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函】258

 

支持零廢棄

週末參加了「熱青年」展覽,遇到了在《經典》二五六期〈減塑飲食──雖不便但環保〉報導中所提到的「青瓢」的志龍。展覽中,志龍的攤位設計一個小遊戲,舉了幾種一般常見的飲料杯,考驗大家懂不懂得做回收,結果發現竟然某大咖啡品牌的塑膠杯要被當成一般垃圾丟棄,細問後,才知道原來那種咖啡杯屬於PLA,也就是俗稱生物分解的塑膠,所以不能歸類到塑膠類,回收學問真是大。

又想起上個月看到《經典》二五七期〈日本最不廢小鎮──德島上勝町的零廢棄革命〉一文,發現上勝町居民的資源回收分類竟然高達四十五種,回收率還高達八成,真的是太令人吃驚了,現在還發布了「零廢棄」的宣言,值得讚歎!很期待未來台灣也能仿效學習,讓我們的環境更美好!

(台北.劉羽婷)

用關懷減少悲劇

當我看到《經典》二五七期〈社區的力量──重建村落促進婦幼福利〉一文中,一般社會大眾對兒童虐待案件,除了憐憫孩童,就是咒罵父母的作法,提出了一個更深刻的觀點:「這些父母需要關懷,當他們得不到幫助時,往往是悲劇的根本原因,」這不禁讓我思考,在媒體成為社會亂源、資訊爆炸的時代,每當各種負面報導出現之時,我們第一個反應就是指責、就是嘆氣,但到底有沒有追本溯源地去探究,這些悲劇發生的根本原因呢?

其實,在看完文章的當天,恰好也看到新聞報導,有民意代表提出對虐兒者採以鞭刑,是為了讓虐兒者「感同身受」。我想,事後的嚴刑峻法或許可以嚇阻有意識犯罪的施暴者,但,對於某些高風險家庭的父母,在當下積累的情緒爆發失控,又如何能想到事後的刑法呢?回歸根本,若大家能對於周遭的鄰居、朋友給予多一點的關懷與支持,協助尋找合適的資源,甚至對於有異狀的家庭多一點雞婆,或許能一點一滴減少悲劇的發生。

(台中.張靜怡)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