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線】太空競賽戰火重燃 火星大探險

撰文/鄭吳富(經典雜誌編輯)

國人素來敬畏火星,因其亮度時常變化,熒熒似火,順行、逆行情形複雜,如有炫惑世人之意,故稱之為「熒惑」。羅馬人則認為火星血紅的顏色,象徵戰爭和死亡,心生畏懼,於是以戰神「馬爾斯」(Mars)之名稱呼火星。

從去年底至今年初以來,火星上自天空,下至表面,都異常熱鬧,國際登陸火星競賽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各國紛紛朝著這顆「熒惑之星」奮力探索搜尋,個個意圖在不久的將來,搶先載送太空人抵達火星。此刻,火星炙手可熱的情形,恰好與它長久以來給世人的「紅色印象」頗為相符。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精神號」(Spirit)探測車,於今年年初成功登陸火星,為六年半以來國際上首次登陸火星成功之舉,在這波美、歐火星登陸競賽中率先拔得頭籌。

美國連續成功登陸火星

回顧登陸火星的歷史,共有五次成功紀錄,皆由美國締造。首次在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日,美國「維京人一號」(Viking 1)軌道船的登陸艇降落火星平原。隨後,同年九月三日,「維京人二號」軌道船的登陸艇也在另一處平原上降落。

事隔二十一年後,於一九九七年七月四日,「火星探路者號」(Mars Pathfinder)軌道船的「旅居者號」(Sojouner)探測車,成功降落火星表面,為第三次紀錄。尤值一書的是,此為有史以來交通工具首度登上另一顆行星。

今年初令世人格外矚目的登陸火星行動,則為第四次成功紀錄,發生在一月三日。當天,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精神號探測車,順利著陸在火星赤道附近的「古塞夫坑」(Gusev Crater),不到三小時,隨即傳回此行第一批火星表面和探測車的黑白照片。

同月十五日,精神號探測車順利離開登陸艇,開始在火星表面行走。該探測車負責對四周土壤進行分析,並且每日持續行進數十公尺,目標是約二百五十公尺外的隕石坑,以尋找火星曾經有水或生命的地質證據。

第五次成功例子,接續發生在今年一月二十五日。美國「機會號」(Opportunity)火星探測車,承襲了三星期前精神號著陸成功的經驗,順利登陸火星赤道附近的「子午線台地」(Terra Meridiani),同樣在數小時後傳回火星表面照片的訊號。同月三十一日,機會號探測車也離開登陸艇,駛進附近的平原,展開地質研究工作。

原本聲勢領先的歐洲太空總署(ESA),在去年十二月十九日,指揮「小獵犬二號」(Beagle 2)登陸艇脫離「火星快車號」(Mars Express)軌道船,原訂在該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降落火星赤道以北附近的平地,可惜從此音訊杳然,無法判斷是否安然著陸。

即使小獵犬二號登陸艇失去聯繫,致令歐洲在此次火星登陸競賽中錯失率先抵達的榮耀,但由英國主導的歐洲太空總署,仍鍥而不捨地調整火星快車號軌道船進入火星的極地軌道,目的除了繼續嘗試聯繫小獵犬二號以外,更肩負起搜尋火星是否有水或凍冰的重責大任。

今年一月十四日,歐洲太空總署的火星快車號軌道船終於捎來喜訊,首度傳回火星水手號峽谷(Valles Marineris)的高解析度、彩色立體照片,同月二十三日,更傳回火星南極的高解析度圖片,證實水凍結成冰的存在。歐洲太空總署的諸項成果,皆不讓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專美於前。

新載人太空計畫

世界各強國積極投身火星、太空競賽,背後其實蘊藏多重意義。首先,整個太空探索、開發活動,牽涉知識與技術領域極廣,可謂跨際整合與整體國力的大展現,各國莫不全力以赴投入。

其次,諸多太空技術須仰賴該國尖端科技產業支援,與導彈技術能力密切相關,國防重要性不言可喻。特別是當前全球區域衝突頻起,憑此技術即可嚇敵於萬里之遙,主導戰局,弭平軍事衝突。

再者,面臨地球資源日益減少的威脅,一旦探尋到火星曾有水的痕跡,或是鑽探出地層下仍存在冰,將有希望轉化成水,作為人類移民火星的維生物資,進而發展出更高的科技水準。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