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Nick Ashdown
攝影/Francesco Alesi/Parallelozero
我的血液裡都是跑步的細胞。」托羅(Tolo Debele)邊說,邊在他舒適的客廳中抱著三個月大的男嬰餵奶。他的房子外是鐵門圍繞的庭院,就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Addis Ababa)市。三十二歲的托羅繼續說道:「跑步改變了我的一生。」托羅的雙腳很長,腳上穿著一雙價格不菲的豔藍色球鞋,還附加吸震鞋跟,那是由耐吉(Nike)贊助的鞋子。托羅已是世界級的馬拉松選手,亞洲、歐洲與美洲都是他的戰場。
他的妻子阿斯卡樂(Askale Tafa)是個更為傑出的馬拉松選手。家裡那座巨型深色原木櫃裡,擠滿了閃閃發亮的獎盃,大部分是她的戰利品,標示著比賽場域與名次──波士頓:第五名、杜拜:第三名、柏林:第二名。阿斯卡樂的金牌多到無法隻手提起。
這對夫妻成長於偏遠的小鎮貝庫吉(Bekoji),那是一個以畜牧與務農為生的地方。儘管貝庫吉的人口僅有一萬七千人左右,但今天,有六位奧林匹克金牌徑賽得主及其他世界級的運動員,都從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誕生;一如托羅與阿斯卡樂。「這實在是個天賜的禮物,六位金牌得主,竟從同一個小鎮而出。」托羅說。
孕育跑者的天然搖籃
貝庫吉的居民對跑步愛不釋「腳」,托羅的弟妹都是跑步健將,阿斯卡樂的弟弟亦然。天剛亮,貝庫吉的叢林野地早已擠滿了為休閒而跑的市井小民與訓練有素的運動員。這地方觸目所及是蒼翠原野與綿延起伏的山脈,不但吸引不少國際記者前來報導,甚至連紀錄片的製作人也前來探究這魅力小鎮的祕密。
托羅指出,鄉村生活有助於培養一個人堅毅與自律的品格,那對長跑運動員是格外關鍵的要素。「運動員一旦缺乏興致,就不會有好成績。」在貝庫吉,赤腳跑步是小鎮上最尋常不過的生活形態。托羅進一步表示,當地沒有車子,所以,不論是放牧或從甲地到乙地,「我們到處奔跑。」
另一個因素是高海拔地域,當地居民稱此天然環境為「療癒空氣」。貝庫吉位於海拔兩千八百公尺之上,當地跑者面對高地較為稀薄的氧氣,早已習以為常,因此,一旦賽場轉為低海拔地區,對他們而言,則加倍輕鬆。
把原來默默無聞的貝庫吉推向世界馬拉松舞台的推手,是著名的教練盛塔耶胡(Sentayehu Eshetu),由他培訓成功的徑賽選手,包括肯內尼薩(Kenenisa Bekele)、蒂魯內什(Tirunesh Dibaba)、德拉圖(Derartu Tulu)等名將。雖然盛塔耶胡自己不是專業跑者,但卻對培訓冠軍選手有自己的一套訣竅與方法,「我一眼就能分辨誰可以成為頂尖運動員。」他這樣說道。
教練坐在鎮上瓦比飯店的露天桌旁,那是托羅夫妻兩年前新蓋的飯店。這位頭戴棒球帽,身穿防風外套和跑步鞋,外表就是典型教練裝扮的盛塔耶胡向我們解釋,他如何看待跑步技巧、姿態、身型、自律與普遍的健康守則。不過,倘若觀念與心態不正確,這一切不管再好也都失去意義。
「首先最重要的,是運動員的強烈動機。」他侃侃而談之際,偶爾有路過的鄉民上前來向他打招呼致敬,好奇的旁觀者則站在外牆窺探,牧羊人抽鞭趕逐羊群的聲音,依稀可辨。
約莫三十年前,盛塔耶胡在學校擔任體育老師期間,發掘了貝庫吉的首位頂尖跑者──當時年僅十四歲的德拉圖。德拉圖在一九九二年的巴塞隆納奧林匹克運動會中,成為第一位勇奪金牌的非洲黑人女性。
回溯過往,盛塔耶胡對德拉圖的卓越成績肯定有加,他說:「為了贏,她願意付上任何代價。」接著,他以自創的特殊課程一對一訓練德拉圖,從此,他便以培訓選手為其職責。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一般居民隨時隨地都熱衷跑步;有的孩子還會自製跨欄,增加跑跳趣味。
[Not a valid template]↑ 貝庫吉的街道上幾乎沒有汽車,因此被視為自行車、行人、跑者和馬匹的天堂。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