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楊森豪(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顏松柏(經典雜誌攝影)
傳統農村聚落中,水,是最重要的資源,從田地耕作灌溉、豢養家禽家畜,到日常生活中的飲用水、洗衣亭等,無一不需要用到水。因此,水從何引流而來,如何儲存與利用,最後如何放流排出,是形塑農村地景的重要元素。本期《經典》雜誌選了四張小區域地圖來看地方村史,從這些地圖來看先人們如何由埤塘來克服缺乏水源的問題;在溪水充沛地區面臨水沖沙壓的水患之慮。望天、望水與風調雨順正是早期農業社會最主要的祈求。
從米倉到高鐵特定區
新竹縣竹北市的六家、隘口與東興這區域,是一處「水」與農村結合的狀況。頭前溪帶來充沛溪水為當地造就了「米倉」的稱號。
這一張一八八七年(光緒十三年)的古地圖畫出了當地早年的農村樣貌。事件起因是新竹頭人吳長青位在六家東側的十塊寮土牛溝(今竹北隘口里一帶)的田地,被鄰近的許姓、陳姓占領,因而請知縣仲裁。但當地的許姓也回應說,吳長青及鄰居王姓也占了他們的土地。為了解決這宗複雜的土地糾紛案,新竹知縣派了典史(州縣內,九品之外的文職外官)到現場調查並繪製了這張地圖,並用地圖來說明王姓確實侵占了許姓田地。
今日我們可從另一角度,來看河流與農村之間的互動關係。十塊寮與六張犁(六家的古地名,在古地圖西側,未畫出)是彼此相連地區,最早入墾的六張犁林姓家族選擇居住在較下游處沒有水患的聚落,而較晚開墾的十塊寮一帶則面臨著水患之憂。
地圖北側的犁頭水大溪(今犁頭山溪、豆仔埔溪)與南側的大溪(今頭前溪)是這區域兩條主要的大河流,延伸出古地圖中的許多圳道,是農田耕作的命脈,同時卻也是沖毀農田的元凶。透過今日的空拍,我們可對照出這張地圖中,滋養土地的頭前溪溪水。
與這張十塊寮地圖相連的竹北六家,因重劃區內的高鐵新竹車站而成為新竹一帶繁忙的交通節點之一,在「高鐵特定區」內也可見到各種完工的高樓建案,也是生活機能充足的地方,但在二○○七年台灣高鐵公司通車前卻是一片傳統農村的面貌。
六家庄及其東側隘口這一帶的農田地,在先人們二百多年的胼手胝足墾成良田的今日,部分農村轉成高鐵特定區,成為南來北往的運輸廊道,周遭的其他農村也曾在「璞玉計畫」的規劃中預定徵收為都市計畫區。透過古地圖,與經由空拍機的照片再次呈現,讓我們可以在這地景地貌的轉變過程中,重新發掘這在地專屬的地圖故事!
在今日桃園市大漢溪以西、新竹縣鳳山溪以北的廣大區域,台灣地質史上稱為「古石門沖積扇」。這塊古沖積扇隨著板塊造山運動的抬升,形成高出周圍地區的桃園台地群。地勢較高的台地群,沒有大型河川帶來水源,只有放射狀小溪(南崁溪、老街溪、社子溪等等)橫貫其中,通常這些小溪的水流不多,雨季時才有大量溪水流經。
竹北隘口今昔對照
[Not a valid template]↑ 這張一八八七年新竹竹北隘口一帶古地圖的繪製,起因為田園開墾被頭前溪(大溪)溪水沖毀、浮覆後的爭執,也顯示了頭前溪對田庄帶來的無情破壞與圳水的撫育,在先人開墾下,這裡從河濱地到良田萬頃,更成為新竹的米倉。(圖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藏)
[Not a valid template]↑ 新竹高鐵站周圍,下方為頭前溪溪流,遠方北側為犁頭山山脈。堤防將河水控制後,成為穩定的水圳灌溉系統,將此地轉為米倉之地。而近二十年來,左側一帶被徵收為高鐵特定區,農村逐漸轉為都市。
基隆河南岸
[Not a valid template]↑ 古地圖標示桃園新屋后湖庄周圍的埤塘群。(圖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藏)
[Not a valid template]↑ 古地圖標示桃園新屋后湖庄周圍的埤塘群,埤塘在桃園大圳通水後進行整併,名稱多已更迭,而「菜公埤」這名稱卻仍從清代使用至今。菜公埤周圍於二○一七年起成為桃園農業博覽會主要會場,埤塘本身更成為結合發電面板的「光電埤塘」示範池。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