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摘】山.海.經 黃效文與探險學會

撰文/劉鋆
攝影/黃效文

是個「探險家」,也是個作家跟攝影家。

他是香港(中國)探險學會(China Exploration & Research Society,以下簡稱CERS)的創辦人。這個特別的非營利組織,致力於中國偏遠地區跟鄰近國家的探險、研究、保育跟教育工作。

一九八六年,在美國成立學會之前,黃效文就為當時服務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帶領了六次的探險,定位長江新源頭是他第一件為世人所知的成就。

他帶隊探索四大重要河川源頭(長江、黃河、湄公河、怒江)。是他以藝術的角度讓世界知道藏羚羊的危險處境並給予保護;是他深入藏區尋找並復育純種的藏獒犬;讓緬甸貓回到家鄉也是黃效文與CERS。

海南島洪水村就這麼剛好讓他知道再過幾天傳統的茅屋即將被拆除,這意外中的難事是要介入,還是別理它?他知道如果不插手的話,海南黎族僅存的傳統茅屋以後只能在百科全書裡見到了,他開始張羅尋找資源和協助,花了兩年修復了十五棟茅草屋。

這幾年CERS將觸角延伸到中國的鄰近國家,包括尼泊爾、寮國、印度、不丹、菲律賓,特別是緬甸。超過十年的時間,他將緬甸從北探索到南,在北部的撣邦進行幾個項目。二○一三年開始啟用一艘一百零六呎的探險船,他的團隊將工作重心放在依洛瓦底江和欽敦江的上游,這兩條河是緬甸很重要的動脈。二○一五年CERS啟用一艘七十呎的外伸支架艇在菲律賓的巴拉望從事海洋研究工作。

三十年來,CERS成功地主導多項保育項目,其中多個製作成紀錄片。黃效文經常受邀到大學跟國際會議上為企業和特定人士演講。他曾被青年總裁組織(Young President’s Organization)和世界總裁組織(World President’s Organization)選為最佳演講。他曾多次在倫敦的英國皇家地理學會與其香港分會演講。他的探險與保育事業受到許多基金會,個人與企業的支持。

二○○二年黃效文被《時代雜誌》選為亞洲二十五位英雄之中的一員,稱他為「中國最有成就的在世探險家」。三十年裡,太多的殊榮與國際媒體報導聚集在這位探險家身上。

這樣的一位華人探險家,我們怎麼能不認識呢?

三探長江源頭,掬飲長江水

若要認真地從歷史或契機說起「香港中國探險學會」的成立,就不得不回到一九八五年黃效文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支持下進行的「長江溯源行」。那年,黃效文重新界定了長江源頭。在此之前,世人所認識的長江源頭是沱沱河源(通天河支流)的格拉丹東雪山;然而,在黃效文的這次溯源後,長江的源頭被重新界定在通天河的另一條支流「當曲」的源頭(發源於霞舍日阿巴山),這個發現讓長江的長度增長了六點五公里。

「長江溯源」、「黃河溯源」這些項目聽起來無比浪漫,但執行起來卻必須是科學與理性的,這完全符合黃效文喜愛極端的個性。一九八五年黃效文得到美國太空暨航空總署噴射推進實驗室(NASA/JPL)的支持,從太空梭照片中成功判讀出長江的這個源頭,然後經過縝密的規畫與無數的會議後才讓這個探險不只是紙上談兵。這個計畫讓黃效文從一個浪漫的夢想者躍升為理性的實踐家。我們不妨回過頭來看看黃效文的成長過程,當他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念書時,同時修讀浪漫的「藝術」與追求真實的「新聞」;他讓他孩童般的天真與好奇在藝術裡恣意生長,卻也同時用著另一半的科學頭腦去平衡他嬉皮的浪漫情懷。

六點五公里也許對這條全長六千三百公里的世界第三大河本身來說算不了什麼,當時也沒有馬上讓黃效文成為中國英雄,但這六點五公里卻為這位華裔探險家的未來之路打下最堅固的基礎。

逆流上達三江源,探險學會也順水而下將項目發展至緬甸,甚至容納百川的海洋。探險的方式也變得更全面,從四輪的探險車到完全不用輪子的河船,唯一不變的是那個對世間萬物的「好奇心」。

「一九八五年探險前,我研究了一九八四年太空梭上傳回的大底片影像,當時這條支流不巧被雲層所遮掩。對於六千四百公里的河流來說,一公里不算什麼;然而在河源上游比較兩個源頭時,長度相差一公里的話,意義就格外重大了。」這個在電腦螢幕上看來也許不到一公分的差距,卻讓黃效文發動了第三次長江溯源。

與二十年前不同的是,這次的出發地是CERS的雲南中甸中心;不變的依然是高原上的遼闊景致與突如其來的驚心大雪。每次的出發,探險隊並不會只有一個目標、只做一件事情。這次的終極目標雖然是要再次尋找長江新源頭,然而很多高原上的項目都在這次的路程上繼續著。協助土木寺重建藏醫學院的評估、發放可自行調整度數的眼鏡給偏遠地區的藏族、甚至意外地解救了兩隻幼隼而讓整個探險隊心情大好。這些在探險路上所發生的事情,不禁令人聯想到從自然取用並給予回饋的概念。青藏高原與天相接,風光縱然美好,但也總是會不經意地就丟出難題來試探企圖接近的人類,但只要謙卑地知道人類在大自然前有多麼地渺小,並懂得敬畏,高原也可以成為祝福之地。

探索新源頭的那日清晨,東南的雪山格外耀眼,地面上的一層濃霜也因朝暉而閃爍著童話故事般的金色光點,探險隊伍輕裝騎馬進入加色格拉山麓並沿著多朝能上溯。

「不同於若霞能的源頭,那是從地底湧出的泉眼;多朝能與格拉丹冬的源頭類似,都是雪山融雪!」黃效文恍然大悟地說著。是的,即使再先進的科技也無法分辨出源頭是泉眼還是融雪,一切都必須自己到達此地親眼為憑,而這,也就是探險的重要意義不是嗎?

「就是這裡了!」黃效文向空中拋灑五彩風馬旗,拿著一片經幡鋪在源頭處。他選了一池雪穴,下有雪水流經,代表源頭,並在雪地跪下,以雙手捧起雪水,一飲長江水。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探險學會跑遍藏區尋找純正的藏獒,避免牠們遭滅絕厄運。
[Not a valid template]↑ 探險學會紮營在阿爾金山區。
[Not a valid template]↑ 高原上的藏族女孩正在擠氂牛奶,氂牛的肉與奶是藏民的主食之一。
[Not a valid template]↑ 探險學會在台灣阿里山達邦部落,用傳統方式建造「過去屋」(舖黑油布)與「現在屋」。
[Not a valid template]↑ 目前仍居住於中國東北的鄂溫克人,被稱作是最後的馴鹿牧人,他們放牧馴鹿的悠久傳統,已在今日逐漸消失。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