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釋證嚴
現今世間一切講求快速,卻有很多事仍令人感到「來不及」。特別是面對人禍頻傳,如中東的戰亂,一波空襲,炮彈落下,許多人被炸得支離破碎,實在令人悲痛,而這都出於一念之間的善惡拔河。所幸也有人不斷付出溫馨大愛,關懷苦難眾生。
敘利亞內戰經年,難民奔逃至鄰近國家,生活還是痛苦不堪。慈濟人長年照顧敘利亞難民,如約旦慈濟志工已將部分境內的敘利亞難民列入長期照顧戶,今年穆斯林開齋節即發放了來自台灣的白米,還依他們的飲食習慣給予各式物資。
由於持續付出大愛的精神,源於慈濟的「竹筒歲月」,志工向難民分享:「發放的物資來自點滴匯聚,人人都可以互相幫助。手中的一個銅板,累積起來就能助人。」不但維護難民的尊嚴,也啟動善的循環。
七月下旬,土耳其政府官員、敘利亞籍的主麻教授,在土耳其慈濟志工胡居士陪同下來到靜思精舍。提及難民的處境,兩位大男人都語帶哽咽。
據統計,土耳其境內的敘利亞難民將近三百萬人,被官方承認的僅約一百八十萬人。難民攜家帶眷前往第一大城伊斯坦堡,期盼下一代能平安長大;但不被官方承認,成為非法難民,又遭當地勞工排擠,即使受過高等教育,也無法找到工作,一家數口棲身於簡陋居所,只有讓孩子去工廠做童工維持家計。
教育是未來的希望。眼看敘利亞難民的孩童因此陷入失學困境,主麻教授與胡居士向蘇丹加濟市政府交涉,請當地一所滿納海中小學騰出時間、空間,讓這些孩子有機會受教育;長期奔走下,如今已有五百多位孩子能上學。
然而伊斯坦堡仍有數萬名孩童失學,於是慈濟志工思考如何努力幫助更多孩子就學。目前,土耳其慈濟人每個月分批給予四張二十五里拉,約一千三百元新台幣的現值卡,補貼難民的生活家用,增加了孩子受教育的機會。
有次發放,主麻教授分享慈濟「竹筒歲月」的故事,並問道:「現在領到的物資,是來自台灣的愛心;台灣的愛心是從日存五毛錢助人開始。願意捐一元的請舉手?」沒想到人人踴躍捐獻,當時同行的胡居士沒有帶竹筒,便雙手捧著眾人善款,算一算還可以再幫助二十個家庭,這一幕特別令人感動。
雖然普天下苦難事偏多,但是,有愛心就有方法,如同海外慈濟人就地取材、啟發愛心去助人。每個國家都有這種愛的能量,期盼我們能帶頭付出,喚醒人人行善;將人心淨化,抹去仇恨,讓愛的能量不斷循環累積。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