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蔡文村(經典雜誌叢書編輯)
微雨的午後,我們來到東大寺──這個以世界最大木構佛寺建築,及其高十六公尺的大佛而聞名的寺院;同時也是鑑真東渡後,首次登壇授戒的地方。
為了追尋鑑真的歷史,我們前往日本京都、奈良等地,努力蒐羅相關的線索,試圖拼湊遙遠的記憶。在這裏,我們見識到日本人對於古蹟維護的嚴謹用心,更深刻感受到他們對於鑑真的感念與尊崇。
鑑真傳戒的起點
唐玄宗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鑑真一行在薩摩國(今鹿兒島)登陸,正式進入日本國土,時值日本聖武天皇天平朝。在僧侶、官員等的引領下,法師最後於天平勝寶六年(七五四年)三月,在國都平城京的東大寺落腳。
平城京即是「奈良」的前身,自七一○年遷都至此,其仿唐長安城佈局規制。從此日本逐步邁向律令體制完備的集權國家,並由此開展輝煌璀璨的奈良時代;有人說,奈良古城代表了日本正史的開端。
作為一個歷史古都,奈良的國寶、古蹟數量居全國之冠,為保護這些文化遺產,政府制訂相關法規,以防止市貌的過度改變。這類的規定,限制了奈良的都會發展,但也因此,反而散發出一種歷史積澱的沈靜美感。而在鑑真人生最後的十年中,與他關係最為密切的兩座叢林──東大寺與唐招提寺,正是位在這座古老的城市。
我站在南大門(東大寺總門)下,面對正前方的大佛殿,身後的香爐煙霏裊裊,人們將香油錢投入木製的賽錢箱,點燃一柱香插入香爐,接著以雙手兜攬煙氣後以手覆頂,據說這樣會獲得神明的庇佑。
從遠處看,佛殿龐大的屋頂面積,使得建築整體顯得凝重莊嚴,最上頭屋脊兩端的鴟尾,儘管天色陰暗,但仍映照出耀眼的金芒,有如犄角般直插天際。屋頂為雙層的「寄棟造」式,其實就是中國的重簷廡殿頂造型,只是在下簷正中為配合開窗而稍作變化。殿中的盧舍那大佛,據說歷經十年,前後動員二百六十萬人力始完成。大佛於天平勝寶四年(七五二年)開光,朝廷以此地做為全國分寺的「總國分寺」;就在兩年後,鑑真在此登壇授戒。
勝寶七年,鑑真依道宣《戒壇圖經》,「於大佛殿西……移天皇受戒壇土築作」戒壇。今日的戒壇院,即為昔日戒壇所在。「戒壇堂」為院中主體建築,木造空間幽暗而逼仄。平面呈方形,中央是多寶塔,塔前有釋迦、多寶佛尊,據說是唐代的作品;四個角落則是廣目、多聞、持國、增長天王,為奈良時代遺物。其中有一個展示櫃,裏頭陳列幾片藐不起眼的殘瓦,竟是日本三大戒壇(奈良東大寺、下野藥師寺、筑紫觀世音寺)最初的「甍」(屋瓦)。
鑑真傳法的神聖殿堂
原來,鑑真不僅在東大寺請立戒壇,而後更極力促成朝廷,在東方的藥師寺與西方的觀世音寺立戒壇,三者鼎立構成傳律授戒的中心,當時稱天下三戒壇。
唐招提寺,位在奈良西郊。
鑑真初到時,這裏還屬平城京的京畿範圍,就在七五九年,鑑真受領聖武天皇所賜、原為皇子新田部親王的舊邸,在此創建了唐招提寺,也由此開展南山律宗一派,並成為日本律宗的總本山而相沿至今。
唐招提寺的金堂,是日本現存唯一的奈良時代金堂建築。自寶龜七年(七七六年)建成至今,曾經鐮倉、江戶與明治時代四次的修整,在平成七年(一九九五年)阪神大地震後,由於地層的劇烈變動,使得金堂的柱礎產生高低差,以致影響到整體建築的平衡。經過評估,遂於平成十二年開始所謂的「平成大修理」,而將金堂整體拆解,預計用十年的時間完成修復。
金堂由鑑真弟子如寶鳩工,建成於寶龜七年農曆六月;而鑑真恰在同年的農曆五月圓寂,因此當無緣親臨金堂的榮景。但是,講堂卻是他生前在此講經授法,是與他休戚相關且一脈相承的地方。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Not a valid template]↑ 鑑真紀念館外的《鑑真大和上淩滄海遙來之地》碑,標誌此地是大師當年跨海而來的登陸處。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