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緬文的字意是「危險結束的地方」
金光閃閃的大金塔是仰光的重要地標
梵音與槍聲同時在這個緬甸首都響起
緬甸的佛心與民主悲願在神佛的注視下
因軍政府的專制貪瀆
投下了的難以伸展的陰影
撰文/潘美玲(經典雜誌文稿召集人)
攝影/杜志剛(經典雜誌攝影)
翁山蘇姬在她的著作《吾國吾民》中這樣介紹緬甸人民:「生活對許多緬甸人而言,是相當艱苦的。然而,緬甸人民還是有一種非常寶貴的和平、寧靜的美質,而這應該大大歸功於他們的宗教。」
著華麗袈裟的窮人
優雅尖椎狀的白色佛塔,覆蓋著閃閃發光的金箔,緬甸曾被美譽為「佛塔之國」。佛塔、僧院、僧伽更是佈滿境內的主角風景。
建於二千五百年前的大金塔(Shwedagon Pagoda),近一百公尺的高度,號稱全世界最高的佛塔,亦是緬甸佛教的精神象徵,塔頂及外觀以六十六噸純金建造,頂上金質寶傘下有一直徑二十七公分的黃金鑽球,鑲滿七千多顆的各色珠寶,塔周圍有六十八座小塔圍繞。在這座金色塔林中,塔形窈窕多變:水滴狀、角椎狀、尖椎狀、蓮花座、寶塔式……。白天的大金塔金光閃閃讓人睜不開眼,黃昏是進入大金塔的最佳的時光,看天色漸漸由湛藍轉為深藍,與亮金色形成強烈卻協調的對比,帶給心靈一種優雅淡然,好像一種年過三十的沈穩平靜。
大金塔是仰光的精神象徵、首都的「鎮市之寶」,信眾川流不息,排隊等著捐獻供養佛寺。據說緬甸人無論多窮,都要為神佛貼金箔、供養和尚。小乘佛教(Hinaayana)是影響緬甸文化與文明最大的一個因素,佛教成為緬甸民族精神的構成要素之一,甚至有此一說:「要做緬甸人,就要做佛教徒」。
在大金塔裏找外國人攀談、練習英文的小和尚Ashin Vinaya很自豪地告訴我,緬甸屬於南傳佛教,他們所信奉的是最古老的佛教組織,緬甸的僧伽如今仍奉行剔除鬚髮、三衣一缽、托缽乞食、半月誦戒、過午不食、結夏安居,過著最接近二千五百年佛陀在世時簡單的修行生活。
雖然最初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而剃度當和尚,但是Ashin Vinaya相當樂在其中,每天要做的事不過學習佛法、靜坐潛修、學習其他的知識語文,似乎是手持一缽,一世無憂,只要化緣就有得吃,需要金錢花費可以告知供養人家,欲寡品高,即便接受供養也隨意自然、歡喜自在,幾乎說服了我,當和尚是世界上最棒的事。
緬甸人十四、十五歲時,就會被父母慎重地送進廟裏短期出家,而一生中當兩次和尚是必要的,多幾次也不無益處,對自己的今生與來世都有說不出的好處,除了為自己也為家人避厄、還願、修福、祈福或增加善緣,出家對緬甸人來說顯然並不是一輩子的決定,而是一輩子隨時的功課。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Not a valid template]↑ 仰光河對岸的達拉(Dala)小鎮上等待渡河的上班人潮。二○○四年軍政府公布的「民主路線圖」,是真心由軍政特權過渡邁向民主,抑或只是進入東協後,取悅國際社會的招數,全世界都等著瞧。
[Not a valid template]↑ 四十多年的軍政亂局,緬甸的經濟發展停滯不前,社會貧困,基礎建設沒落。即便在首都仰光,這個受英國六十年殖民,西方思潮、外來影響最大的下緬甸重鎮,經濟依舊未見太大起色。
[Not a valid template]↑ 緬甸人普遍相信歷來明君皆虔誠信佛,自十一世紀第一個浦甘王朝建立以來,佛教成為緬甸國教,當時佛塔數目的多寡象徵了國力的強弱。一九七二年大地震過後,許多佛塔傾頹毀壞。如今這塊四十平方公里、背臨伊洛瓦底江的浦甘平原上,僅存的兩千多座佛塔仍為此地提供了瑰麗神秘的景色。
[Not a valid template]↑ 緬甸東北撢部高原上的長頸族,女性以長頸為美,小女孩自五歲開始在脖子上圈掛銅環,數量隨著年齡而增加,重量逐漸壓迫肩骨及脊椎。以前部族引以為傲的審美觀,如今成為觀光的資本,每一次拍照收取美金五元。
[Not a valid template]↑ 撐篙划向水上市集的茵莎(Intha)人。因為加入東協進而向世界敞開大門的仰光,面臨了鎖國與開門之間的矛盾,在民主的普世價值與全球化的衝擊下,緬甸的民主將擺渡向何方?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緬甸這國家地大人少,天然資源豐富,天災少,相要經濟發展一點也不難,只看它要不要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