,但直到一百六十年前,「恐龍」這個名詞 才在人類的世界出現。然而,這個名詞最早雖是出現在歐洲的英國,但真正發展成受人矚目的學問卻是在北美洲;至於世界第三大恐龍化石產地──中國,則是在大約一百年前,才踏入恐龍研究的領域。

《經典》採訪小組在去年冬天走訪了中國東北及西南兩大區域(請見《經典》第四十二、四十三期);今春,當北美冰雪未融之時,我們又將報導範圍延伸到加拿大及美國,希望探討當今世上,在恐龍研究上居領先地位的西方世界。

比較各地出土的恐龍種類,南美洲是三疊紀恐龍化石的主要發現地,中國是侏羅紀恐龍化石的主要產地,而北美洲則是最大的白堊紀恐龍化石產地。在白堊紀末期才演化出來的最精密殺龍武器──暴龍,就是發源自此。

北美洲的恐龍化石,主要集中在大西部的落磯山脈一帶,此乃由於白堊紀時期的海平面,遠較今日高出一、兩百公尺,當時的北美洲中間地帶被海水淹沒,使得今天的大西部惡地在當時成為恐龍熱愛的海濱。生活在這個海濱樂園的恐龍死後就地埋身,當白堊紀之後太平洋海板塊與美洲大陸板塊相推擠,擠出落磯山脈時,便將已經石化的恐龍屍骨給擠上地表,使北美洲成了今日世界最大的白堊紀恐龍化石產地。

而當比較東西方的兩大恐龍大本營在學術研究上的地位時,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因為起步較中國早了五十年,暫居研究上的領先地位。當今天中國的古生物學家仍積極地蒐集、比對恐龍基礎資料時,北美專家除了更積極地進行跨洲研究外,甚至已開始研究恐龍與物種演化的關係。

至於身處學術領域外的一般民眾,今天中國的人民已經學會用觀光資源的角度來看待出土的恐龍化石,而西方人民則又領先了一步,除了在數十年前就走過相同的觀光發展軌跡外,今天更發展出橫跨教育、娛樂、工程領域的恐龍產業,並創造出各式各樣的恐龍就業機會。

走過東方之後,本期的兩個篇章,《經典》將引領讀者飛入西方細看恐龍。我們將進入一處化石密度居世界之最的恐龍園區,了解巨型恐龍墳場的成因、聽聽古印第安人的恐龍傳說、看看北美頂尖學者正進行中的研究,並介紹北美國家特有的恐龍志工文化。

而在看過北美地區各種主要的恐龍文化現象之後,我們將切入一個有趣的面向,深入介紹北美國家獨步全球、領先發展的恐龍產業。看看西方人如何將單純的石頭,塑造成橫跨教育、娛樂、工程領域的恐龍產業明星,並介紹產業中形形色色的從業人員與恐龍共事的有趣故事。

※ ※ ※

「這裏的景觀非世上所有,它看起來就像是人死了之後,到別的星球才會看到的東西。」美國自然保育先驅繆爾(John Muir)在形容大峽谷時如此說道。當我們在風雪二月,隨著希拉蕊(Hilary Tarrant)進入加拿大亞伯達省省立恐龍園區(Dinosaur Provincial Park of Alberta)時,心中亦是相同的感受。

見證恐龍在世的最後年代

登上山頂平台時,攝影師和我都震驚地說不出話來。一座一座大大小小的山頭,像成百上千的金字塔,就這樣堆擠在我們腳下的四面八方,直到每個角度最遠最遠的地平線底下。我們就這樣站在圓形峽谷地帶的圓心,看著雪天一色中,大地用最純粹的形狀堆出的虛幻景象。這的確不是地球上該有的景象。

然而,就在這種超現實的環境中,古生物學家找到了世界上單一地區化石密度最高的恐龍墳場。墳場裏有三十七種恐龍,占全球已發現恐龍種類的百分之五。看來,上帝曾在這裏玩了一個既毀滅又建設的大工程,七千五百萬年前嬉遊在此的無數恐龍,全被毀滅送入墳場,只為了建設此刻人類所見,那彼此簇擁著的奇異山頭。

七千五百萬年前的晚白堊世,當恐龍還在世的最後那個年代,也就是地球有史以來最溫暖的那個時代,這個冰封的荒蕪世界其實是一個亞熱帶的生命樂園。溫暖的氣候使兩極冰帽融化,當時的海平面遠比今日高出一、兩百公尺,北美洲中間地帶因此遭致海水入侵。洶湧的海水從北極圈湧入,滔滔南流,直通南部的墨西哥灣,將北美洲剖成東西兩半。而當時的恐龍園區,根據今天北美內陸海岸沉積岩分布的證據顯示,正位在內海的西側海濱。

就和所有發現大規模恐龍墳場的地方一樣,那是一個地勢低平到恐龍可以輕易來去、氣候潮濕到夏夜裏可以聽到昆蟲鳴叫的河畔平原。西來的河流從這裏入海,從上游帶來的河沙將這一帶淤積成廣大的海岸平原,上頭有森林、沼澤、池塘、以及縱橫的河流網絡,一方面提供恐龍複雜多樣的棲息地,同時也提供了最容易形成化石的環境,成了恐龍死後長眠的地方。

今日世界超級恐龍迷

一百多年前的印第安人還將恐龍化石當成野牛爺爺的骸骨,今天的北美居民,在博物館及娛樂媒體的影響下,卻已有不少人成了對恐龍如數家珍的恐龍迷。甚至於,這些恐龍迷們在腦中盡情想像、讓恐龍復活之後,更積極地參與解放恐龍的挖掘活動,創造出在中國無法見到,北美國度特有的恐龍志工現象。

以年年都要出土新化石的恐龍園區為例,幸虧是大量夏季志工的幫忙,否則出露地表的化石若不盡快處理,不出幾年就會被侵蝕殆盡。園區裏的志工,有些是來自附近小鎮的居民,大部分則是來自全美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恐龍迷。

西方恐龍新定義

一項一九九四年的資料顯示,全球的恐龍古生物學家,不超過三十人,而且大多數集中在西方世界的先進國家。恐龍化石實際上在全球五大洲都可以發現,但事實卻顯示出,能培育並負擔最多恐龍專家的,能創造出獨特恐龍志工現象的,能搶先推出風靡全球的恐龍電影的,都是位在北美洲的資本主義強國。

這些特殊的恐龍文化現象揭露出恐龍在東西方社會具有著不同的意義。由於經濟發展的結果,北美洲早已發展出完整的恐龍產業。恐龍產業改變了恐龍在美國、加拿大民眾心中的定義,恐龍化石不再只是恐龍化石,更不可能是路邊毫無價值的石頭,它變成了一種想像的寄託、娛樂的圖騰,甚至於還在教育、出版、娛樂、工程技術上創造出實際的就業機會。

當東方的恐龍學家還在努力拼湊恐龍在遠古東方的真實樣貌時,西方的恐龍卻早已不再只是單純的恐龍。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Not a valid template]↑ 巨大的暴龍頭骨化石,展示在加拿大提勒爾博物館的暴龍展示廳中。
[Not a valid template]↑ 一隻舉世最大的暴龍模型,靜立在加拿大恐龍觀光小鎮德藍赫勒(Drumheller)的暗夜街頭。北美洲是世上最主要的白堊紀恐龍化石產地,而暴龍正是白堊紀當時,從北美洲陸塊所出最為凶暴的恐龍。
[Not a valid template]↑ 一名小孩在爺爺的帶領下,來到佛納(Vernal)鎮上的恐龍公園遊玩。佛納鎮是美國著名的恐龍之鄉,雖然地處猶他州的荒漠地帶,卻因坐擁遍地恐龍化石,幸運發展成熱鬧的觀光綠洲。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1則 留言

  1. 踏雪無痕 說:

    我需要有關「白堊紀」的圖片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