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思熙
一位熟識但不常見面的年輕朋友突然約我見面,說想跟我喝杯咖啡聊聊。我欣然同意。
在一間布置還算雅緻的咖啡廳,當時客人並不多,我們選擇靠近窗戶的寧靜角落坐了下來,點了飲料,互道近況。已經有一段時間不曾見面了,只見他消瘦不少,似乎少了點以往的熱情與活力。直覺告訴我,一定發生什麼事了,否則不會看起來,不像他以往的樣子。
話匣慢慢打開,以往意氣風發,充滿熱情的他,像消了風的氣球不再那麼有張力,講話的語調也弱了許多。
看他一臉憂愁,我關心地問他:「你好像瘦了,最近還好吧!」
「還好。」他輕輕地,有氣無力地回答。我心想,怎會是還好呢?說還好,一定很不好。
「發生什麼事了?」我用存疑的語氣直接了當地問。
他依然緊閉心門說:「沒事。」我心裡又開始嘀咕著:沒事,才怪,明明有事,還嘴硬。
儘管我心裡已經有數了,但還是婉轉地,怕誤觸地雷,用好友的深情說:「還說沒事!我們認識都那麼多年了,我還不了解你嗎!過去我們做過的糗事、難事、糊塗事也不少,哪一件事我們不都是嘻哈而過,現在你有事,難道不能跟我說嗎?」
他欲言又止,或許真的有難言之情,不好啟齒。但我還是試著以莫逆之交自居,繼續動之以情說:「人生沒有過不去的難關,說出來也有個商量,總比悶在心裡要好得多。」
終於,他像競技場上的敗將,明知輸了戰場,卻又不肯承認失敗的事實,長長地嘆了一口氣說:「我也不知道,最近好像霉運當頭,許多不如意的事接連著發生,先是為了一些芝麻小事,和女朋友吵了一架進入了冷戰;接著和鄰居為了養狗的事,雙方也有些不愉快;最近我媽媽又時常在電話裡,說些讓人心煩的家事;還有,我的車子出了小意外,保險公司居然說不能理賠;我家巷口的一隻流浪小黑狗,還追著我吠個不停;捷運站一位壯漢撞到我,不僅不跟我道歉,還對我翻白眼⋯⋯。」
他不講則已,一講就一瀉千里,細訴著林林總總的挫折與委屈。我耐心地聽著,覺得這些都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啊,怎麼會讓他如此沮喪呢?難道這就是心理學家所謂的「牽連效應」嗎?
果然,他接著又說:「此後,就連我在公司裡的工作也開始不順手了,和我一向合作無間的夥伴經常和我鬧意見,而主管又總是坦護著他,認為他的看法是對的。其他同事最近看似對我也有意疏遠,不太愛和我講話,有時候還竊竊私語,似乎在講我的是非,他們看起來好像不太友善,辦公室像冷宮,我開始感到疲憊,對工作有了厭倦感。」
聽了他的遭遇,讓我想起一位心理學家講過的一段話:「一個人應該為自己當前的困境負起責任,要努力促成改變自己,可是,人們經常緊抱一種信念,認為大多數的問題,都是非戰之罪,都不是自己的問題,而是別人的問題。」難道這就是我這位朋友目前的狀況嗎?
可是,我又想,這不應是我以前認識的他。在我印象中,他雖不是樂觀派,但EQ(情緒商數)一向不錯,也願意與人為善,不至於脆弱到疑神疑鬼,甚至「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啊。於是我又問:「你有沒有反思,為什麼會這樣呢?」這種問題,問得好像有點白痴,如果他能冷靜反思的話,煩惱也不會像滾雪球一樣,愈滾愈大,但為了不讓談話中斷,我只好這樣問。
他聳聳肩,皺起眉頭,語帶沮喪地說:「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工作太累了吧!也可能沒有得到應有的支持,缺乏成就感吧!總之,不如意的事盤旋在我的心裡,揮之不去,每天都感覺不安、煩躁和焦慮,不想去上班。」
「怎麼會這樣呢?當初你不是說:你很喜歡這份工作嗎?當時你找到工作時,還興奮不已,高興了好幾天不是嗎?」我吃驚地說。
他盯著桌上的飲料,依然懶洋洋地說:「是的,當時我真的非常喜歡這份得來不易的工作,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這段時間以來,總覺得不太對勁,許多事情都不是很順利,我變得害怕別人的眼光,也對自己愈來愈沒有信心,我正在考慮是不是應該辭職。」
人在痛苦時,需要有人陪伴,尢其對無助的人來說,陪伴是十分可貴的,這也是朋友存在的可貴價值。身為他的朋友,我雖然還無法深刻同理他憂鬱的心結,但我還是儘量試著用同情的心安慰他說:「不會吧!你人緣一向不錯,做事又認真,同事和主管經常肯定你,不會對你有偏見的。何況,同事間偶爾意見不同,職場上,這種事也是司空見慣經常發生,只要多加溝通,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你不必過太介意。」
然後,我用過來人的經驗告訴他:「在很多年以前,我像你一樣年輕的時候,也帶著對自我的期許和熱情,踏進職場,成為職場的菜鳥。我虛心學習,勤勞且小心翼翼地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工作順手了,同事也熟悉了,從工作的菜鳥變成職場上的老鳥,就在這時候,也出現了跟你現在一樣的情況,一種似乎碰到瓶頸的無力感和倦怠感,抑鬱的情緒油然而生,不如意的負面想法,不斷從四面八方襲來,看到的事,遇到的人,總覺得不順眼,有意或無意的牢騷和埋怨變多了,加速了人際關係的崩壞,同事不敢接近,朋友漸漸疏遠,我的情緒更加低落,也想過逃離職場,當時有長輩開導我,說那是職場上常見的所謂職場高原期所產生的倦怠感,叫我要努力克服,不要被擊敗,但我不認同,也不以為然,所以我還是沮喪與鬱悶。」
我稍微停頓了一下,並特意瞄了他一眼,發現他確實有在專心傾聽。「然後,有一次,無意間聽到同事們在談論著我,我以為他們又在背後批評我,或是說些我的是非,於是停下腳步悄悄傾聽他們的談話,原來他們都是在關心我最近的情況,甚至還說到要如何幫助我度過情緒低潮的難關。」我繼續說。
「突然,我有一種被當頭棒喝的清醒,我放空所有的成見和負面的思維,靜心思考:我為什麼沮喪?為什麼倦怠?為什麼不滿?為什麼總是毫無來由的地生悶氣?為什麼常常認為別人對我不友善?為什麼老是懷疑主管對我有成見?為什麼總認為得不到別人的支持?許多『為什麼』不斷湧現,也作了一一反思。」
我又說:「最後我發現:許多自認為的委屈,不滿,原來都是庸人自擾,都是自己捉弄自己,用負面思維扭曲了真實的情況,或誤解了別人的好意。我開始意識到自己必須承認,許多時候,我們會把自己的過錯,莫名其妙地找個替罪羔羊,然後甩鍋給別人。懷疑同事竊竊私語,是在說我的閒話;懷疑主管對我的要求,是在找我的麻煩;懷疑別人的超車,是一種挑釁;懷疑某人對我回首的一抹神祕微笑,是一種藐視。
總而言之,負面的情緒像烏雲遮住陽光,看到的都是黑暗。」
我要告訴他的是:正向的心念很重要,而且正向的心念是可以練習的,保持「平靜」是練習正念的第一步。平靜不代表沒有噪音、沒有困擾、沒有難題,而是指身處在這些干擾之中,心依然安寧,覺悟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都是心的悸動,正如六祖惠能禪師所說的:「不是幡動,不是風動,是自己的心在動。」
最後,我用一幅滿有名的漫畫,說明現代人身處複雜環境中的許多盲點。該幅漫畫畫的是一個囚犯關在牢裡,死命搖著鐵窗,想逃出去,可是他左右兩邊明明開著,沒有鐵窗,只要他四周巡視一下,就可以找到出口,可是他卻瘋狂地猛搖鐵窗。
我說:「我們看這幅漫畫時或許覺得可笑,遺憾的是大多數人都是如此。我們老是覺得自己完全被困住了,不是別人困住了我們,是自己困在自己的情緒牢籠裡;而自己的情緒牢籠明明有脫困的出口,而且一直都在,只是我們不願意平靜地去面對、去尋找,寧願鬱鬱寡歡地被負面的情緒囚禁一輩子。」
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這位年輕的朋友了,不知道最近他還好嗎?但願他已經克服了人生必定會遭遇到的情緒低潮,走向進階版的人生。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