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趙中麒(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陳弘岱(經典雜誌攝影)
時間回到清光緒年間,在香港西醫書院(今香港大學)就讀的孫文,和同樣來自廣東的尤列、楊鶴齡與陳少白,不定時在香港中環歌賦街二十四號的楊耀記商號內,議論時政。自道光帝於一八四二年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予英國後,清廷國勢日下,幾已無藥可救。有感於此,四人不禁喟言,唯有起而革命、改帝制行共和一途,才能挽國於滅亡之地。他們的言論,因不見容于統治者,被稱為「四大寇」。
孫文畢業後,至澳門鏡湖醫院擔任醫師,但仍與尤烈等人往來密切。一八九五年二月二十一日,「四大寇」與陸皓東、鄭士良等另一批廣東子弟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會,改檀香山興中會為分會,開啟日後撼動並推翻清王朝統治的革命時代。一九一一年,清帝國統治結束,中華民國步向歷史舞台。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撤退到台灣,改朝換代再次出現在那片久經戰火肆虐的廣袤土地。
一百多年過去,「四大寇」不但沒有因斯人遠逝而消失於歷史長河。相反,透過反思自身與殖民主義、「中國」的關係,「四大寇」以許許多多不同的故事繼續上演著。
夾縫中浮現的香港意識
大部分從中國大陸前往香港尋找更好生活機會的人,不以香港為永久居留地,也欠缺對香港的歸屬感。不過,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羅永生在〈香港本土意識的前世今生〉一文中卻指出,英國熱衷於透過香港培養具有文明素養的華人協助清朝維新,而在清末洋務運動時期,創造出一批內化英國文化價值、將自己放在替中國輸入現代文明計畫,卻又效忠英國的「愛國」買辦階級。
爾後,國共內戰、國民政府南撤與中共建國後的政治動盪,除了有大批難民直接或輾轉由澳門逃往香港,中共的政工人員為了組織工人,同樣進入香港。來自廣東粵西、一九九七年到香港的作家廖偉棠指出,不論新到港的人是誰,「他們帶來大陸各地次文化,並藉著延續這些次文化,思念家鄉,難民中的文人則透過書寫香港與中國大陸的對比,懷念山河具破的故國。凡此,讓同屬嶺南文化圈的香港文化更為混雜。」
英國政府雖然基於自身利益,早在一九五○年便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中國的合法性,但仍不改變與美國一起「反對共產主義的長期目標」,支持台灣中華民國政府的反共政策,國民政府也藉此在香港策動多項反共行動。其中,國民黨將領葛肇煌,在香港領導源自廣州洪門忠義會的三合會組織14K,於一九五六年策動的雙十暴動,最為有名。由於國民黨的行動每每引發衝突,一九五○年代到一九六○年代,香港最受關注的議題,是左(共)、右(國)兩派勢力的鬥爭,而非本地社會問題。
一九六七年五月六日,親北京工會因為一間人造花廠的勞資糾紛談判破裂,發動抗議。在地鐵東涌站附近一間象徵全球資本流動的星巴克咖啡廳內,廖偉棠緩緩說道:「中共為了聲援,北京紅衛兵直接衝進英國大使館,香港這邊則是左派人士衝進港英政府大樓。」抗議行動演變為死傷嚴重的大規模暴動。但是,「香港是中共建國後最重要的外匯來源基地,香港亂,對中國不好,周恩來便出手干預,結束暴動。」
羅永生指出,「六七事件」讓「香港往何處去」成為二戰後香港土生土長年輕人心中的巨大問號,進而透過後來的「爭取中文成為法定語文運動」、「保釣運動」、討論自由主義思潮,以及在台灣鄉土文學論戰影響下,思索自身與殖民主義、「中國」的關係。此時,「為了避免再次發生動盪事件,港英政府開始推動一系列文化政策,例如,舉辦現在被稱為香港藝術節的香港節,並支持香港娛樂事業的發展,讓年輕人在無害的娛樂藝術活動中找到情緒出口。」廖偉棠說。
澳門著名文化評論人李展鵬解釋,文化娛樂事業的發展,創造出強勢的香港傳媒,進一步讓廣東話取代了普通話,「代表『香港獨特性』的電影與廣東歌不僅在香港大行其道、也輸出到其他國家,走出不同於中國大陸與台灣的文化視野。港英政府也開始實施小學免費教育、增加公共房屋數量、打擊貪汙、發展經濟等利民政策。凡此,均讓香港人逐漸強化對這個城市的歸屬感。」
一九七○年代末,北京當局開始推動改革開放,並以香港為效法對象之際,北京市西單的民主牆赫然出現要求民主與反專制的大字報。「北京之春」改變了香港年輕人承襲自父母輩的流亡情緒,認為可以透過香港的特殊地位來推進當代中國的民主化。這種認知,延伸到一九八○年代,讓他們決定以「民主回歸」面對香港主權必須回歸中共之手的現實。「特別是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後」,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葉蔭聰說:「民主派人士決定組黨時,獲得許多人支持,就是希望把香港的民主做好,抵抗回歸後來自中央政府的國家暴力。」
只是,回歸後,民主尚未完全實現,又面臨中共當局偕資本家以經濟至上的發展主義觀,干預香港經濟與文化事務。受到台灣追求「我是誰」的本土化運動影響,港人發起捍衛天星碼頭與皇后碼頭的文化保存運動,並隨著本土意識的增高,強化港人要求特首普選的高度自治意願。以提出《香港城邦論》的陳雲為理論導師的本土派人士,甚至高舉獨立大纛,倡言香港應該建立城邦國。二○一四年,因為中共當局對香港特首普選問題模糊其詞,香港,以為時兩個半月的占領中環運動,再次以行動展現反思數十年所形成的香港意識。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熙來攘往的鬧區,林立各種招牌以及因應陸客大量需求的人民幣兌換店。大量陸客赴港自由行,正悄悄地改變香港都市樣貌。
[Not a valid template]↑ 西起廣州東至香港的廣深港高鐵,是港粵兩地整合為珠三角經濟圈的重大工程。
[Not a valid template]↑ 許多香港弱勢群體只能住在擁擠的「劏房」。
[Not a valid template]↑ 鄭子強所經營的「人民公社」書店,歷經幾個轉型。起初,因應港人學習閱讀簡體字人數增加,以販售簡體書為主。二○○三年,開放陸客赴港自由行,簡體書對陸客沒有吸引力,便順勢主打繁體書,並販售中國大陸的禁書。許多香港知識分子深感香港文化氣息薄弱,以辦二樓書屋的方式啟蒙社會。現今,因為店租過高,大部分的書屋已結束營業。「人民公社」也曾經歷是否停業的困境。二○○八年,大陸發生毒奶粉風暴,造成大批自由行陸客赴港掃購奶粉,書店再次順勢推出「新產品」,兼售奶粉,以應付高漲租金。
[Not a valid template]↑ 假日藥妝店,被搶購商品的陸客擠得水洩不通。
[Not a valid template]↑ 龍華茶樓是澳門最具代表性的舊粵式茶樓,店中處處可見的「中國色彩」照片與標語,部分地說明了中共對澳門日常生活的影響。
[Not a valid template]↑ 知名景點大三巴旁,並立代表華人宗教信仰的哪吒廟。襯以遠方的新葡京賭場,象徵澳門追求發展時仍須直視文化保存難題。
[Not a valid template]↑ 象徵回歸的紫荊旗與象徵自主的占中標語分峙兩側。香港回歸後,變與不變、依附或自主,考驗著北京當局與香港政府。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