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苑默文
走在今天的台北街頭,身著穆斯林(Muslim)服飾的遊客、移工或新住民,愈來愈像是城市裡尋常風景的一部分。曾經,台灣社會極少會接觸到的穆斯林(回教徒),近幾年卻獲得愈來愈多的討論和關注。如果說在三十年前,對伊斯蘭(Islam)文明有一定深度的了解,會讓人顯得淵博、文雅的話,在今天,同樣程度的認識,就成了公民的基本素養。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的統計數據,在今年一至六月來台的外國旅客中,有23%是來自「新南向」國家,而這個數字近年還持續攀升。新南向國家有大量的穆斯林人口,藉由此政策的助力,很多台商開始重視商機潛力巨大的清真(halal,符合伊斯蘭教教義的食品)市場,不斷摸索著如何進入其中。
無論是抱著增加國際觀、追求經濟效益,或保持人文關懷、保障勞動權益的目的,愈來愈多人想要了解這個籠罩在「ISIS」、「伊斯蘭恐懼症」陰影,並受到一些媒體和網民汙名化,卻在全世界有著十多億人口的伊斯蘭教。
被誤解的穆斯林
我從小在一個穆斯林家庭中長大,二〇一二年第一次來到台灣後,便與台灣結下不解之緣,自此成為台灣新住民的一員。
台灣社會對於伊斯蘭或穆斯林都極為陌生,甚至還有一些誤會。例如,前不久在一家書店聽一場和伊斯蘭有關的對談活動,有一位老先生的提問就令人瞠目結舌,他問穆斯林不吃豬肉,是不是因為「豬是穆斯林的祖先?」這樣駭人聽聞的事情其實我一點也不陌生。整個東亞的多數人民對於伊斯蘭、穆斯林是陌生的,似是而非的「傳聞」、「臆測」,往往衍生出許多誤解與仇恨。
對於飲食這件事,穆斯林和台灣社會確實存在很大差異。穆斯林吃的飯,名為「清真飲食」,意思是符合伊斯蘭教要求的飲食。穆斯林認為《古蘭經》是生活、行為的根本指導原則,因此不吃《古蘭經》中提及的「不潔」之物。所以不光是豬肉,但凡不是奉真主之名宰殺的動物,都不能當作「清真飲食」。
台灣雖然清真餐廳不多,但台灣的素食人口數量在全球是名列前茅的,遍地都有的素食餐廳,很大程度上也方便了在台灣的穆斯林。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開齋節及宰牲節是穆斯林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台北的穆斯林移工在這兩天會齊聚台北車站大廳共享喜慶。(圖片提供/One-forty)
[Not a valid template]↑ 伊斯坦堡奧塔科伊清真寺的禮拜殿,後牆正中凹陷處「米哈拉布」即是朝向麥加的方向,右側階梯講台則是「敏拜爾」。 (攝影/安培淂)
[Not a valid template]↑ 全球第三大清真寺謝赫扎耶德大清真寺,擁有世界最大編織地毯。(圖片/達志影像)
[Not a valid template]↑ 伊斯蘭藝術處處可見,像是描繪西洋棋大師布佐吉米赫爾故事的伊朗細密畫。(圖片提供/苑默文)
[Not a valid template]↑ 台北清真寺是全台最大最古老的清真寺,每到週五主麻日,穆斯林就會前往禮拜。(攝影/Chris Stowers/PANOS)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