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思熙
多年前在一個偶然聚會的場合,遇到一位「中年」男子,他笑口常開,笑聲爽朗,談吐風趣,親切怡人,我們天南地北,從生活瑣事到世界大事無所不聊。當時直覺他見多識廣,歷練豐富,應是飽經了歲月錘鍊,但從他的外表看來又是那樣年輕,不禁問起他的年齡。不問還好,一問之下,令我相當吃驚,真不敢相信眼前這位看起來像四、五十歲的中年男子,竟然已是七十多歲了!
於是我話題一轉,請教他的養生之道。他說:「我是鄉下人,是個粗漢子,我哪有什麼養生之道,不就是餓了就吃,累了就睡唄!」
「那您看起來怎麼一點都不顯得蒼老呢?按道理,七十多歲了,臉上應該留下些時間的刻痕,多少應該有些皺紋了;肌肉在地心吸力的作用下,多少應該有些鬆垮了;行動在身體器官的長期折舊下,多少應該有些遲緩了;說話在聲帶的不斷磨損下,多少應該稍許變弱了,但您說話還是中氣十足;您的臉頰還是光滑紅潤;您的體態還是結實挺拔;您的笑聲還是宏亮有力,您一定有什麼特殊的養生方式,否則怎麼可能保養得那麼好。」
他笑笑說:「我是平凡的人,一向過著平凡的生活,和其他人並沒有兩樣。如果硬要說和別人有所不同,那可能就是我的生活態度吧!」
「生活態度?是怎樣的生活態度?」
他說:「人生苦短啊!既然人生苦短,何不好好地過生活呢?歲月稍縱即逝,與人相處何必有太多的計較呢?所以每天我總是要找些理由讓自己快樂。我總是告訴自己:心裡想的,都要是好事,不稱心如意的事,就當作沒有發生過,讓流水般的歲月將它流走,每天沒有煩惱憂愁,天天都高高興興,快快樂樂,或許就是這樣,歲月也就手下留情,較少在身上下重手,留下刻痕吧!」
我說:「每天快快樂樂,無憂無慮,您是怎麼辦到的?」
他說:「怎麼辦到的我不知道,我只是不斷提醒自己,不要想太多,每天過著簡單的生活,有空就找些朋友串串門子,聊聊高興的事,總是希望天天過著四樂的生活。」
「哪四樂?」我急著問。
他故作神祕,有點開玩笑地說:「這是我的不傳之祕耶!不過,今日你我有緣,我就口傳心授,算是與人為善吧!」一陣爽朗的笑聲後接著說:「四樂就是:一、生活要知足常樂;二、作人要助人為樂;三、工作要苦中作樂;四、情趣要自得其樂。」
他慎重其事地告訴我:「不要小看這稀鬆平常,人人琅琅上口的四樂,做起來可不簡單喔!如果能踏踏實實地做到,長保年輕長壽就不會只是夢了!」
事隔將近二十年了,我不知道這位老人是否依然健在,但昔日與他談話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如果他依然健在的話也有九十好幾了吧!雖然人生無常,但我寧願相信他風采依舊,仍然健康樂觀,一派風趣豪爽。
重提這件陳年往事,是因為最近看到一篇有關醫學研究的報導。該報導指出美國最新研究發現:「不同型態的快樂,會影響基因表現,進而使免疫系統產生變化。」
又說:「如果是透過做好事,做善事而得到快樂,發炎基因會比較微弱,抗體基因與抗病毒基因也會變得比較強大,對身體免疫有正面幫助。」
不過,研究人員也指出:「如果一個人是透過購物,買東西或透過自我滿足而得到快樂,結果會是相反。」
報導進一步指出:「透過購物,買東西或透過自我滿足的人,體內的發炎反應往往較為嚴重,且抗體基因與抗病毒基因也顯得較為虛弱。」
這項由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教授史提夫‧柯爾與北卡羅萊納大學的芭芭拉‧佛萊德瑞克森教授花了大約十年時間,首次探討正面情緒、積極心態影響基因表現,研究報告結果顯示:
──常做好事的人會比較幸福,身心狀態也較為健康。
──如果一個人的快樂,來自更深層的動機與生命意義的實踐,免疫細胞基因的表現,就會產生正面變化。
──當基因表現趨於正面,可以幫助人類免疫系統對付外來細菌或病毒的威脅,一旦環境出現變化,免疫系統適應能力也會比較好。
就是這篇報導,讓我聯想起當年那位老人家的「快樂養生論」。老人的「快樂養生論」是從生活體驗中歸結出來的寶貴養生智慧與人生哲學;美國學者研究發現的「快樂健康論」則是經過長期科學實驗,歸納出來的醫學發現。不論是生活體驗粹取出來的人生智慧,還是科學實驗提煉出來的醫學發現,都印證了「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苦中作樂,自得其樂」的生活態度確實有助於身心健康。而「好人有好報」也確實不只是勉人行善的口號。因為科學研究證明了:處處行善,隨時做好事,樂意幫助別人的人,生活確實比較幸福。這種正向的快樂型態所獲致的幸福,有別於物質享受所帶來的負向型態的快樂。那種靠不斷購物,滿足自我的虛榮,大啖山珍海味滿足自我的口腹之慾,都只會帶來慾望的更加擴張,對身心反而造成更大的傷害。
往事歷歷,由於這項報導,讓我更懷念起那位老人,更敬佩他的生活智慧,更認同他的處世哲學,「好人有好報」這句話,現在我更深信不疑了。
而「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苦中作樂,自得其樂」的四樂哲學,也可以奉為終身圭臬了。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