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裴凡強(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陳弘岱(經典雜誌攝影)
「你好。」小王子說。
「你好。」一位販賣「能夠止渴的精製藥丸」的商人說道。只要吞服一顆藥丸,那麼一整個星期就不需要喝水,也不會感到口渴。
「你為什麼販賣這種藥啊?」小王子問他。
「這樣就可以省下很多時間了呀!」商人說,「專家們計算過,這樣,每個星期可以節約五十三分鐘。」
「可是,這多出來的五十三分鐘,我要做什麼用?」
「隨便怎麼用都行……。」
小王子自言自語地說:「我如果有那五十三分鐘可以支配,我就優哉游哉地向水泉走去。」
──《小王子》第二十三章
如果真有這樣的藥丸,必將成為台灣的熱賣商品,根據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我國工時狀況與國際比較研析統計》,二○一三年,台灣平均每名勞工的年工作時數已是世界第三長,約為兩千一百四十點八小時,但是時間好像還是永遠不夠用似地,誰不想張口吃顆藥省下五十三分鐘?
相較於工時最長的新加坡,以及第二名的香港,台灣的工時之長雖也名列前茅,但薪資卻倒退至十六年前的水平;高喊時間不夠,但儘管是上班的尖峰時間,在台北市的捷運站內,與香港、新加坡的地鐵站節奏相比,簡直「慢活」了起來。
寸金難買寸光陰,但就「便利」理論上來說,應該能省下幾寸寶貴光陰才對。於是在許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下,「瘋便利」已經是台灣特殊民族性的表象,台灣的便利也的確有口皆碑,所有人都致力於將這個島嶼的任何角落打造成一個便利之島,並引以為榮,特別是功能不斷進化,密度世界第一的便利商店,有人戲稱「一天沒政府沒關係,沒有便利商店就不妙了!」
便利商店改變台灣
時間回到一九七七年──台灣便利商店元年。隸屬於行政院的「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青輔會及台北市政府市場管理處,為改善國民零售食品的衛生條件,聯合輔導開設了十六家「青年商店」,以幫助青年創業,與促進食品零售系統規模擴大為訴求。
「當時我想這家『柑仔店』的燈光怎麼那麼明亮啊!」七十歲的黃許阿文笑著回憶,「要是穿得不整齊還不太敢進去呢!」但是到了一九八一年,青年商店卻因經營績效不彰、公司財務欠佳,台灣便利商店的鼻祖,卻最早淡出這個舞台。
一九七九年,統一企業引進來自美國的7-ELEVEn,在渡過草創的摸索期後,先是一九八七年解嚴,營業至半夜的便利商店,不會再招致警察「關切」;一九九一年,郵政總局授權便利商店代售郵票,此後又逐漸開放各項代收款項等業務,過往遍布台、澎、金、馬,掛著「菸酒零售商」鐵牌的六萬五千一百二十四家雜貨店,以及其他香菸商及生啤酒商,他們曾經長期代表台灣省菸酒公賣局的完整配銷網絡,自此隨著菸酒公賣制度走入歷史,便利商店則百家爭鳴愈加便利,特別是遍及各地的通路,以其標準作業流程的生產模式,走入每個台灣人的生活中。
以今日台灣便利商店的密度來說,放眼望去簡直給人「店山店海」的感覺,連到了外島金門,一出尚義機場的海關,見到的也是一家以橘綠紅三色交錯的便利商店。一旦出現需求,邁出房門幾步路內便可搞定,這樣的便利生活確實讓人感到是種溫馨的小確幸,當台灣人享受著便利商店內提供的萬分便利之時,一聲聲悅耳的歡迎光臨,幾乎令人油然而生一種「飯來張口,茶來伸手」的快感。
「我曾經看到一篇《聯合報》的報導指出,在某些台灣人心中,沒有便利商店就是『落後』的象徵!」政治大學地政系助理教授江穎慧表示,「而且依據內政部營建署的資料,整體說來,有便利商店的地區,就能讓房地產『增值』,這也是便利商店帶來的另一種『便利』!」
尤其初來乍到的外國人更是印象深刻,「什麼都買得到,有的全家便利商店還能照大頭照,沖洗照片連衣服髒了都可以送到便利商店處理!」來自伯力(Khabarovsk)的俄國媳婦戴瑞雅對台灣的便利商店讚不絕口,「我爸媽來台灣玩幾天後就想,如果在俄國也有便利商店多好!」
便利商店尤其受到上班族與學生青睞。早上睡眼矇矓去抓個飯糰當早餐;中午挑盒便當熱熱來吃,再買杯咖啡提提神,下午買些關東煮當點心,晚餐吃的也差不多,日復一日,生活就濃縮在便利商店內了。
然而,同樣來自俄國,在繁弦急管的台北市工作,靠著便利商店不知道省了多少事的普詩蔻娃,當她為保存大稻埕過往氛圍的迪化老街感動之時,卻發現橘綠紅三色交錯的店招,竟也掛上了一九二○年代的洋樓,「如果在沙皇的皇宮博物館裡面,開了一家便利商店像話嗎?」
根據AC尼爾森(AC Nielsen)公司調查顯示,台灣每人平均每月去超商購物十五次,也就是平均一人每兩天就會到便利商店購物一次,連電視的廣告橋段都出現媽媽在冰箱上貼了留言,告訴丈夫與兒子,三餐備妥放於桌上,這對父子卻只在餐桌上看到便利商店的易付儲值卡,「便利商店像個巨靈(Leviathan)影響了台灣的性格,也模糊了各地的特色,」曾任文建會副主委的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李仁芳不無感慨地說道,「我們為了便利,犧牲的是自己的個性!」
政府的措施也競相皆以便民為導向,以快速為依歸,不落便利商店之後,因此人在國外與台灣相較,就很容易覺得很多事都很牛步化,但是台灣卻沒有超歐趕美的跡象,這其中肯定有些環節出了問題。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Not a valid template]↑ 購屋是人生大事,但廣告之上卻常忽略居家環境,彷彿有殼蝸牛的「好殼」就是交通便利加上方便看電影。
[Not a valid template]↑ 全家人在「全家」成為低頭族,低頭吃便當,吃完再低頭WIFI上網,下班放學後的親子時間,也往往「便利」地度過。
[Not a valid template]↑ 健保開辦,「價廉物美」兼具服務周到的大型醫院往往讓人趨之若鶩。但若將急診室當成「快捷門診」,恐將影響緊急、重大傷病者權益,並嚴重浪費醫療資源。
[Not a valid template]↑ 高樓櫛比鱗次,鄰近高速公路匝道,是追求交通方便者之首要購屋條件,然便利的背後可能也帶來空汙與噪音。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