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張翠容(經典雜誌特約撰述)
攝影/徐安隆(經典雜誌特約攝影)
在阿拉木圖相約阿依古麗.吐爾遜那紅(Aigul Tursynakyn)見面,乃是六月底一個黃昏,天氣出奇地仍充滿涼意,遠望景緻乃是天山延伸出來的外伊犁阿拉套(Zaiilisky Alatau),白雪封頂,真的以為自己身處於某個歐洲城市的秋天,但這山脈卻又提醒了我,阿拉木圖其實離中國不遠。
嚴格來說,從這裡開車到中國的新疆邊境,只有四至五小時車程,而位於此邊境的霍爾果斯口岸,將使哈薩克與中國的經濟關係更為緊密,這裡是中國提出的新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如果西方視「一帶一路」為重塑世界秩序的戰略手段,那麼,霍爾果斯將成為國際媒體的關注焦點。哈國百姓很難理解「一帶一路」這如此龐大的政經藍圖,就好像阿依古麗.吐爾遜那紅,她只默默繼續做好教書工作,又或許她感到新絲綢之路可讓她在哈薩克多一些優勢,因為她是位會說漢語的哈族人。
我見她第一句就說她名字好長,還以為是維吾爾族,長相像極了。她羞澀地笑了笑,請我稱她艾歌(Aiko)便可,跟著在我記事簿上,用秀麗的中文寫下家鄉名稱:博爾塔拉。這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下轄的一個自治州,唐朝為西突厥游牧地,也是哈族人的聚居處。
原來,當哈薩克於一九九一年獨立後,不久便推出新的移民優惠政策,呼喚散居於海外的哈族人回歸歷史的祖國。這舉措背後有其邏輯,作為世界第九大面積的哈國,全國人口只有一千七百萬人。在蘇聯統治時期,哈族人口還不比俄裔人口多,建國後為了讓哈族成為主體民族,向海外同胞招手是解決之道,同時亦可提高國家的勞動力,這與以色列建國後鼓勵海外猶太人回歸的政策類似。
歷史祖國的情感呼喚
當時艾歌太小,記不起她親戚家人如何回應這個呼喚,但她對這片未曾踏足的哈薩克土地,確實有說不出的情感聯繫,父母輩早已向她講述哈族的歷史,在家裡也以說哈薩克語為主。不過,她在博爾塔拉上學還是以漢語為主,加上高中時在中國東北的大連度過,即使移居到哈薩克已有九年時間,一口流利的漢語至今未有退減。
「九年前我隨家人遷移到這裡來,在阿拉木圖的哈薩克阿布萊汗國際關係及語言大學繼續學業,本科唸英語,研究生為同步口譯。」艾歌為她本人作了個簡介。有趣的是,畢業後她留在母校任教,竟教起中文來。她說,學中文的哈國學生愈來愈多,近年學界與中國的交流的確也多了。今年暑假,她便帶著一批師生前往烏魯木齊交流。至於口譯工作,她亦奔波在哈薩克與中國合作的會議上。自中國推出「一帶一路」後,官方與私人企業考察團接踵而來,更遑論大大小小的相關商務會議了。
當我與艾歌話別,望著她的背影,隱約看見一座文化橋梁。鮮少有媒體論及,這批來自中國的哈族青年,將繼續以各種原因往來於哈薩克與中國之間。
艾歌的好友阿加爾(Nurdolla Azhar)三年前來到哈薩克,已有了工作,但到現在還未決定定居在哪一方,結果不時兩邊跑。能懂漢語明顯為她們帶來好處。現在,在哈薩克,中國已取代歐美,成為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資者,從石油到天然氣管道,超過一半由中國企業營運。換言之,掌握漢語即可開啟更多工作機會,聽說工資還會高一些。
阿加爾說,她多半會留在哈國,除工作機會外,也因這裡的政治環境比新疆穩定。她和家人多年前在新疆的家外頭,曾目睹漢人與維吾爾族人的血腥衝突,這讓她更珍惜哈國的安穩寧靜。
自哈薩克立國以來,中國境內的一百萬哈族人,已有六十至七十萬移居至哈薩克,除勞動階層外,也不乏知識分子和專業人士。這人力流失,讓中國也得找出因應對策。而這批來自中國的哈族人,在哈薩克逐漸成為一道風景。
我在友人介紹下,認識一位也是來自新疆的哈族作家葉爾寶拉提.阿比肯(Erbolat Abiken),早在哈薩克獨立不久,他就迫不及待回歸這片不僅是歷史的故土、也是他心靈的家鄉。遊走兩個文化之間,他說,人類問題是共通的,中哈兩國有著類似的體制,經濟發展是硬道理,人們慢慢失去一種世界觀,即使文化界亦如是。因此,他特別懷念經典俄國文學的視野與胸襟。
我翻了翻阿比肯的哈薩克語作品,只靠在旁友人作粗略的翻譯。阿比肯強調他不愛風花雪月,他的小說無不反映所處社會的現實情況。可惜哈國乃至中亞文學沒有受到充分重視,不然,我們或許可透過文學,多了解在哈薩克表面穩定下的一股社會暗流。
失衡的經濟結構
哈薩克過去的經濟發展模式頗為局限,蘇聯時代的單一經濟延伸到獨立後的哈薩克,照樣只靠輸出原物料和天然資源賺取外匯,且與資本主義全球化匯流,逐步邁向去監管化與私有化。
哈薩克是世界十大產油國之一,同時也盛產鈾礦,蘇聯時期已被視之為能源重地,農業亦一樣豐富,可謂是得天獨厚。可是,脫離蘇聯獨立後,新政府重能源而輕農業,更開放門戶,爭相來到哈國投資的外商,百分之九十都集中在能源產業上,中國更是佼佼者。
隨便一位哈國人,都可以拉著我細數中國在哈國的「無處不在」,最顯而易見的是加油站,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經營的,在阿拉木圖已占了五分之一。中石油於二○一三年收購哈薩克PK石油公司,當時更受國際社會矚目。還有天然氣管道、鐵路、高速公路,都是中國來建造。中國貨品更是避也避不了,活像要把哈國的日常用品包起來似的。一來中國貨品便宜,另一方面也反映哈薩克缺乏輕工業,這種不平衡的經濟結構,最易受國際市場的衝擊。
新疆烏魯木齊市中心的邊疆酒店和西域貿易城,便是哈薩克人與新疆人之間貿易最活躍和最集中的地方。一位新疆人向我說,哈薩克人來到此處,連燈泡都要買回國,可見他們有不少日常用品,在其國內都缺乏生產。
有鑒於此,已從中國移居到哈薩克的哈族人,無論是勞工也好,知識分子也好,都會經營小規模民間貿易,以圖增加收入,甚至成了主要收入來源。他們有些設站辦理網購,然後再託人帶水貨。我隨即問,「一帶一路」對他們是好消息嗎?他們搖頭說,有什麼好?反而讓他們生意愈來愈難做,因為他們這些小型批發商正逐步被大批發商取代,更何況哈國貨幣堅戈(KZT)的大貶值。
事實上,隨著近年能源價格持續下滑,哈國的景氣快速衰退,堅戈更貶值了五成,因此對移民的慷慨優惠政策亦逐步減少,使得前述的大遷徙已有冷卻現象。但哈國政府欲借中國新絲路政策之勢,帶動國家經濟的轉型,再次吸引海外哈族歸來,哈薩克總統納札爾巴耶夫甚至曾在電視公開演講中,呼籲哈國年輕人學漢語,迎接新時代的來臨。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哈薩克共和國小檔案】
- 首都:阿斯塔納 Astana
- 最大城市:阿拉木圖 Almaty
- 國土面積:2,727,300平方公里(世界第九大)
- 人口總數:17,544,126人(2015)
- 官方語言:哈薩克語、俄語
- 經濟數據(資料來源/世界銀行)
- 國內生產總值(GDP):1,843.61億元(2015)
- 人均GDP:10,508.4美元(2015)
- GDP年成長率:1.2%(2015)
- 天然資源占GDP百分比:27.5(2014)
- 中哈雙邊貿易
- 主要貿易口岸:霍爾果斯 Khorgos
- 中哈雙邊貿易額:105.67億美元(2015)
- 哈對中國出口額:54.84億美元(2015)
- 哈自中國進口額:50.83億美元(2015)
[Not a valid template]↑ 霍爾果斯一處國際商貿中心,哈薩克商人正在裝載包裝好的自行車。大量中國商品挾其價格優勢,透過邊境貿易進入哈薩克的日常生活。
[Not a valid template]↑ 位於哈薩克東部扎爾肯特(Zharkent)一座充滿中國建築元素的清真寺,建於一八九五年。
[Not a valid template]↑ 哈薩克境內「霍爾果斯—東方之門」經濟特區的無水港,來自中國與哈薩克不同軌距的列車在此轉移貨櫃。在中國「一帶一路」的經濟新戰略中,這裡就是東方與西方的連接點。
[Not a valid template]↑ 哈薩克已開展許多大型建設,尤其在新首都阿斯塔納。哈國政府欲以公共工程打造國家認同,所費不貲。
[Not a valid template]↑ 哈薩克擁有大量土地資源,但農民相當擔心土地會在私有化過程中被掠奪。
[Not a valid template]↑ 阿拉木圖西北,於伊犁河谷發現的佛教岩畫。十四世紀的商旅在絲路上留下諸多遺產,今日的一帶一路又將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