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鄒欣寧(經典雜誌特約撰述)
攝影/黃世澤(經典雜誌主筆)
三月底,為了北部淺山即將迎來的「五月雪」油桐花季,聯絡幾位長年觀察油桐生態的地方達人約訪,「哎呀,可是我們這裡的油桐開花還要一陣子……」和攝影師討論後,我們還是決定一探究竟,就說是碰運氣吧,儘管腹中也打了尋花不成就多去幾次的備案。
帶我們去碰碰運氣的,是在竹北社大教書的退休地理老師黃有福。雖然家鄉新埔也多油桐,他卻選擇湖口老街旁的仁和步道,作為我們尋訪桐花的起點。才剛見面,黃有福就擔憂道,「昨天我特地去新豐海邊看,那裡還沒開」,他解釋,油桐喜歡溫暖的環境,此時沿海氣溫高於山區,所以海邊油桐常比山裡的更早覆滿春雪般桐花。
還未說完,步道泥地上赫然躺著幾朵白色五瓣花,「這棵這麼早開!」抬頭四顧,一棵胸徑約十五公分的油桐樹梢已有零星白花昂然於枝椏。黃有福的在地導覽雷達瞬間啟動,提醒我們辨識幾個油桐特徵:「樹幹看起來刺刺的,這個就是俗稱『千年桐』的油桐;掉在地上的白花整朵完整的是雄花,要是一瓣瓣分開的就是雌花;也可以觀察花蕊:雄蕊比較短,雌蕊比較長」,說罷再抬頭看看這棵迫不及待的油桐樹,「難得沿海都還沒開,它連花都落地了」。
黃有福示意我們趨近另一株陸續綻花的油桐,「這個構造是我覺得最有趣的」,他指著桐葉基部一左一右對稱的點狀凸起,「像螃蟹眼睛,也像一對高腳杯,對不對?」這是油桐的蜜腺,會分泌香甜物質吸引螞蟻和昆蟲靠近,協助授粉或自我防禦。黃有福說,做生態導覽時,他總會帶放大鏡讓學員觀察這個一般人不會注意的特徵,「很像高腳杯呢!」他再度強調,看來很滿意這個聯想。
生命力太強,也是個問題
「其實我不太欣賞油桐」,踩著石階一步步向上,黃有福一面指出步道兩旁雜樹林偶然現蹤的油桐,一面搖頭。
油桐之所以難入他的眼,理由乍聽奇怪,「它的生命力太強了!」在社大教授古道課程的他,經常走訪北部山區步道,步道旁常見油桐樹,起初不以為意;客委會開辦桐花季,號召台灣民眾前往客庄觀光,賞花之餘還可品嚐在地小吃、購買客家傳統或文創商品,黃有福也參與桐花季活動,負責在地生態人文導覽,卻發現油桐一年一年分布得愈來愈多,有些是人為栽種,例如新埔、峨眉、關西等地,有些是落果的種子直接在地上竄出小苗,「掉下來的種子幾乎都會長,長得是又高又快,很快就形成油桐林,其他植物就愈來愈少,大型喬木和小灌木,慢慢都看不到了」。
他發現,只有一種情況能遏止油桐大肆攻城掠地,就是比它更強勢的植物。但試想,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介入,而是任這些樹種自然生長互相攻掠,數十年後,淺山環境淺山環境的生物多樣性,會不會因此受影響?
學者專家鮮少關注的樹種
另一個賞桐勝地苗栗南庄,也有人注意到滿山遍野的油桐,開花時美雖美矣,卻形成了可能的生態危機。
自學植物而專精,不只擔任苗栗社大植物課程的講師,還著有《南庄植物誌》,為客家族群對淺山植物的描述和運用留下珍貴記錄的戴德泉,早在桐花季出現前就注意到油桐分布有蔓延漸廣的現象。
戴德泉發現,一粒油桐果實中會有三到四顆種子,一旦果實從山坡上滾下,最遠滾個數十公尺,果實迸裂、種子又散播出去,幾乎百分百的發芽率,「你想想看,油桐一年可以結多少果?這樣繁殖速度會有多快?」
但,關於油桐的研究少之又少,「不知道為什麼,植物學家很少研究它,遇到生態問題,只有民間自己倡議」,「是因為觀察它沒用嗎?」
負面影響淺山生態的元兇
「老實說,近代對油桐的研究不多」,說話的是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教授曾喜育。事實上,從二○○三到二○一二年這十年間,油桐相關的學術研究迭有產出,但多半是分析桐花季的地方節慶或客家意象塑造的階段性成果,隨著活動漸成常態,學者專家對油桐的關注也漸趨緩少,但,這也不是唯獨油桐面對的命運,自日治時期大批學者對台灣植物展開調查以來,「有用」已為人類與植物之間的關係預設框架。
無論有用或美感,一旦對生態可能造成負面影響,還是得直面油桐這個物種的生物特性,探究它與周遭環境到底如何互相牽動。曾喜育說,與人類近鄰的淺山,生態容易被砍伐樹木或移動土壤等人為擾動影響。黃有福就屢次發現,鄰近馬路的山區相思樹被偷偷砍走。類似這樣的擾動,給了油桐小苗占據的空間,與其說油桐是淺山生態問題的元兇,人類行為或許是更關鍵的負面因素。
桐花飛雪的盛景又將來到,賞花的遊人若對桐花身世多了這些認識,碰觸它時會否多些憐惜,抑或更審慎於美感和生態的權衡?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如何當一棵有用的油桐】
當你在四、五月的山徑上拾起一朵五瓣小白花,讚嘆它的勻稱端麗時,請記住:以外貌勝出的桐花,過去長時間裡是內外兼備的超級植物。
人們欣賞的桐花,主要是被稱「千年桐」的油桐樹( Aleurites montana(Lour.) Wilson ),另一個相近的是三年桐(Aleurites fordii Hemsl )。之所以有三年與千年之分,據說因為三年桐栽種三年就可收成運用,但壽命也相對短暫。無論日本人一九一五年大量引種或國民政府一九七七年的加速造林政策,種植的幾乎都是千年桐,也是目前野外主要分布的油桐。
油桐被視為經濟作物,起初是種子可榨油。人類運用桐油已有數百年之久,它的塗層表面會形成乾燥的封膜,可防水、防鏽。等近代化學材料取代它後,人們轉而注意它的木材。民間盛傳,因為日本人喜歡梧桐木製家具,一九七○至八○年代台灣一時瘋種梧桐,但梧桐不適應環境生病,台灣人就改以油桐替代,卻被日本人發現木材有異……。
中興大學森林系教授曾喜育「勘誤」了以上網路流傳甚廣的說法:當年台灣人迎合日本市場種植的,其實是原生的台灣泡桐。泡桐和油桐的木材都色淺輕軟,適合作家具內襯材,但衣料放在泡桐製的抽屜不會變色,放油桐製的卻會變黃。當無性繁殖的泡桐一夕間因簇葉病全部死亡,人們改用油桐製家具外銷,結果因會染色被察覺。
「欣賞植物時,可以多了解它的淵源跟脈絡,但也要留意取得資訊是否正確」,為人師的曾喜育不忘這麼叮嚀。說到這,你可知道桐花不只春天開,待到夏末的七到九月,還有二度桐花季?
[Not a valid template]↑ 曾被大量種植為經濟作物的千年桐。(攝影/金成財)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每年四、五月,新北土城淺山常見白玉飛雪覆滿半片山頭,這是油桐樹所捎來的春之訊息,卻也因此引起了人們審美之外的關注。
[Not a valid template]↑ 每年桐花落花滿地的景象。(攝影/董瓔滿)
[Not a valid template]↑ 油桐的生長環境多在人為擾動最劇烈的淺山地帶,歷經人類栽種整地等干預,數百年後的台灣淺山生態會構成怎樣的樣貌?是否還能保有物種的多樣性分布?(攝影/安培淂)
[Not a valid template]↑ 油桐樹齡到底能多長?南埔國小旁的這顆油桐樹已逾六十年,開花的氣勢更顯得磅礡。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