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寫真】 豬年話豬 亞洲野豬野外觀察誌

撰文.攝影/游崇瑋

是十二生肖的最後一位,一直以來「豬」常被人當作是愚笨或者懶惰的象徵、只是飼養在農場的「肉類提供者」,因此連帶地也讓「生肖屬豬」這件事令人尷尬。豬的學習能力其實相當好,科學研究顯示,豬的智力其實超過貓狗,甚至接近人類的近親黑猩猩。是時候扭轉對豬的刻板印象,來進一步認識牠們了!

台灣原生的台灣野豬

本文介紹我野外觀察、記錄的五種亞洲野豬,其中台灣野豬、琉球野豬、印尼野豬屬於歐亞野豬(Sus scrofa)亞種。歐亞野豬是各地人類馴養家豬的祖先種,其亞種高達十六種。人類的祖先在各地不約而同捕捉了當地的歐亞野豬馴養,逐漸形成了今日世界各地不同品系的家豬。

台灣野豬(Sus scrofa taivanus)是和我們一同生活在台灣,唯一的原生野豬,但事實上由於台灣野豬生性敏感,曾在野外目擊過的民眾可說非常少。台灣野豬屬於歐亞野豬的一支,遺傳研究顯示歐亞野豬應該進入台灣至少兩次,較早來到台灣的一群是大約六十萬年前和歐亞野豬分化,較晚來的一群則是約在十九萬年前與歐亞野豬分化。

這兩群野豬的跨海來台,應該是利用了不同冰河期的台灣海峽陸橋遷移而來,後續在台灣慢慢繁殖,相互交流、融合。其中,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有趣現象:蘭嶼達悟族所馴養的蘭嶼豬,證實是從台灣野豬馴化而來,而且還是較早抵達台灣的那一群野豬!目前台灣野豬的遺傳研究樣本中,只有三隻來自大武山一帶的野豬個體,帶有和蘭嶼豬直接相關的遺傳結構,所以可以推測較早抵達台灣的野豬數量較少、遺傳特性稀釋速度較快。因此,蘭嶼豬並非被達悟族祖先從菲律賓巴丹群島一起帶到蘭嶼,反而來自台灣本島,而且推測引入馴養的時間已經相當久遠,久遠到台灣本島已經不容易再找到蘭嶼豬的野外祖先。

蘭嶼豬馴化的研究到了二○一七年才完備,整個故事相當精采:六十萬年前的歐亞野豬抵達台灣,被台灣原住民祖先馴化,再被帶到蘭嶼。而由於地理以及文化的隔絕,蘭嶼豬一直被保留到了近代,才發現居然是遺傳上非常獨特的珍貴品系。但新的問題是蘭嶼也引入台灣本島的其他近代品系家豬,已經發生相當程度的雜交。因此為了保種目的而展開的研究以及育種計畫,是現在相關專業人士的努力目標。

台灣本島野豬也有雜交問題,而且可能已經很難解決。某些養豬戶會捕捉野豬到繁殖場內和家豬交配,後代的雜交豬供應饕客「烤山豬肉」等相關肉品。家豬比野豬要多產而且換肉率高、長得快,因此雜交豬會是養豬戶比較經濟的培育選擇。不過一旦豬隻破壞籠舍或遭棄養,這些雜交豬逸散到了野外,因為各方面能力都比較強,繁殖成功率比起一般野豬要來得更高。但持續和當地野豬交配的結果就是汙染了台灣野豬的野外基因庫。時間一長,很可能大多數淺山地區的野豬,或多或少都有著雜交的問題。

另一個問題則是獵捕壓力,台灣原住民的狩獵歷史已久,原住民對野豬的凶猛其實了然於胸,認為野豬甚至比台灣黑熊還要凶猛!所以獵捕野豬是勇猛獵人的象徵。野豬很聰明,如果某地的獵捕壓力已經消失,牠們很快就會變得不怕人,比如香港的野豬因為長久禁獵,因此民眾在郊野公園等地經常會目擊野豬出沒。

與野豬同樣有著高度獵捕壓力的山羌(Muntiacus reevesi) 和台灣山羊(Capricornis swinhoei),在保育意識逐漸提升的現在,野外目擊機會已經愈來愈高,但在野外依舊是如此難以發現台灣野豬。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豬的九大優異特性】

  1. 優良的長期記憶
  2. 走迷宮以及記憶物體位置的能力優異
  3. 能夠理解簡單象形文字
  4. 豬也像狗,喜歡和同伴玩耍及假裝打架
  5. 懂得察覺群體中其他同伴甚至人的情緒和互相學習
  6. 同伴懂得互相合作
  7. 可以學習控制螢幕中的游標(一般比較為人所知的案例是黑猩猩)
  8. 可以利用鏡子找出隱藏的物體
  9. 對同伴能有同理心

來源:Thinking Pigs: A Comparative Review of Cognition, Emotion, and Personality in Sus domesticus. Lori Marino, Christina Colv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arartive Psychology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豬的定義:野豬和西猯】

豬形亞目 (Suina)包含豬科 (Suidae) 和西猯科 (Tayassuidae),把定義縮限在只有豬科,即是所謂嚴謹的野豬定義,寬鬆定義則包含西猯科下的三種物種。西猯又稱為猯豬,外觀和野豬相當類似,主要差別在於西猯上下頷都有獠牙 (豬科一般只有下頷有獠牙,較長且彎曲程度也大一些),且獠牙較短但直,遇到天敵時會用上下兩側的獠牙互相摩擦發出聲響,警告來者不要輕易進犯,對方如果進犯,西猯也會像野豬一樣反擊。另外,西猯的後腳僅有三趾 (豬的後腳有四趾)、背上有臭腺可以分泌臭液。西猯僅分布在中、南美洲以及北美洲西南部,而豬科物種則原產歐亞大陸、東南亞以及非洲,只要了解分布,就可以明確指出究竟是西猯還是豬了!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滾泥巴對野豬來說好處多多,除了讓身體降溫,還可以抵抗寄生蟲及蚊蟲騷擾。因密集獵捕關係,現在已難以在野外目擊台灣野豬。
[Not a valid template]↑ 婆羅洲鬚豬媽媽長著滿臉大鬍子,帶著三隻小豬一同自在拱土、覓食,顯示此地野豬生活自在愜意,沒有獵人傷害野生動物的現況。
[Not a valid template]↑ 由優勢雄性 (長著大獠牙)、數隻雌性及小鹿豚組成的鹿豚群。蘇拉威西島上的鹿豚也急遽減少,野豬的生存危機不容輕忽。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