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潘美玲(經典雜誌文稿召集人)
攝影/安培淂(經典雜誌攝影召集人)
微風習習,一只大鐵壺嘴上掛著彩色塑膠杯,這個美麗的逗點,在大樹下靜候著,隨喜奉茶,解趕路人身體的渴,也帶著心靈之美,繼續善意的傳遞。這個時空的茶,角色清簡素樸。
台灣一年內需飲茶量四萬餘噸,茶是怎麼被喝掉的?你,在哪裡喝茶?
嘉義茶屋的茶生活美學
三月初,驚蟄剛過,以豬圈改建的「眷茶屋」旁櫻花怒放,太和村人聚在樹下擺起茶席,一起雅興喝茶,以茶會友,以茶交心,櫻花樹上紅山雀、藪鳥、青背山雀也來湊熱鬧。
太和村是位於阿里山北道(162甲線)一處茶鄉,相較於南道(台18線)每逢假日遊覽車吐出大批陸客,繁榮著當地經濟,一線之隔的北道諸村相對安靜許多。
從台三線轉162甲線往梅山鄉太和村前進,GPS上顯示的圖譜是一團如毛線糾纏的髮夾彎。兩車相會時,頗有黑羊與白羊過獨木橋的糾結態勢。狹仄的山路阻礙觀光的可即性,拉慢了發展速度。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二○一三年初,太和村興起「家家有茶席,處處有茶屋」的點子,茶鄉居民改建過去的豬圈、鹿寮成特殊風格的茶屋,甚至將創意茶席開啟在茶田中央的一丸大石塊上……;不分老幼勤習陶藝,自己拉胚製作茶壺、茶杯、茶盤,甚至於自家後院建起半導焰式的陶窯工坊,為茶席增添藝趣。
戲稱為「自己砌」建築團,成員除了村民,也加入了陶藝家蔡江隆、李俊蘭、陳正哲教授的義務投入。茶屋建材完全取自當地,藉著茶屋施作,老人家牛伯伯一併傳承在地工法,並以「放伴」方式號召鄰里有空就過來幫忙。
「街坊們有時間就這蓋一點,那修一點,完工時間的急迫性不在主要算計,大家聚在一起參與的過程才要緊。」主要成員之一的麗芳表示,「重點是好玩!」
另一處有七十年歷史的鹿寮茶屋,設計上刻意保留過去剪鹿茸的活動木窗、堆放水鹿排遺的地下室,以米糠加石灰的傳統工法,糊出的一面土牆反具現代摩登美感。昔日產業遺址搖身一變,成為村人雅士的飲茶空間,農事之外也將美學融入生活。
茶屋主人郭忠國殷勤地為眾人解說,左上方盛放稻米的穀倉,在脫殼之後,米糠會從上方小孔墜入地下室,混合鹿糞,恰巧是肥沃農田的最佳有機肥。一旁參觀者不禁撫掌大讚:「古早人哪會遮巧(這麼聰明)!」
茶,帶給太和的改變,不只經濟盈收,透過茶,人與自然取得連結,心靈上滌塵清亮。
太和村曾是八八風災重災區,災後,許多茶農的心態有了改變。簡嘉文開始放掉慣行茶,以茶為友,敬天愛地的默默改種起野放茶,茶田旁建起的一方小小茶屋,也正是太和茶屋的濫觴。
「只要是顧及自然生機,對土地好的,都是好茶。」除了欽敬他對土地的珍重,自力造茶屋的才情更是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以回收廢棄的木材、鐵料,撿來的石塊、舊物構築起來的小木屋,依著茶山順勢而建,日式茶灶、石砌烤窯、手繪、木雕、造型燈飾,創意無極限。但他總自謙:「其實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到,你有沒有玩過樂高積木、拼圖遊戲?原理是類似的。」生活無欲無求,卻又豐富得要滴出汁來。簡嘉文話很少,卻字字珠璣,有人談茶,仙模仙樣,但簡嘉文談茶,一點都不玄,他是往心裡求,才能從生活中創造出這麼多小妙趣。
城市裡尋找綠洲
喝茶的地方,也是心安住的處所。不論是四疊半的日本茶屋,或焚香、鳴琴、掛畫、插花的宋明文人茶室,不變的是,飲茶的空間,永遠都是一塊令人心靈沉澱的淨土。
移墾歷史的台灣社會,多元的文化也反映在茶文化中,除了早期從中國沿岸承襲的潮汕工夫茶,江南文人茶的風雅,也在百萬軍民自大陸撤居台灣之後,留在島上兼容並蓄;隨著島內經濟崛起,比賽茶、高山茶更炒熱了台灣茶業,時代推移下茶藝興榮,茶文化百花齊放。
第一眼看到包夾在參天高樓下的「無為草堂」,馬上聯想起迪士尼動畫片《天外奇蹟》裡老爺爺卡爾的釘子戶小屋。茶館主人英民回想起二十六年前剛開張時,附近還是一片稻田、泥巴路,如今周遭蓋起了一棟又一棟的高樓大廈。愛茶也雅好藝術的他,每天早起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為自己泡一杯茶,堅持在寸土寸金的鬧市裡開茶館,讓緊張的現代人在張牙舞爪的石屎森林中,覓得一方安靜喘息的空間。
相較於目前泡沫紅茶店開遍大街小巷,一般人可能很難想像八○年代的台灣,曾經有過盛極一時的茶藝館黃金時代。而這座台中鬧市裡溫婉現身的茶館,正是繁華散盡之後的僅存碩果。
傳統茶館的式微,象徵著台茶走下坡了嗎?「冶堂」主人何健卻有不同看法:「台灣傳統茶館有十年的風光期,之後因為空間取得與人才門檻無法突破而逐漸沒落,但看似消,卻反是長。學茶風氣愈來愈盛,透過茶,學習經營精緻生活,一般人雖已不流行在茶館喝茶,但愈來愈多人在家中闢有飲茶空間,茶藝已經進入家庭,深植於每日生活裡。」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嘉義太和茶屋裡簡嘉文一家人和樂享受週末時光,傍茶山而立的茶屋,以回收廢材建成,因為造型奇特,曾被朋友戲稱為「霍爾的移動城堡」。(攝影/楊子磊)
[Not a valid template]↑ 不二堂以色彩、燈光及茶具設計,營造出簡單喝茶的年輕氣氛。
[Not a valid template]↑ 京盛宇以紫砂壺現泡外帶茶飲,試圖在傳統茶湯與現代生活中找到平衡點。(攝影/楊子磊)
[Not a valid template]↑ 高雄柴山的揹水奉茶傳統,自一九九二年至今不輟,是台灣最美的人文風景,台式人情滋味從一杯茶中體會冷暖。
[Not a valid template]↑ 淨斯茶書院裡年輕學生安靜習茶,習茶也在練心,感官覺知能力因此而敏銳,內修人文底蘊,進入喝茶的清和境界。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