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釋證嚴
大自然四季輪轉,而有春、夏、秋、冬氣候的差異;當春天來臨時,氣候溫和可滋長萬物,春耕五穀雜糧 , 可見大地一片欣欣向榮;夏至農忙時分,割稻、採收作物,秋至天清氣爽,而後臨冬則是涼寒轉冷,萬物休息。
在盛夏與嚴冬期間,有氣候宜人的春、秋二季為過渡;四季輪替確有其道理,一如冬季白雪皚皚,春暖時漸化為水,可供夏日使用,可見天地間,無不循著大自然的法則運行。如印度的恆河終年流水不竭,古人不知道它的源頭來自哪裡?只知是從須彌山來的。相傳即是現今的喜馬拉雅山,這座山高聳入雲霄,所以當時就稱之為「天河」。
其實恆河的水源,就是來自溶化的積雪。月前我行腳到台北,適逢《經典》雜誌王總編剛從西藏歸來,他走過天河水源處,告訴我水源已瀕臨枯竭,聽了不禁感到憂心,這都是反映出氣候的變化。大地的資源有限,人類對物資的欲望無窮,而持續地開發,資源必有窮盡之時,加以各種汙染,致使四大不調的狀況日益嚴重。
近來世界各地非澇則旱的現象頻傳,氣候一年比一年炎熱,如歐洲、東南亞遭熱浪侵襲,今年希臘的夏季比往年升高十七度,已經有不少國家傳出因熱浪奪去性命的報導;此外,位於南半球的祕魯亞熱帶地區,氣候也反常地出現罕見嚴冬,溫度降至零下十五度,有人因而凍死。
大陸地區是南澇北旱,華南一帶豪雨成災,數十萬人的屋舍淹水、無家可歸;西北地區的甘肅,則是遭遇七十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有九十七萬人缺乏飲用水。
水,在人類生活中,非常的重要,平日我們一定要節約用水,不要認為發生乾旱、水患的地區距離我們很遙遠,其實我們都是生活在共同的土地上,即使有高山深海相隔,仍是同屬連貫的地表,水脈也同樣地相通;因此,我們應該以虔誠戒慎的心過日子,要尊重天地萬物賦予的資源。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隨意浪費物資,無論是食衣住行的必需品,都要充分發揮它的功能,因為一切無不是來自大地的資源,倘若能加以珍惜,就能增加物品的壽命,減少資源消耗。
尤其現代的年輕人需多培養愛心,倘若每日能少喝一杯飲料,將購買飲料的費用累積起來助人,不僅有益自己的身心健康,還能將這份愛心播撒出去,救很多人。一份好心、一個好人,就可以影響很多人,匯聚成一股愛的力量,倘若有千千萬萬的好人能付諸行動,就能產生善的循環,消弭災難。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