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寧卉(獨立記者)
中國是「風光發電大國」。單看風電,這句話在十年前是戲言:二○○五年,中國的發電裝置容量已居世界第二,風能在全國發電總量的占比,卻連零頭都不到。再看太陽能發電,這句話在五年前也還是戲言:二○一○年底,中國太陽能的裝置容量只有零點九萬千瓦,大概只占全國發電總量的百分之零點一。
然而,二○一四年,根據中國能源局的數據,中國的新增風能和太陽能光伏發電(Photovoltaics,簡稱PV,是目前利用太陽能發電的最佳方式)在全球範圍內都居領先地位,連續六年成為全球最大的風電市場。
這一年,中國在水能、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上,投資了八百九十五億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國,比起排名第二的美國,要高出百分之七十三。
大沙盤下的盤錯線條
中國在可再生能源上的大國地位,在五至十年間迅速建立起來。
與此同時,中國的電力消耗,從二○一○年到二○三○年將增長百分之兩百五十;到二○二○年,中國的碳排放量將比美國多排放百分之七十。作為應對,中國亦宣布計畫二氧化碳排放將在二○三○年達到峰值,同一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供給的比例將達到百分之二十。
這些數據緊密交叉卻不容易看透。在它的背後,是中國正在經歷的大規模能源轉型。
這是一塊巨大的沙盤,其中深淺不一,複雜交錯的線條,代表著中國從改革開放以來,「驚天動地」的經濟發展道路上,隱藏著的種種利益鏈條、權力平衡。很多的決策者,都深陷在沙盤中央,而他們的每一次演算,都將牽扯到億萬百姓的命運,這些牽動,從普通工人的生計到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從城市裡的空氣質量到遠方大草原上的牛羊畜牧,不一而足。
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的全國性能源輸出基地將集中在西北——大致包括新疆、甘肅、青海、寧夏、陝西以及內蒙古西部等;這裡擁有中國最豐富的能源儲備,從化石能源到風能、太陽能都是如此,它也是這塊轉型大沙盤的最佳見證者之一。
如果你曾經在改革開放初期(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關注過中國電影的話,大概就會看到《中國當代電影史:一九七七年以來》一書中所說的,「滿目黃沙、大漠和古堡裡壓抑的女人」,也會因為這些標籤化的符號,尤其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形象,來理解這片占據中國三分之一版圖的西北大漠。
通常而言,用幾個符號來填充對一個地區的印象,總是不夠準確的。
西北地處亞歐大陸的中央地帶,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上,眾多板塊在此碰撞匯聚,高原、盆地、山脈壯麗。這裡有被稱作「塞外江南」的河套、寧夏平原,亦有羅布泊、阿爾金山等無人區,滿足了人類文明對「蒼茫」一詞的想像。西北一頭挑著「華夏民族」文化源頭的重擔,另一頭,還承著「絲綢之路」起始點的驕傲。
但是,今天的西北,依然可以用「黃沙、大漠和古堡裡壓抑的女人」等文字,來形容它的乾旱、貧窮和邊陲。
西北是嚴峻的「生態貧困」地區,最能夠反映這種貧困的是難以利用的土地。西北難以利用的土地占國土面積的比例高達百分之六十,遠遠高於其它地區,例如在東部,這個數字僅為百分之三點四。
根據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二○一三年的數據,在陝西、甘肅、新疆、內蒙古、青海和寧夏,有將近一千三百六十萬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每人每天的生活費用約一美元),占該地區人口總量的百分之十四,這比全國水平要高出八個百分點。
與惡劣的生態環境、極端貧窮的挑戰相對應的,是西北一幅幅規模巨大、影響深遠的能源藍圖。
地最廣、人最稀的大西北,太陽能和風能資源也最豐富;在荒地上迅速立起成千上萬的太陽能、風能裝置或兩者並行,也最為便捷。根據二○一五年中國能源局發布的數據,西北的幾個省分在太陽能和風能的裝置容量上,都遠遠高出其它省分。
這些年來,媒體已經習慣了用「風、光無限」來形容西北地區迅猛發展的新能源產業。故事的主角,是成千上萬架嶄新、巨大的白色風機,亦是大片荒地上鋪滿了的太陽能電板,整齊畫一地排列在高原之巔……原本荒蕪的土地,如今滿是提供清潔能源的設備,儼然成為了美好新世界的縮影。
只是,從西北輸出的能源,遠不止這些嶄新的電機,也遠遠談不上「清潔」或「綠色」。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相較於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更具成本優勢,甚至可與煤炭、天然氣一較高下。甘肅蘭州的一處風力發電廠,扇葉林立,和其後的電塔相映成趣。(圖片/達志影像/REUTERS)
[Not a valid template]↑ 中國迄今對高汙染的煤炭仍倚賴甚深。煤礦重鎮陝西,兩名礦工等著上工。(圖片/達志影像/REUTERS)
[Not a valid template]↑ 資源匱乏的西藏,居民反而發展出屬於在地的「適當科技」:運用以太陽能煮沸熱水;西藏高原陽光穿透大氣層時能量損失低,是全中國太陽輻射最強,最適合發展太陽能發電的地區之一。 (攝影/王志宏)
[Not a valid template]↑ 新疆阿克蘇工業區,僅鋪好基座的太陽能電站,猶如中國能源願景,狀似蓬勃,實則前途未卜。(攝影/儲永志)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