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曉玲
攝影/林子瑜
十五歲的歐恩.嬋緹達緩緩舞著,彎曲著雙手及手指,直挺的背部形成微微的弧形。她的每個動作都控制極佳,同傳統「拼碧樂團」(Pin Peat Orchestra)奏出的悠揚樂聲、歌手的悅耳嗓音,絕妙地融為一體。
吳哥窟(Angkor Wat)前的舞台似乎為她量身訂做。聚光燈打在她身上,背景一片黑暗,她婀娜的舞姿牽動著台下數千雙眼,大家屏氣凝神,陶醉在其中。
剎時間,舞台的燈光突然亮起,照亮了背後的吳哥窟。只見一排阿帕撒拉(Apsara)舞者矗立在古老的橫梁上,姿勢優美、文風不動。吳哥窟的阿帕撒拉石雕彷彿活生生展現在人們眼前,讚歎聲此起彼落。這就是難得一見的「阿帕撒拉舞」。
柬埔寨的吳哥窟和其古典舞蹈「Lakhaon Kbach Boran」不愧是完美的搭配,因為兩者都是該國的文化遺產,都是人民引以為傲的國家標誌。自二○○○年起,法國和柬埔寨每年都在吳哥窟搭起舞台,呈現三夜的舞蹈表演,好讓兩地的舞者進行交流,而「阿帕撒拉舞」可說是節目的壓軸。
源自宮廷,古典舞是柬埔寨最古老、神聖的藝術之一,估計起源於公元一世紀至六世紀間的扶南(Funan)王國時期。來自印尼爪哇(Java)的雅蘇拔摩(Jayavarman)二世是高棉王國的創建者,一般相信他在創國時也引進了早期爪哇的舞蹈形態——一種具印度風味的舞蹈傳統。這項舞蹈逐漸和柬埔寨當地的習俗結合,演變成極為獨特的古典舞蹈。後來,古典舞蹈也深深影響了東南亞鄰國的舞蹈發展。
在吳哥文明時期,古典舞者亦稱阿帕撒拉,是梵文裏「天堂舞者」的意思。阿帕撒拉舞者代表和平的使者,被視為國王和天堂的媒介,國王的祈求就是通過這群舞者傳送到天上。至今,人們還能在吳哥窟的石牆上發現阿帕撒拉舞者的蹤跡,從雕刻中領略她們的舞姿。
古典舞以緩慢、優柔的動作,手指、手腕和腰背的弧形及玲瓏曲線聞名。它的舞目十分龐雜,除了祭祀舞蹈外,其他還有從《利恩歌》(Reamker)——柬埔寨版的印度史詩《羅摩衍那》(Ramayana),所改編而成的舞蹈劇,內容豐富多采。
從十九至二十世紀初期,古典舞者的作息一概局限在宮內。她們不僅在祭祀、婚禮及葬禮等典禮上表演,還會跟隨國王會晤外國領袖,為他們呈現表演。初始,舞蹈只容許女性參與,扮演裏頭的四個主要角色:巨人(Yeak)、女性(Neang)、男性(Neay Rong)和猴子(Sva)。但是,由於猴子的角色包含不少跳躍等激烈動作,舞蹈演變到哥沙曼.尼亞里麗王后時期,猴子的角色便改由男性來演繹。
紅色高棉的暴政之後
這項美麗的古典藝術有一段黑暗的過去。三十多年前,它慘遭波布(Pol Pot)領導的紅色高棉軍隊扼殺,差點兒銷聲匿跡。一九七五至七九年間,波布進行極端改革,柬埔寨人民被逼疏散下鄉耕田勞動,或者入伍成為軍人。
與此同時,同皇室貴族有關聯的人士也遇害,國內的古典舞者和音樂家等都被視為舊時代的象徵,因此遭紅色高棉大肆屠殺。大約九成的古典舞蹈藝術家在這段期間淪為亡魂。其餘僥倖生存的藝術家,也難逃四年的饑荒、疾病及勞動等種種打擊。喪失親人的悲痛更使他們的身軀和心靈受到嚴重的摧殘。
儘管如此,紅色高棉卻始終粉碎不了古典舞蹈的靈魂。一九七九年,越南軍隊的入侵瓦解了波布政權,一些存活的藝術家便聚集在一塊兒,開始在個別省分及泰柬邊境的難民營成立舞蹈團體。
另一些生還者則回到金邊,重新組織並開始舞蹈訓練及表演。他們絞盡腦汁,努力蒐集並整理記憶中的舞步和舞曲,復甦舞蹈的工作如火如荼地展開。
一九八○年,皇家藝術學院(Royal University of Fine Arts,簡稱RUFA)的舞蹈學系成立了,正式教導古典和民俗舞等表演藝術。二○○三年,柬埔寨古典舞蹈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無形文化遺產」(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名單,成為復甦舞蹈的一大里程碑。
當然,復甦的道路更少不了一群鞠躬盡瘁的古典舞蹈前輩。
身穿一件淺藍色長袖上衣、灰黑色寬鬆長裙,恩.緹耶腰背直挺,盤腿坐在舞台上。灰白的頭髮長至耳垂,一雙黝黑、布滿皺紋的手隨著拼碧樂團奏出的音樂節拍拍打著大腿,銳利的雙眼緊盯著舞蹈員的每個動作。
舞者的姿勢錯了,她立刻上前糾正。身旁的伴唱老師唱錯段子或達不到她要求的水準,她立刻拉開嗓門高聲歌唱,一個人的聲量輕而易舉地蓋過他們的合音。興致高昂時,她還會隨著音樂起舞,其精力和舞姿絕對能和年輕的舞者媲美。
七十七歲的恩.緹耶就是那麼精力充沛,跳起古典舞蹈中的巨人舞步時更是英姿颯爽。自五歲起和古典舞蹈結下淵源後,恩.緹耶逐漸成為一名出色的舞者,並對古典舞不離不棄,即使在波布時期也是如此。一九七五年下鄉前,她攜帶了一些記載著舞蹈伴唱歌曲的書籍,將它們小心藏起來,保留得完好無損。現在,那些都是復甦舞蹈和傳統音樂的重要資料。
如今,她仍積極參與古典舞的復甦工程,是其中靈魂人物之一。她曾在皇家藝術學院任職舞蹈教授,還被譽為古典舞的先師,也是國內三名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同的舞蹈大師之一。
透過翻譯員,她追述自己如何在波布政權下靠著清脆嗓音保住性命:「有一名從前在宮中擔任鼓手的老伯把我認出來,軍隊領袖也因此知道我曾是皇宮裏的古典舞者。但是,由於我的歌聲總能在夜晚哄領袖們的孩子入睡,因此他們都捨不得殺我。」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Not a valid template]↑ 習舞前學生的暖身運動,期使舞蹈動作發揮得淋漓盡致。
[Not a valid template]↑ 恩‧緹耶已是七旬老婦,但她舞起巨人的舞步時仍英姿颯爽。
[Not a valid template]↑ 舉手、投足、頷首、旋腰,每個姿勢動作都有蘊意,導師耐心糾正,以確保學生精準熟練每一細節。
[Not a valid template]↑ 演出時,舞者的不同手勢結合肢體動作就能傳達個別的感情。不經一番皮肉苦,焉得台上百媚嬌?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