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童貴珊(經典雜誌資深撰述)
攝影/安培淂(經典雜誌資深攝影)
在這裡,人們為這個被太平洋風浪日夜拂面的海濱城市,取了好幾個名字,一個是正經八百的大名,卡拉奎茲海灣(Bahia De Caraquez),另一個是乾脆把海灣一詞音譯,直喚小名:「巴伊亞」;十年前,巴伊亞又多了個舉國皆知的別名,就叫「巴伊亞生態城」(Bahia Eco Ciudad)。
位於赤道零度、地球正中心的南美洲國家厄瓜多(Ecuador),夏陽一如以往地趾高氣揚,大批大批的厄瓜多人,趁著國定假日,從四面八方湧向巴伊亞海邊,準備要過個可以衝浪、可以嬉水的嘉年華。迎接遊客之際,每年二月,這個被喻為全國最重視環保的小城,總有一套自己的過節打算與安排,今年適逢生態城十週年紀念,為了鼓舞士氣,決定要擴大舉辦與往年不同的街頭遊行。
下午,海風徐徐吹來,大樹下,孩子們和大人,男女老少、本地居民與外國志工,正進行粉墨登場的準備。他們往臉部、手上著色,藍、綠、黃、紅;簡單數筆描繪一番,於是,一條溪流開始從臉上的鼻梁流到臉頰,一座小山悠然挺立於額頭上;一名小女生,從頭到腳,被妝扮成一棵樹,走在隊伍前排一群雄赳赳的男士之中,帶著幾分羞澀,卻格外顯得「搖曳生姿」。
隊伍裡有巴伊亞的市長,有受邀前來參與盛會的台灣駐厄瓜多代表,有多年來傾全力維護巴伊亞生態的基層百姓,和無數國際志工。從天主堂出發,沿著最熱鬧的海濱路,浩浩蕩蕩行進,途中引來村民與外來遊客的熱烈回應,孩子們呼朋引伴、跳上花枝招展的人力三輪車?。一聲聲的口號「Viva La Eco Ciudad」(生態城萬歲)響徹天際,激情與渲染力,與在海邊高歌飆舞的少男少女比起來,毫不遜色。
只不過,如果與台灣動輒成千上萬的街頭隊伍比起來,這個連總人口都還不足兩萬人的小城遊行,排場不大,道具粗糙,動員不嚴謹,手段也略顯生澀,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場別開生面、熱鬧有趣的生態嘉年華遊行。但是,在看似無足輕重的搖旗吶喊背後,隱藏著一段屬於巴伊亞的憂傷身世,這種惶惶然的切身之痛,「就連城以外的厄瓜多人,也無法全然體會與明白。」「生態城運動」發起人塔瑪霖(Patricio Tamarinz)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急切與感慨。
連番硬戰,接踵而來
這一切,得從十一、二年前開始說起,而故事的開端,與時有所聞的一場全球性氣候變遷與災害,密不可分:「聖嬰」(或稱埃爾尼諾,El Nino)現象。
把複雜的氣象原理與專有名詞還原成簡單的說法,指的就是,在太平洋中部和東部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影響了季風與大氣環流的慣常軌跡,整個世界的氣候模式也跟著發生變化,同一時間內,太平洋中部的東南亞一帶,會變得無雨乾旱,森林大火頻傳;而緊鄰太平洋東邊的南美洲國家如厄瓜多的沿海城鎮,則暴雨成災。如此現象,起因無解,循環發生,且行蹤難料;至今仍無法找出確切的防範機制。
這段讀來遙遠而不切身的氣象報告,對於背山面海的海灣小鎮巴伊亞而言,字字句句都是隱憂,是壞到底的消息。其實,從八○年代開始,巴伊亞對滂沱大雨的聖嬰現象,早已不陌生,只是,規模尚不足以驚動全國;而達到最巔峰的大破壞,莫過於二十一世紀即將開展前,那場驚天動地、近乎毀城滅鎮的連綿災難。
一朵又一朵不懷好意的黑雲,迅速掠過天際。一九九八年五月,聖嬰以前所未有的大動作,對手無寸鐵的巴伊亞,進行猛烈的攻擊,超大豪雨,來勢洶洶,而且一副打算久留不走了。每天都要上網了解太空總署氣象報告的塔瑪霖告訴我,光是一天的雨量,就已超過一般雨季時整個月分的雨水紀錄。
或許是感受太強烈,只要你輕輕問起,巴伊亞居民會一遍遍地告訴你,關於那一次次令人心有餘悸的大災難。當詭異的熱風吹起、海水溫度上升、桀驁的大雨下不停時,他們就開始惴惴不安,接著,他們如何眼看著美好的山水土地,和自己辛苦蓋建的房舍田地,在一夜間被土石流衝刷殆盡,四公尺厚的泥漿,如何把整個小鎮層層堵塞封殺,橋斷路毀,連監獄也失守,足足有四個月之久,外人進不來,居民出不去,好多家庭在遭逢慘重損失之際,還得過一段沒水斷電長達一個多月的日子…。
但這還不是最糟糕的。好不容易等到雨過天晴了,才發現,這只是破壞的開始,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我終於稍稍明白,為什麼在事隔十一年後重提往事時,幾乎每一個受訪的居民,無論老少,從他們的幽幽神色與敘述中,仍可感受那股「惘惘的威脅」。
最嚴重的聖嬰災難前腳一走,最嚴重的地震緊接登場。同年七月十七日,東南亞太平洋島國巴布亞紐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發生兩次芮氏七級的淺層地震,引發了一場造成兩千多人死亡的海嘯;八月四日,驚魂甫定的巴伊亞,才剛要從滿地泥濘與毀損中站起來,卻從遙遠的太平洋彼端的地層,感受異於尋常的餘震,氣象專家深恐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海嘯在厄瓜多重演,在最短時間內,緊急疏散已經在前一場洪災中傷痕累累的居民。不久,一場七點五級的地震果真發生,巴伊亞市區幾棟剛從土石流沖刷中僥倖存留的房舍店屋,通通應聲倒下;整個城鎮與家園,不堪連番摧枯拉朽,面目全非。
大水、土石與地震,任何時候,只消其中任何一個「選項」,便足以帶來難以彌補的傷害,更何況是三場「硬戰」輪番上陣、接踵而來?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聖嬰與厄瓜多】
厄瓜多位於南美洲西北部,西臨太平洋,北接哥倫比亞,東部和南部與秘魯為鄰。赤道橫跨厄瓜多全境,位處赤道零度,是地球正中心。巴伊亞則位於厄瓜多西海岸的半島型海灣。
1998年,厄瓜多沿海發生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聖嬰災難,重創巴伊亞所屬的馬納比省,水患夾雜土石流,致使馬納比省超過200人死亡,財物損失超過1億美元。
聖嬰現象:地球的大氣系統深受海水溫度影響;每當海水溫度上升0.5℃,其對上的大氣溫度便最高可增加達6℃,而這6℃的氣溫就足以引起全球大氣環流和世界廣大地區氣候異常。
早在八○年代,秘魯漁民已發現每隔約3至7年,漁獲大減,此現象通常出現於聖誕節期間,受濃厚天主教影響的秘魯漁民把稱此為「聖嬰」現象。在海洋學上,聖嬰現象是指南美厄瓜多或秘魯附近海面上,大約1000公里左右範圍內,海面溫度增高2℃至4℃的現象。一般而言,太平洋中部及東赤道地區表面海溫(SST)是15℃至21℃,但聖嬰出現時,海水溫度上升達22℃至26℃,致使漁類及浮游藻無法在較暖的水溫下生存。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巴伊亞位於厄瓜多西岸,介於曲內支流與太平洋之間,曾享有最美麗港灣的美譽。
[Not a valid template]↑ 人口只有兩萬人的巴伊亞小鎮,為響應生態建城,除了步行以外,環保的人力三輪車仍是最主要又實惠的交通工具。
是否可以將本文內容,打在我所管理的網站上,因為我想在網站介紹這一座生態城,假如願意能否寄一封通知信給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