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田哲榮(經典雜誌編輯)
攝影/陳弘岱(經典雜誌攝影)
凌晨時分,鑼鼓喧天,深褐色媽祖鑾轎輕輕晃動起來。八天七夜的遶境行程,在農曆三月的台灣熱烈展開。八人扛抬的鑾轎前方,繡有彩鳳紋路與金黃色「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字樣的圓柱型涼傘,如跑馬燈般輪轉。涼傘前方,各式陣頭已擺成長龍,沿途都是等待「躦轎腳」的眾生跪拜於公路上,遠看像是綿延的涓細溪水。
頭戴斗笠、身繫令旗的香客們,靜默步行,以鑾轎為中心擴散成一片江海,朝嘉義新港奉天宮湧動,氣勢浩蕩。當數以萬計信眾,揮別了宮廟所在的台中縣境,準備踏上迎面而來第一個外縣土地時,置身大肚橋上、汗流浹背的他們或許無暇留意,腳下滔滔橫流的河川,名叫烏溪。
又名大肚溪的烏溪總是這樣,不張揚地藏身在台灣人南來北往的記憶之中,像是知道卻喊不出名字的老朋友,在不同時間點,與你我錯身交會:它除了是每年大甲媽祖南下時,須橫越的第一道縣界;也是收束台灣縱貫鐵路山線與海線的南端節點,西部鐵道旅行必經之地;更曾是一八九五年乙未戰爭中,台日兩軍火砲對峙的天然壁壘。
發源自合歡山西麓的烏溪,主流長度約一百一十九公里,地跨南投、台中、彰化三縣,流域面積約兩千零二十五平方公里。在地圖上,狀似一棵枝繁葉茂的樹,支流眾多且各具規模,自上游而下分別有北港溪、南港溪、筏子溪、大里溪、貓羅溪等。最上游的北港溪和南港溪在南投縣國姓鄉柑子林匯流後,始稱烏溪,而在流經台中縣大肚鄉後亦稱大肚溪,最後在彰化伸港與台中龍井間注入台灣海峽。
若把台灣島喻作人體,烏溪或許是眾河中,最貼近台灣心臟的那條動脈。位於南投埔里的台灣地理中心碑,正坐落其流域之內。身在移民社會台灣中心的烏溪,在時光的進程中,不但是族群融合的舞台,也持續為台灣的中心精神做出註解。
二○○九年初春,天候乍暖還寒,鋒面帶來一波溼冷的空氣,合歡山上氣溫在攝氏零度上下徘徊,山巔已無紛飛的瑞雪,只有覆蓋在箭竹與岩壁上的透明薄冰。為尋源頭,我們深入合歡山西麓杳無人跡的箭竹林中,橫阻的竹桿濃密如牆,左右撥扒前行皆需使出拉弓之勁。竹葉遮天,巒地起伏,倔強的竹桿此起彼落回彈敲打在時速不及一公里的行進隊伍身上。
幾次浮出竹林水面,都可見到毛色黑亮的巨嘴鴉飛過天際,讓人聯想起烏溪名稱的由來。傳說中未經開發的烏溪,原是鳥類棲息的天堂,常見烏鴉成群飛翔,當大群烏鴉展翅飛起,其數眾以蔽日,致使溪水看起來漆黑一片,故名「黑溪」。
冷鋒來襲,三天兩夜溯源行幾乎全置身霧幕中,能見度僅約五公尺遠,除寒意與頭痛等高山反應如影隨形,竹葉上的水滴不斷浸入衣物,加上汗水向外反潮,衣外衣內皆濕,險些釀成失溫。為了捕捉烏溪源頭畫面,二度上山的攝影同仁弘岱,在順應地勢起落的攀繩與垂降之間,因地濕不慎滑倒,造成大腿肌肉拉傷及脊椎韌帶挫傷。但也由於零星降雨,水線拉高,導致實際源頭比地圖上稍稍上移,最後在北緯24度9分4.2秒、東經121度14分47.5秒、海拔三千零二十八公尺處,欣見北港溪水源。
烏溪對泰雅族原住民而言,意義非凡,據傳族人發源地就在北港溪畔。泰雅族學者廖守臣在《泰雅族的文化──部落遷徙與拓展》中寫道,「Pinsebukan一詞在泰雅族語意為裂岩,相傳,族人是巨岩裂開後誕生的,此巨岩在北港溪上游左岸,海拔一千公尺,為泰雅族傳說中的發祥地。」其所在之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即因此而得名。
在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博士生鄭光博的指引下,我們乘坐四輪驅動車至發祥村瑞岩部落,想一窺這塊裂成兩半神祕岩石的真面目。只見它們一大一小,兀立於平坦的溪岸台地上,大者高約兩公尺餘,小者約一公尺高,顏色灰白。站在距這對裂岩數步之遙的台地邊緣,北港溪的嘩嘩水流清晰入耳,低頭即可俯視蜿蜒身姿。
烏溪上游的眉溪,在流經地勢低緩的埔里盆地時放慢了速度,似象徵著定居埔里的不同族群間,從互相激盪逐至融合的沖積過程。在因族群多元而曾被日本學者譽為「人類學寶庫」的埔里,眉溪除了提供灌溉功能之外,還在清廷以降的「以番制番」策略中,長期扮演著「水長城」的邊防角色。
水長城:眉溪四庄
根據一九六九年人類學家衛惠林的調查,四庄是指眉溪南北兩岸的牛眠、守城、大湳、蜈蚣崙等四個古老聚落,其坐落於南投霧社山區與埔里盆地的交界。清廷在埔里建「大埔城」後,以四庄據守守城山、關刀山等泰雅族獵區,為防深山原住民進犯,故徵募平埔族人為隘勇,將眉溪四庄當作漢人與泰雅族人之間的「緩衝區」,以護衛後方漢人居住的大埔城。
平埔族後裔的噶哈巫文教協會常務理事潘應玉,頂著豔陽,騎著機車,引領我們到埔里蜈蚣崙山下、木材搭建約三層樓高的「望高寮」,以流利的台語解說百年前這裡的族群關係,「為了防禦霧社一帶泰雅族的『出草』侵襲,四庄先民發展出這種登高望遠的寮塔,以便警戒。」《諸羅縣志》中確實記載:「南、北兩港番互相攻殺,每歲春秋,彼此戒嚴,無敢單丁徒手以出者。」顯見當時山地與平地原住民間,為捍衛生存而衍生的緊繃關係。
站在甫通車的國道六號埔里交流道出口後方、當年猶如護城河的眉溪旁,潘應玉指著岸邊的筊白筍田,訴說起溪畔作物的演變:「從前,溪兩岸種的是稻米、小米、玉米,之後換成了花卉,現在則大多種植筊白筍」。在台灣地理中心的此處,變動的當然不僅是農作,隨著族群間通婚、遷移與聚落發展,「眉溪四庄」已不再只指涉這四個溪畔聚落,也涵蓋了附近形成的聚落群。據統計,眉溪兩岸大小聚落村莊,人口已計八千餘人,約占埔里鎮總人口數的十分之一。
二○○八年最受矚目的台灣電影《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曾透露,一直想拍攝向莫那魯道致敬的電影「賽德克巴萊」。在去年甫獲政府公告為台灣第十四個原住民族的賽德克族語中,「賽德克」是人、「巴萊」是真正的意思,合起來意指「真正的人」。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烏溪流域及源頭】
發源自合歡山西麓的烏溪,地跨南投、台中、彰化三縣,支流眾多且各具規模,自上游而下分別有北港溪、南港溪、筏子溪、大里溪、貓羅溪等。北港溪和南港溪在南投縣國姓鄉柑子林匯流後始稱烏溪,經台中縣大肚鄉後亦稱大肚溪。
就地理位置而言,烏溪堪稱島嶼眾河中最貼近台灣心臟的一條動脈,在時光之流裡,它不但是平埔族、泰雅族、賽德克族原住民,以及閩南、客家等族群相互磨合的基地,也反映出台灣此一移民社會的融合精神。
歷史上,烏溪歷經多次重大天然災害。一九五九年的八七水災,最嚴重的受災區域,幾乎泰半在烏溪流域內的台中縣市、彰化縣、南投縣等地;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大地震震爆點的九份二山,也在其流域內,各區因而受重創。如今,地震仍留下諸多後遺症:鬆軟的山地土壤每逢颱風便隨豪雨沖刷而下,致烏溪中下游河床積砂問題嚴重。
- 發源地:合歡山西麓,北緯24度9分4.2秒;東經121度14分47.5秒
- 主流長度:119.13公里
- 入海口:彰化縣伸港鄉與台中縣龍井鄉之間
- 主要支流:筏子溪、大里溪、貓羅溪、北港溪、南港溪、眉溪
- 流域面積:2,025.6平方公里
- 流經地區:台中縣龍井鄉、大肚鄉、烏日鄉;彰化縣伸港鄉、和美鎮、彰化市、芬園鄉;南投縣草屯鎮、國姓鄉、埔里鎮;台中市等
- 年平均降雨量:2,087公釐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歷經兩度溯源,終在海拔三千零二十八公尺處,欣見烏溪源頭。
[Not a valid template]↑ 國姓的糯米橋結構穩固,儘管二○○四年敏督利風災洪水覆頂,橋墩仍屹立。(攝影/張文正)
[Not a valid template]↑ 烏溪中游畔的九九峰,屬台灣特殊的礫岩地質。九二一地震後土崩嚴重,翠綠外貌已成往昔。(攝影/齊柏林)
[Not a valid template]↑有別於新竹的蒸式米粉,水煮式的彰化芬園米粉,在烘乾機具普及前,居民慣在烏溪下游支流貓羅溪河床上曝曬米粉。
[Not a valid template]↑ 台中火力發電廠位於烏溪河口北岸,二氧化碳排放量高居世界第一,肇生烏溪出海口電塔矗立的奇特景觀。
[Not a valid template]↑ 造就霧峰林家經濟實力的阿罩霧圳歷史悠久,先民為搶灌溉水源常肇械鬥,今年四月甫通車的國道六號自其上劃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