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寫真】大田鱉 台灣水生昆蟲之霸

撰文‧攝影/黃仕傑

學時曾住在台北市六張犁三年,那段時光與同儕到處找尋昆蟲,天空飛的、樹上爬的、水中游的都是我們的目標,這些經驗蓄積在腦中從沒忘過,進到生態世界後變成我快速上手的養分。與生態同好聊天時提起水生昆蟲,幾乎各類群我都能如數家珍地訴說觀察故事,唯獨「大田鱉」三個字,是陌生、前所未聞的。

好友說台灣原生田鱉有兩種,其中一種的印度大田鱉是台灣最大型的水生昆蟲,成蟲體長約七點二至八點七公分,雌蟲體型又比雄蟲略大。依照他形容的外觀與習性,當時認為可能是「紅娘華」的另一個俗稱,但體型與身體末端的呼吸管,跟記憶中的紅娘華卻怎麼也兜不起來,直到二○○六年嘉義大學昆蟲館建置期間,擔任該館標本採集助理時,看到大田鱉本尊才驚為天人。牠被飼養在魚缸中,體型比起紅娘華粗壯許多,前胸背板、前翅上的華麗花紋也與紅娘華完全不同。

牠以中、後足將自己固定在立於缸中的樹枝上,前足則是向左右兩側張開,看起來頗具氣勢。小得與身體不成比例的頭部,有一對巨大的複眼,還有短小的刺吸式口器,整個搭配起來簡直像外星人!這時一尾朱文錦悠哉地游過來,大田鱉前足瞬間擒抱,死牢抓住拚命掙扎的魚,看大田鱉前足末端的爪勾已經釘入魚體,口器也開始搜尋適當的位置,這突如其來的捕食行為讓我當場愣住,牠將口器刺入微微發抖的魚體中,快速地吸食並不斷變換位置,等我回神時魚已被吃完拋棄,剩下一層皮在魚缸中載沉載浮。

那天過後,大田鱉捕食的凶狠樣貌深深印在腦中,於是開始四處搜尋這種水生昆蟲的資料。大田鱉是昆蟲綱、半翅目、負椿科的物種,在東南亞國家、非洲、美洲、南美洲、澳洲都有紀錄,而我在馬達加斯加與秘魯亦曾實地觀察過。目前台灣的紀錄有兩種,分別是印度大田鱉(Lethocerus indicus)與狄氏大田鱉(Kirkaldyia deyrolli)。

搶親生子爭奪戰

老一輩說田鱉的台語叫水哮,客家人則稱為水剪仔,也查到如水龜、桂花蟬等名稱,名稱字面上的意義與牠的外觀(前足如剪刀)、生態習性(潛在水中)、味道(遭遇危險時分泌的氣味)皆有關。這類昆蟲在台灣早年農業時期常見,水田、農業灌溉溝渠、水塘、湖泊都是牠的棲息環境,但現在則是非常稀有的昆蟲。

每年春季來臨時,雄蟲會在棲息的水域找尋高於水面的樹枝或水生植物,停在靠近水面處以特定頻率上下搖晃身體,製造水面波動藉以吸引雌蟲靠近,若持續一段時間未得到雌蟲回應,則可能轉換位置持續上述行為。若雌蟲靠近配對成功順利交配,會在雄蟲選擇的樹枝高於水面處產下卵粒,產卵時雄蟲在一旁戒護直至結束,而雌蟲產完卵後便自行離去,留下雄蟲守護卵粒,用心照顧直到孵化為止。

正常來說,雌蟲成體後腹中開始製造卵粒,在繁殖季來臨時,會到處找尋雄蟲交配,如果到達腹部載卵量的臨界點尚未找到雄蟲時,會將早先製造的卵粒排出,這些卵粒未經交配,所以不會孵化。較為特別的是大田鱉有昆蟲界中少有的殺子搶親行為(動物界首推獅子的行為,若獅群領頭的雄獅被擊敗,新任雄獅會將原本的幼獅殺死,雌獅才較容易與之交配)。大田鱉雄蟲護卵時,若遭遇腹中裝滿卵粒急於尋找對象的雌蟲,雌蟲會先將雄蟲驅離,使用前足將附著於枝條上的卵粒刮除,並在該處等待雄蟲。護卵心切的雄蟲回來找不到卵粒,才願意再次交配。這樣的行為在人工飼養田鱉時非常容易發生,所以配對成功產卵後,須將雌蟲移出。

經過數次觀察被刮除掉入水中的卵粒因為無法透氣而死亡,尚附著在枝條上的卵粒,如果持續噴水保持溼度,一樣可以孵化若蟲。於野外環境調查時,曾數次發現卵塊疑似被破壞的痕跡,推論在野外亦屬於正常的生態行為。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因為有印度大田鱉爸爸不辭辛勞地細心呵護,每顆卵粒才能健康飽滿。
[Not a valid template]↑ 剛脫皮的若蟲,看起來晶瑩剔透。
[Not a valid template]↑ 若蟲以小魚、小蝦或昆蟲為食,但如果食物不足,也會捕食同類。
[Not a valid template]↑ 若蟲的腹部有細毛且有長有短,長的細毛用來防水,短的用來壓縮氣體,以便儲存空氣(圖中的銀色部位即為空氣)。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