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潘美玲(經典雜誌文稿召集人)
攝影/劉衍逸(經典雜誌攝影)
同樣的戲碼,每年上演一次,台灣的APEC代表到底該誰上場?
台灣的處境總是委屈,國際的現勢總是現實,陳水扁?王金平?參加的代表名單一再被否決,等到中國首肯,小媳婦般的台灣才能捲起包袱匆匆趕往釜山親臨盛會。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簡稱APEC),是亞洲太平洋地區最重要的區域經濟合作論壇,現今有二十一個會員國,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二,GDP占百分之五十七,貿易額占百分之四十六,為目前世界最大的地域經濟協力組織,在全世界經濟活動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今年的APEC城市選定為韓國第二大城的釜山。說起來,APEC其實與韓國有著相當的淵源。一九八九年一月,澳洲總理霍克(Bob Hawke)訪問韓國,提出了《漢城倡議》,建議召開部長級會議,討論加強亞太地區經濟合作問題。一九九一年十一月,在韓國漢城舉開的會議中,通過了《漢城宣言》,正式確立了APEC的宗旨與目標:「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堅持開放的多邊貿易體制和減少區域貿易壁壘」。
以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委屈地位,要加入在世界經濟上這麼重要的組織勢必不易,除了其時台灣不容小覷的經濟實力,當時的南韓大使李時榮穿梭兩岸三地,亦為台灣的入會資格給送上了臨門一腳,一九九二年時確定北京、香港、台灣同時成為APEC會員國。
其中,台灣也做了相當的妥協與讓步。一九九一年十月與中國代表在紐約簽署的《諒解備忘錄》中明訂以下幾項規定,言明台灣僅能派遣與經濟事務相關的部長出席APEC部長級會議、台灣的外交部長、次長不得出席APEC會議,以及台灣所使用的名稱改為「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
這樣的委曲求全得到了掌聲,但也同時出現了噓聲,被迫與港、澳處於相同地位,等於讓台灣去主權化。到底是實務外交抑或喪權辱國?
對於南韓而言,成為區域的平衡者是其在二○○五年的外交政策重點。海峽兩岸最高領導人在第三地的「扁胡會」雖引起高度關注,絕大部分人是不抱太高希望的。但對於這幾年於國際間奮起的南韓,這些議題提供了絕佳的竄起良機,若能擔任和平使者、促進區域團結,對南韓國力有絕對的加分績效。
這幾年來創意文化產業的大量輸出,是南韓引以為傲的「柔性國力」,韓國的維和角色也因為「從未侵略外國的道德正當性」而顯得理直氣壯。相對地,日本因為參拜靖國神社、竄改歷史課本(進入與入侵他國)等歷史問題欠交代、失當的前提下,顯得頓失良機。日本首相小泉是否可以參加APEC?在會前已被吵得沸沸揚揚。「無法正視自己歷史的國家,是不可能在國際政治中發揮更大作用的。」國際評論家曾如此說道。
日人為城市奠基
由韓國明星張東健主演的《朋友》,一部有關釜山地區黑道兄弟的情義衝突電影中,札嘎其魚市一場追殺的情節,無論是導演拍攝手法、演員的內心戲、令人扼腕的陰錯陽差,久久震撼著我,釜山特有的陽剛味,自此也深深地烙印在心裏。
一八七六年開港前,釜山不過是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如今成為南韓第二大城、第一大貿易港,並且晉身為世界第五大貨櫃碼頭,在未來,極有潛力成為太平洋地區通往歐亞大陸的門戶港口。
釜山港由北港、南港、甘川及大多浦碼頭所組成,海岸線長達二百零二公里,外有群山和島嶼圍繞,與外港隔離的平均潮差僅零點八五公尺,水深五至十五公尺,因為有足夠的水深、潮差不大,稱得上是一座天然良港。
韓國專家朱立熙在所著《韓國史》一書中,以「悲劇的循環與宿命」作為全書的副標,細讀韓國古代與近代歷史,越覺僅有一辭可以道盡韓國的悲哀──「懷璧其罪」;韓國在東亞重要的戰略地位,或許正可以解釋它近年來命運的轉折,釜山港的重要性亦早在日本人的算計之中,四百多年來餘波不斷。
一五九二年,豐臣秀吉派遣十五萬大軍跨海入侵朝鮮,即由釜山登陸。在這一場十六世紀末的「壬辰戰爭」中,朝鮮的李舜臣將軍以自行發明的「龜甲船」給予日軍迎頭痛擊,擊潰日本的海軍艦隊,拯救了國家,亦振奮了韓國的民族自尊。如今除了在龍頭山公園可見其仗劍遠眺港口的英姿之外,在釜山隨時都可以見到這位民族大英雄,甚至成為拉麵攤上的品牌商標,電動玩具店、PC房(網咖)也都見得到他的身影。
朝鮮一直是日本向外擴張版圖的一顆重要的棋子,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後,對朝鮮半島垂涎覬覦,虎視眈眈地在等待機會。一八七六年,日韓兩國簽訂的《江華島條約》,實際上是日本以武力脅迫下所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開港問題,除了釜山之外,還有元山及仁川東西兩大港,這些開放的港口也形同日本的領土,居住在朝鮮土地上的這些日本人得以享有治外法權。以「釜山浦」的名稱對外開放的釜山,因而逐漸與西洋各國通商,首次步上了國際舞台。
釜山的基礎城市建設,其實也正奠基於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日據時期,日本欲建立大東亞共榮圈時,曾指定釜山為大東亞統治權的中心都市,釜山雀屏中選的原因也因為大型工業區的需要,連接蔚山、馬山、鎮海、麗水的東南海岸工業區皆以釜山為發展中心。日據初期,釜山是日本侵略韓國的前哨基地;日據末期,則為進出中國的後方軍事基地,早期都市開發因此完全以日本政策來左右。
中央洞、南埔洞是日本人最早開發的地區,原本的市政廳、警察局、市議會都集中在這裏,如今由西面(地名)稱王。但未來,樂天集團將在釜山市政府舊址興建一座一百零七層的複合式高樓建築(五、六年內完工),屆時將摘下世界最高建築的桂冠。日本都市學者本所(M.Honjo)曾斷言:大多數二次大戰後獨立國家的成長過程中,仍傾向維持或加強殖民地時期所遺留下來的基本架構,這樣的結語似乎也正符合釜山城市發展的寫照。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Not a valid template]↑ 韓國平民收拾細軟、登上南下列車準備避難。時值韓戰最激烈的一九五一年,聯軍退守釜山,與北朝鮮共軍做一殊死戰。(圖片提供/AP/U.S. ARMY)
[Not a valid template]↑ 釜山的佛教信仰比北部盛行,圖為前往梵魚寺朝山的人潮,散場後民間鼓隊與小童興奮前行。
[Not a valid template]↑ 傳統與現代並行?與摩登的首爾相較,釜山的傳統著痕猶有過之。
[Not a valid template]↑ 位於釜山市郊的海東龍宮寺香火鼎盛,近年來由於與中國交流密切,許多佛寺雕像也是從彼岸海運來此。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