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志宏(經典雜誌總編輯)
華人稱伊斯蘭教為回教,信徒為回民或回教徒,源自於唐時西域回回人信仰的宗教的縮稱,這個用語早應該改正,因為穆斯林早不再限於西域人士,而已非昔日吳下阿蒙的伊斯蘭教下十六億的穆斯林信徒,不但已躋身世上第二大宗教,更是成長最迅速的宗教。
即令在亞、非信徒激增,但伊斯蘭教近年來卻遭受許多誤解,肇因部分極端伊斯蘭教團體以武力或暴力等方式反抗長期打壓他們同胞的基督教世界,於是習於偏向歐美媒體觀點報導的台灣讀者,因而易對伊斯蘭世界產生偏頗的認知。實際上,從地理位置上我們實離阿拉伯世界的中亞地區相當遠,但我們的南方近鄰馬來西亞、汶萊與印尼皆為重要的伊斯蘭國度,如果溯源實與明朝信仰伊斯蘭教的鄭和七下西洋有很大的關連,一般咸信他將伊斯蘭教帶入他所探勘的南洋國度。
當我們舉國重新定位新南向時,我們更應先認識伊斯蘭教,〈阿拉天空下〉則是《經典》解讀伊斯蘭文明的嘗試。
〈印度尼西亞的合縱連橫〉則是深研東南亞局勢的林若雩副教授與《經典》攝影子正連袂所完成的即時報導,猶當半世紀與十八年前才在印尼發生了兩次大規模的排華運動,令人記憶仍新,今天中國的「一帶一路」新戰略下,【天朝再起?】兩國當下開展熱絡互動,雖在政經上實各有所圖,在這個競合大局中,我們也得找出自身的利基點,點出台灣應如何尋找與開啟和印尼互動的契機。
早已於一九七八年即被發現,但直至二○○八年才被定為國家遺址的「萬山岩雕」,因為深藏山林,人跡罕至,大部分的國人可說相當陌生,《經典》【考古台灣】決定將其列入報導系列,於是新進的攝影松柏,就擔當重任,隨著考古人員來回走了幾天艱難山路,總算將岩雕畫面帶了回來。為何刻岩雕?誰刻?圖案的意義?這些前人留下的時空膠囊,仍待研究人員解謎中。辦公室裡松柏將照片投影出來時,即令見多識廣的《經典》所有同仁也無言了,除了訝異於過去對這塊土地歷史的無知與無感外,也好奇為何如此精采圖像與資訊不曾見諸主流媒體。這塊深鎖叢山密林裡的台灣考古經典,《經典》必須與您共同見證!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