儺戲舞將經典傳
《經典》雜誌二六九期【出神入話】系列的〈扮將〉報導,讓我想起遠古時期的儺戲文化,這應該是原型,再有戲劇產生,後有彩繪臉譜的扮將,最後甚至是接續戲劇腳步手路演變出來的「跳鍾馗」科儀。這一期報導的深度廣度可以看見製作團隊的用心,從各將團老師們,到劇團、跳鍾馗,以及「藝師藝友」計畫推廣,是近年少有的家將詳細介紹。
文中跳鍾馗照片的主角,是高雄春秋歌劇團陳佑佑(陳柏佑),年僅十七歲,三年前參加楊麗花歌仔戲團演員海選,入選前八強,最後贏得票選人氣王,他也是傳承的經典典範,讓台下許多阿公阿嬤隨著他哭笑,甚至有被家人推輪椅過來看戲的老人家,看到精采處,口齒不清的喊著「佑佑加油」,老人家看到的是過往記憶的回味,我看到的是台灣傳統經典文化的希望,歌仔戲如此,廟會將團也是如此,儘管有不少人會抨擊,但是現在護航的人也多了很多,代表大家對這些文化的了解也更多了。
近日北部廟會躍上新聞版面,去年台南送天師也如此,我們開心過聖誕節、萬聖節,也該省思我們自己的節日。時代、習俗、習慣、作息等這些問題是可以互相調整適應的,但是不要因噎廢食的偏廢,當有外國友人問我們:「有屬於台灣的聖誕節或萬聖節嗎?」希望我們不要請他們去看台灣複製的聖誕老人或南瓜裝飾,而是開心的帶著他們去看我們的廟會活動,八家將、官將首、八將團、大仙翁仔、童仔……,這些何嘗不是台灣珍貴的傳統經典文化,能夠成就保留傳承這些下來的各類藝師跟信眾們,更應該獲得更多的掌聲。
(台南.郭彥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