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300

撰文/潘美玲(經典雜誌副總編輯)

底前的截稿時間,除了忙亂的編輯台作業,耳邊還多了一些拉扯封箱膠帶的撕裂聲,以及眼前熙來攘往彎腰搬書的身影,七月我們就要搬往隔壁莊嚴的靜思堂辦公空間。

回想起從台北東區城市的一樓公寓喬遷來到清幽的關渡辦公,一眨眼,竟也有將近十九年的時間。從辦公室十二樓的高度,總是可以望見關渡平原的一片稻浪,隨著季節變綠轉黃,收割機裁剪著拼布一般的稻田,偶爾伴隨著雨後晴空的一道彩虹,不能不盛讚這真的是一幅如詩般的美景。

高度,有時候也是一種優勢,這一期【考古台灣】〈卑南聚落——一個五千年的繁盛時代〉,資深撰述胡毋意透過考古學家得知卑南遺址的「瞭望氏族」,這個史前遺址曾歷經住有上萬人口的輝煌年代,其中「瞭望氏族」落居山上,居高臨下守望聚落安全、掌握海上或內陸情資。這也是系列報導中第一次從低頭挖掘玉石骨骸之外,首先提及地理高度的考古發現。

封面故事〈古蘭經手抄本——歷百千劫 巧手復舊〉談的是一本手抄古蘭經修舊如舊的故事,這本珍貴的古籍,五百多年間歷經了火燒、水淹、土埋與蟲損,書頁裡的種種毀損痕跡,默默寫著滄桑。修復師花了超過兩年時間巧手修復古本,一切的苦心卓絕為的是重現西元十五、十六世紀的宗教軌跡及當時文化底蘊,背後有一種傳承的歷史意義。

【自然寫真】〈熊鷹——瀕危的部落文化守護神〉資深撰述白宜君多次進出屏東三地門等地尋訪熊鷹之羽,熊鷹美麗的羽毛在排灣族與魯凱族代表著領袖權貴地位,然現代社會裡羽毛的戴用難以限制,從珍稀變尋常,人類的虛榮讓熊鷹陷入濫捕、非法販售的危機。

撰述吳佳珍在【安老想望】〈退而不休——不只為了養老金〉談一個大家密切關心的議題:人生的下半場。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人類停留在地球的時間愈來愈久;社會結構的改變,「含飴弄孫」的理想老後,幾成歷史名詞,今日談老人的「第二春」,指的已不是找到暮年伴侶,而是如何安度退休餘生。

法國人在街頭抗議政府將退休年齡延後至六十四歲,在日本,六十五歲以上高齡勞動參與率則已高達25.6%,台灣方面,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則仍有待突破。其實,只要管理階層懂得善用,老齡人力也有可能從大眾眼中的「負資產」轉變成一筆銀閃閃的財富。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