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釋證嚴
人生無常,世事難料,我常呼籲要「戒慎虔誠」。若人人的心都能保持寧靜、安穩,社會就能平安;社會平安,天地自然無災無難。
近來國外有研究證實:宗教信仰能安定人們的情緒,培養同理心,長養關愛與慈悲。在我的觀念中,所謂宗教,「宗」是人生的宗旨,「教」是生活的教育;宗教修行即是尋求真理、涵養道德,走在真誠的道路上,安守做人的本分,開闊心胸、兼容天下。
二○一○年海地大地震後,慈濟人主動前往災區勘災,發現天主教聖恩修女會創立的學校、診所都被震垮了,學生與修女們的安危令人擔憂。想到修女不僅興辦學校,負責貧童的教育,平日也關懷孤苦病患,等於照顧了慈濟無法顧及的苦難人;所以,我們是懷抱感恩心協助他們重建校舍。
援建期間,慈濟人不斷地前往關懷,與修女們齊心合力,匯聚不同宗教的力量,原地重建學校,使孩子有再次安身、受教育的機會。雖然彼此的信仰和修行方式不同,但無論是博愛或慈悲,都是真誠無私,為眾生付出的大愛。
由此可知,正信的宗教,儘管面對不同信仰的人,依舊可以合作無間,互相勉勵,為世間苦難人付出一分力量。慈濟志工們即是以正信的信仰,跨越過去心念的局限和藩籬,盡己之力為大眾付出。
在馬來西亞亞庇市的蘇谷部落,有一位慈濟長期關懷的單親媽媽瑪麗,她接受我們的幫助後,漸漸了解,莫輕己能,即使涓涓細流,點滴匯聚也能成就大力量;例如洗腎中心的經費,即出自環保志工回收資源所得,用以幫助窮苦病患。因此,瑪麗心想:我雖然沒有錢,但還有力氣可以幫助別人。於是便投入環保志業。
此外,吉打州的亞羅士打市的黃師姊,在生命遇到困境時,接觸了慈濟,看到《靜思語》,所以發願要學習蠟燭的精神,勇敢點燃,讓生命發光發熱,發揮良能。於是開始專注於環保志業,每天挨家挨戶,力邀眾人做環保。即使屢遭拒絕、冷眼,依然心懷感恩,持續不懈地敲門推廣。現在每到星期五,社區裡就有許多志工伸出雙手,歡喜做環保。
現代人常因見解渾沌、分歧,形成對立,造成紛擾;或盲目追求利益,不斷開發商品,消耗大地資源,致使社會充斥是非難辨,善惡拔河的氛圍。不過,世間還是有一群人間菩薩,懷抱宗教與人為善的情操,泯除彼此的界線,奉獻己力,助人不懈怠。期盼我們恆持正念、付出善行,共為社會福祉努力,人人才能心靈安定,居住平安。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