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法拉
前陣子臉書不斷跑出這幾年來走Camino的照片。是啊,又十一月了。十一月的西班牙又冷又溼,雨多晴少,不是旅遊旺季,哪個傻瓜想每天冒著風雨行走二十公里?
我和老公在二○一○年第一次走Camino,七百多公里,別人走一個月,我們一走走了四年。當年途中遇到的人多來自歐美,少數東方面孔也多是韓國人、日本人。但這一年來,我在臉書發現這條朝聖之路,漸漸在台灣流行了起來,各種心得見聞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喚醒了我內心的興奮。
Camino是趟奇妙之旅,從未走過的人多會懷疑自己能否完成,走過的人卻像上了癮,忘了途中曾立誓永不再來,轉身已開始計畫下一趟旅程了。箇中原因,我寫了一整本書也未能解釋清楚。
自從我回來後,仍不斷遇到走過Camino的人。我們這些朝聖者,好像有著某種微妙的連繫。曾有一位俄羅斯女子對我說:「Camino就像一個門戶,它打開了溝通的渠道。」
各路行者,殊途同歸
的確如是。因為出版《上帝旅行社》一書的緣故,我認識了幾位正要開始走Camino的讀者,他們甚至願意帶著我的書上路,踏上那段被我偷懶略過的法國朝聖之路(Camino Francés),以及我沒走過的北方朝聖之路(Camino del Norte)。刻下幾本《上帝旅行社》漂到哪裡我也不知道,它們像有了自己的生命,展開自己的朝聖之旅。
讀者Kelly曾把書帶到法國路段上的阿爾西茲(Orisson),整齊地擺在書架上,與各地語言的書籍為鄰。小小的庇護所(albergue,提供朝聖者住宿的地方)清潔明亮,只有十多個床位,人們能夠剛巧住進去而遇上這本書,實在是緣分。
Kelly常因工作回到Camino。最近她又傳來幾張照片,畫面是她站在庇護所門前俯覽山巒的景致,她說上次下大雨,拍不出美景,這次不想再錯過。我收到照片時,正上氣不接下氣地走在日本的朝聖路熊野古道上,剛站在一個瞭望台遠眺古道上一個名叫近露的村落,心想,一個西方一個東方,竟有幾分相似。
當年略過的法國段,就由我的文字代為走一趟。
另一位讀者Chris把書帶到北方朝聖之路的起點伊倫(Irun),傳來照片,還打了電話給我,告知當地人對這本以中文書寫的Camino書籍感到欣喜,還隆重地把書放在旅社某一個顯眼的位置。
在我未敢踏足的北方朝聖之路上,居然出現了我的Camino心路歷程。能夠有機會以這樣的方式與路過的朝聖者相會,實在是一份恩典。
他上路時,我正在美國出差,由於時差,當他走完一天路程時,恰巧是我這裡的晨曦。為此,我設計了一條徒步上班的路線,途經國王之路(El Camino Real)大道,隔空成為彼此的旅伴,接力走了一段Camino。
對我來說,Camino的旅程不會終結,且無處不在。
我相信,一百人走Camino,會有一百種不同的經歷和走下去的理由。我和老公在上路前,沒看過任何相關的書和電影,就是不想讓任何必到的地方、必看的儀式、必做的事情成為包袱。
如是者,我們就此踏上了朝聖之路的法國線。
法國線全長超過八百公里,起於法國的聖讓皮耶德波爾(Saint-Jean-Pied-de -Port),終於西班牙的聖地牙哥康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坊間通常把路程分成三十二段,每段走十多公里到三十多公里不等。沿途支援點和餐廳都很多,且多數路段每四到五公里就有提供住宿,屬徒步旅行新手的理想路段。
第一年我們計畫得很粗疏,避開了難以步行但景致優美的法國邊境,直接從馬德里坐巴士直奔潘羅普納(Pamplona),並以該地為起點走到了布哥斯(Burgos)。再度踏上Camino則是兩年後的事。
那年心癢癢,初冬再度踏上征途,誰知風雨飄搖,只走了一百多公里抵達雷昂(León),更發誓永遠不再於冬季前來。第三次走這條路時,我們有備而來,升級了裝備,心想「來吧!誰怕誰?」果真走到了朋費拉達(Ponferrada),卻被連日大雨困住。
直到第四年,我們終於走到了聖地牙哥康波斯特拉。這條路以扇形的貝殼為路標,它會出現在標柱上、地上、鄉村小屋的牆上,只要看到它就不會迷路。關於貝殼的由來眾說紛紜,我比較喜歡的說法是:貝殼上的坑紋最終聚於一點,象徵從不同路徑前來的朝聖者,最終相聚於聖雅各之路。
殊途,同歸。一個終點,也是一個起點。大家相遇,然後各奔東西,回到日常,就像放射線一樣繼續發光、發熱。
除了看貝殼標柱,我們也會像捉迷藏一樣尋找特殊的黃色箭頭。當途中突然想走岔路,看看另一番風景時,只要找到黃箭頭,回頭就能歸隊,令人安心。
至於為什麼箭頭是黃色?我聽過這樣一個傳說:過去當地村民為了教堂的維修,捐獻了各種顏色的油漆,完工後黃色油漆剩最多,教會人員便在教堂四周漆上黃箭頭,作為給各方朝聖者的指引,而黃色在天色稍暗仍看得見,非常實用,漸漸地「黃箭頭」就演變成了指引的象徵。
正因沿途標示如此清楚,我們才敢隨著「上帝旅行社」的安排,事前不刻意規畫,每天隨心決定走到哪、走多遠、看見什麼風景。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聖雅各之路】
Camino是聖雅各之路(El Camino de Santiago)的簡稱,也是天主教徒往聖地牙哥康波斯特拉(Santiagode Compostela)朝聖路的統稱。據傳,耶穌的門徒雅各在耶路撒冷被斬首後,遺體就葬在康波斯特拉,因此該地被視為朝聖之路的終點。朝聖者各自出發,徒步到這,這過程就是他們的Camino。往後種種因素影響下,也造就了許多著名路線。後來,該路從古羅馬經商路線發展下去,一直伸展至加里西西大西洋海岸的非尼斯泰爾岬(Cape Finisterre)。拉丁文Finisterrae意指天涯海角,所以也有朝聖者會從康波斯特拉繼續走非尼斯泰爾岬之路,象徵重新開始。
[Not a valid template]↑ 點擊圖片放大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朝聖路遙,地勢複雜。行者必須精簡行李,揹著行囊,遊走於原野、山丘甚至泥沼等不同地貌。 (圖片/達志影像)
[Not a valid template]↑ 朝聖途中有許多庇護所可借宿,部分甚至免費,為行者的迢迢長路養精蓄銳。(圖片/達志影像)
[Not a valid template]↑ 紀念歷年行者的紀念碑建於一九九○年代中期,一位年邁朝聖者正駐足於前合影留念。(圖片/達志影像)
[Not a valid template]↑ 踏上朝聖路的人們常在雪地裡、風雨中前行,宛如一場意志力的考驗。(圖片/法拉)
[Not a valid template]↑ 朝聖者們跨越年齡藩籬,齊心協力,並肩而行。(圖片/達志影像)
[Not a valid template]↑ 聖地牙哥康波斯特拉教堂位於朝聖路的盡頭,召喚無數行者徒步而來,又各奔東西,週而復始,生生不息。(圖片/達志影像)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