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風景】偏鄉的希望 顧瑜君

撰文/洪婉恬(經典雜誌實習撰述)
攝影/陳弘岱(經典雜誌攝影)

冬細雨綿綿的台北夜晚,台灣大學「人與環境關係導論」課堂裡,出現一群來自花蓮「五味屋」的青少年,最小五年級,最大高一,他們輪流拿起麥克風,播放自製簡報檔,分享花蓮的生活。時而因為緊張語無倫次,時而因為忘詞手足無措,稚嫩的表現與羞澀的臉龐逗得大學生哄堂大笑,「他們真是太可愛了!」孩子們演講完畢,台下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

邊學邊玩的五味屋

連續兩年,台大城鄉所教授畢恆達邀請五味屋創辦人顧瑜君到課堂分享空間再利用,顧瑜君把握「移地教學」的機會,帶著孩子們上台北,由他們來訴說五味屋的故事。

六年前,牛犁社區居民極力保留位於花蓮豐田車站旁的日式風鼓斗建築,邀請已在當地從事社區營造多年的顧瑜君協助改造,和居民討論後,顧瑜君發現社區已有老人照護和婦女關懷,便決定設置一個能讓青少年聚集學習的空間。

應孩子們提出跳蚤市場的建議,顧瑜君決定利用這間老舊木屋作為二手商店。五味屋的命名,取自成語「五味雜陳」,顧瑜君希望能從各地募集來的物資中,帶領孩子們認識人生的酸甜苦辣鹹。初期,顧瑜君找來在外就讀建築系的大學生,回家鄉協助改造規畫,和孩子們一起整修漏水、長滿白蟻的老舊木屋,沒有經費只能暫用紙箱作為展示架,度過克難的草創期。

環顧屋內四周,泛黃的燈光打在陳列整齊的包包、鍋碗瓢盆、玩偶和文具等各式各樣雜貨上,抬頭還可見曬乾的甘蔗葉鋪陳在咖啡色木頭所搭建的房屋骨幹上。這幾年,五味屋收到的物資不再像過去僅有三成可上架,雜貨品質提升,有時甚至是全新的。孩子們在大人的帶領下一同開箱、標價,過程中,孩子曾疑問:「為什麼要送一雙沾了狗大便的鞋?為什麼這麼好的錶不要?」顧瑜君便透過二手雜貨機會教育,引導孩子多元思考,認識鄉村以外的世界。

五味屋的營運日趨穩定,每到週末營業日,小小的店內人潮絡繹不絕,不只當地居民會到五味屋消費,也有許多國內外遊客、志工慕名而來。「常常假日有好多遊覽車,不只帶動繁榮,孩子也變乖,我們村莊都愛五味屋!」隔壁的雜貨店朱老闆稱讚道。

初冬的陽光,暖暖撫照在五味屋後方忙活的大人小孩身上。兩年前,他們開始種植洛神花醃製販賣。一頭烏黑短髮的顧瑜君站在小二生靜妍身後,抓著她的雙手一起握住裝滿紅寶石色洛神花的籃子,搖晃著灑了鹽巴的洛神花,「前前、後後,換左右,靜妍很棒呦!」顧瑜君與孩子的相處中,總是充滿了稱讚與鼓勵的言語。助理憶瑄說:「顧老師有種說不出的魅力,孩子們都很喜歡她,也很聽她的話。」

孩子們到五味屋工作,累積點數,換取需要的物品,也透過穩定的表現,爭取到外頭參與活動的機會。今年五味屋的孩子,不但完成了第二次單車環島之旅,還將觸角拓展到國外,有去北京、日本參訪的,也有回越南探視外婆的。到日本的小如大方地秀了一句日文,分享她的所見所聞,顧瑜君玩笑地說:「小如目前還在『還債』,在五味屋我們鼓勵孩子借貸,把握機會出去見識。」

五味屋成立前,無處可去的孩子們容易三五成群搞破壞、打架鬧事,但自從有了五味屋後,一到假日,十多位孩子就往五味屋跑,參與活動,有了正面積極的學習,村裡人都說孩子變乖了。
移位教學,接納孩子原貌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顧瑜君的教育理念,不單純是教室裡的知識。透過帶孩子們騎單車環島、體驗原住民文化、爬山、以及農務實作,讓孩子們的教育資源更加豐富,也讓孩子們在各項嘗試中,摸索出適合自己的道路。(圖片/五味屋)
[Not a valid template]↑ 孩子們藉由物資分類的過程,體驗人生五味。
[Not a valid template]↑ 孩子們在夢想館裡開心跳躍。從小小的風鼓斗建築,到各具樣貌的特色館,顧瑜君所強調的在地教育,正一點一滴成長茁壯。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