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台灣】舊屋修修臉 重拾失落的建築美感

撰文/陳芛薇(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劉子正(經典雜誌資深攝影)

步台灣都市街頭,建築外牆上有著經年累月的髒汙,並掛滿外推的陽台、鐵窗,以及凌亂的管線,如今因磁磚掉落,變得坑坑疤疤,還穿上防磁磚砸人的突兀「紗裙」,無疑讓已近乎被人人嫌棄的台灣市容更加積重難返。

但其實,約半世紀前的台灣都市風貌曾經美好。

都市風貌開始「走精」的年代

一九八○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卻是建築走向崩壞的分水嶺。「在民國五、六十年,建築外觀小巧可愛,都市很有味道,但七、八十年台灣錢淹腳目那時,拼命賺、拼命蓋,後來台灣建築也失落了四十年。」大山開發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總監趙元鴻略帶惋惜地說。

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顏世樺進一步說明,戰後嬰兒潮導致空間需求大幅提升,不講求設計的建築大量出現,如被詬病的海砂屋、輻射鋼筋也都是出現在那時,建築業前輩常開玩笑說:「設計圖沒太多時間畫,就要蓋出來了!」

也是此時,防水好維護,且便宜又得以快速施工的貼磚建築大量上位,其中尤以二丁掛、十方磚為大宗,設計程度低,卻構成如今常見的外牆裝飾。

除了設計,人們如何使用建物也是關鍵。顏色風格各異的鐵皮屋頂常突兀地加蓋於建物的頭頂上。「鐵皮屋頂大多是違建,住戶通常只要可以住、不漏水就好,不講求美觀。」承接父親鐵皮施作的佳源金屬鐵皮屋老闆江衍勳說明。
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的現代鐵窗也是濫觴於一九八○年前後。

此外,建物在長年日晒雨淋下「蓬頭垢面」,卻少被維護,老化速度更快。
當老房除了外表破損,也出現影響居住品質的問題,該賣舊屋換新屋,或是等待都市更新重建?有些人選擇整建維護,讓它再現風華。

修臉大作戰

坐落於台南市東區林森路的國家新境大樓,在去年底完成整建維護。原本貼滿暗灰色磁磚的外牆全面換成令人耳目一新的白底塗料,並拆除外推鐵窗,重新配置管線、外掛冷氣。屋齡近三十年的大樓搖身一變成「嶄新大樓」,外貌徹底回春,成為醒目的街道一景。

二十三層樓的國家新境是台灣目前最高樓層的補助整維案,拉皮總經費達四千多萬,其中由內政部營建署補助近四成經費、一千五百多萬。「有些房子雖然舊了點、醜了點,但可以經過整建維護,再延續使用,還不用到重建。」營建署都市更新組組長王武聰說明。

為了加速都市更新,並改善都市風貌,營建署自二○一一年起訂定《中央都市更新基金補助辦理自行實施更新辦法》,補助以住宅為主的社區。八成的住戶同意,得以遞交申請。另外,自籌款能否達標,以及全體住戶是否有拆除外牆違規物的共識,都考驗著申請人的決心。

「我們用公基金支付,沒另外跟住戶拿。兩百多戶住戶中,一百多戶裝鐵窗,管委會一戶戶地去說服住戶拆除,有住戶會說裝鐵窗花了好幾萬,捨不得拆,或是拆了要賠他們錢,但到後來全數同意。」推動的國家新境前主委王嘉祥、現任主委陳品升回憶。

「許多人家裡整理得漂亮,卻不在意建物外觀醜,對外牆事不關己,導致很難推動。」承辦中南部數縣市都市自主更新的輔導團隊長榮大學土地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專案經理周依晴觀察。輔導案例中,只有10%走到最初的提案階段,而七年多來台南二十二個案例中,又只有七個完工,相當於一年僅一個案例。但以營建署計畫來說,台南的整建維護數卻已是全台之冠。

拉皮除了改善建物外觀、提升都市風貌,也有機會改善居住的不方便,達成政府與居民的雙贏。然而現在都更都偏單點式,台灣房子變老變舊的速度也遠快於更新,變臉之路迢迢。

回歸美的自覺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系主任王俊雄表示,除了適度規範,更加重要的是公民自覺,建議可以推動像美國、由住戶自行組成的「都市市容美觀委員會」。

「沒有一種材料是完美的,都需要定期清理維護,不然拉皮完的建築,過了幾年還是會變舊。關鍵在於台灣普遍認為,舊了就要換新,因此不太維護,這樣的觀念影響著。」身為老屋欣力推手的顏世樺提醒。

只要愈多人開始重視與愛惜建物外觀,這些都是改變,或許某天,我們不用再為自己的房子自慚形穢,或是欣羨為何許多國外建築總是比較好看呢。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剝落的磁磚、凌亂的管線常見於台灣房屋的外牆,破壞整體市容。
[Not a valid template]↑ 台南市平通路幾棟街屋,因拉皮時間不一,而有數種風格。
[Not a valid template]↑ 六年前卸下「外掛物」,漆上塗料及運用美化格柵,不僅打理門面,房價也隨之上漲。
[Not a valid template]↑ 台中華盛頓大廈曾經滿布鐵窗、外掛冷氣。(圖片/我家油漆提供)
[Not a valid template]↑ 基隆正濱漁港旁居民自發為自宅漆上五顏六色,搭配港口風情,成為特色景點。(攝影/顏松柏)
[Not a valid template]↑ 台南陳桑民宿主人為了保留父親留下的回憶,請建築師趙元鴻翻修數十年老屋,除了招待遊客,也是家人都市中的一方天地。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