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望家園】仙台媒體中心 媒體、訊息、溝通三位一體

撰文/鄭衍偉
攝影/安培淂(經典雜誌攝影召集人)

一個民族來說,圖書館是什麼東西?大家說圖書館很重要,為什麼重要?你有想過嗎?」仙台媒體中心(Sendai Mediatheque)主任策展人清水有先生的聲音將我喚醒。「應該是收藏大家的記憶……吧?」我回過神來,囁嚅回答。「對,就是這樣。譬如先前發生的『三一一震災』,所有的事物都消失了。古老的記憶若是消失,現在創造的記憶就更重要。」

和清水先生談話的時候,他總是面帶微笑,不像是受訪者,反而更像循循善誘的指導教授。我好奇地問:「日本其他的圖書館有這樣的意識嗎?」「不!不!不!這才是重點,因為蓋了一座圖書『館』,而造成了誤解,」清水先生邊說邊寫下「倉庫」這兩個字,「圖書館應該是思考『書籍是什麼』的地方,因此思考才是關鍵。圖書館之所以失去其功能,就是因為它變成了堆放書籍的倉庫。」

清水先生過去專攻攝影,他以近來歐洲圖書館會在館內舉辦攝影展作例子。就書而言,照片是書頁的一部分,書是一種收藏的容器。把書裡面的照片帶出來辦展覽,就像是把倉庫裡面的收藏拿出來。對於仙台媒體中心來說,他們策展真正重視的,不是大師「原作」這種物質性的媒介,而是暗藏的「訊息」和「溝通」。

仙台媒體中心是榮獲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的國際建築大師伊東豐雄的作品,是建築迷朝聖之地。一定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原本都是因為書籍介紹或展覽,才對它充滿好奇。中心落成至今十三年,台灣不乏建築愛好者引介推薦,其設計強調樓層中完全沒有牆壁,創造不同的平面流動空間,讓活動更自由。伊東豐雄創造的結構形式,打破了現代主義以來由梁柱組成的建築形態,讓它充滿傳奇。

文化對大眾的意義

按照清水先生的邏輯,把注意力集中在展館,就落入了關心倉庫的陷阱。

媒體中心源於法文「médiathèque」,意思是「媒體的容器」,它整合了市民圖書館、視聽障礙服務中心、影音資料館和市民藝廊,其有趣之處在於把所有的功能都納入其中,有點像是巴黎龐畢度中心(Centre Georges Pompidou),也是內部同時收納現代美術館和圖書館。但是,之所以這麼做,其實是因為沒錢。

仙台人口一百零七萬,是日本東北部最大的城市,也是宮城縣的縣治所在地。但這卻是少數沒有美術館的大城市。一九八九年,宮城縣的藝術協會提出陳情書想要興建市民藝廊,主要作為市民或業餘人士的發表空間。同時,正巧碰到市立圖書館、影像中心等設備老舊準備搬遷,各個機構先後遷移的時期彼此重疊,所以才決定將之整合,以節省管理成本。

不僅如此,當時從日本各個專業領域召募來的籌備委員,也具有非常先進的概念,希望整合新興的行動生活概念和無障礙風潮,把所有館舍打通重新整合。也正因如此,仙台媒體中心成為一個異數,將各式各樣的「媒體=訊息=溝通」置於核心,直接表現在它與眾不同的策展和營運方針上。

媒體藝術中心首先意識到「真正喜歡藝術和書籍的市民,應該少於喜歡運動的市民」。假使花全體市民的錢蓋展館,提供書籍、藝術展示,服務對象卻限於小眾,其實相當浪費。所以「媒體=訊息=溝通」就是要想辦法讓大眾對文化感興趣。

就經營藝文環境來說,在日本也只有東京的經費比較充裕,其他地方則經營不易,並非人人都認為把錢投注到藝術領域是好事。對於市民來說,投資藝術有時候還不如獲得一些更直接的好處,譬如降低健保費、提供兒童養育津貼等等,「生活不是把錢全部都花在吃飯。文化也是種品牌,讓市民好好接收到這些品牌其實很重要!」清水先生表示,對於那些忽視文化的市民,不該嫌棄排除他們,而是要讓他們理解接受「文化到底是什麼」。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仙台市圖書館總館位於媒體中心的三、四樓,空間配置溫暖,更經常整合媒體中心策展部,發起與市民互動的計畫。
[Not a valid template]↑ 「思考書桌」藉可自由移動、書寫的牆面和桌椅,打造靈活的論壇空間。(圖片/仙台媒體中心)
[Not a valid template]↑ 主任策展人清水有是媒體中心的靈魂人物。這棟建築有大小不一的電梯、光電與空調管路貫穿,平面圖上布滿圈圈,有如顯微鏡下的生物細胞。
[Not a valid template]↑ 媒體中心非常體貼身心障礙者,無障礙設置無微不至。一位視障訪客正沿著黃色導盲磚遊逛。
[Not a valid template]↑ 「火星之庭」老闆前野久美子是在地讀書聯盟的主要成員,這家書店也因此成為在地公共議題的討論中心。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